更新時間:2025-08-09 21:05:27作者:佚名
2024年11月,雅思紙筆考試共設有四次考試,具體日期為11月2日、11月16日、11月23日以及11月30日。羊駝雅思團隊對11月30日的雅思紙筆考試寫作題目及答案進行了整理。
此道考試題目及對應答案乃網(wǎng)友回憶而來,可能與真實考試題目及其排列順序存在差異,僅作參考。欲查閱聽力和閱讀部分的考題及答案,請訪問2024年雅思機經(jīng):聽力、閱讀、寫作回憶及答案匯總。
TASK 1小作文:柱狀圖
1840-2000年亞洲、歐洲、世界的產(chǎn)量的份額
下方的圖表展示了1840年至2000年期間,全球總量在三個方面的占比。
該圖表呈現(xiàn)了1840年至2000年期間,三個地區(qū)在全球總產(chǎn)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布情況。
TASK 2大作文:論述
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對于媒體如何報道他們的生活存在爭議。有人認為,他們將這種報道視為自己名聲的一部分。對于這一點,你同意嗎,還是持有不同意見?
在部分國度,知名人士對媒體披露其私人生活的做法表示不滿。有人認為,他們理應將此視為自己名望的一部分。對此,你贊同與否,程度如何?
題目解讀:
本題討論媒體報道名人私生活這一話題。持媒體應尊重名人隱私觀點的人,可從名人同樣享有隱私權、媒體應聚焦于更有價值的事件、隱私被侵犯可能引發(fā)個人及社會信任危機等角度進行討論;而主張名人應部分公開隱私的人,則可從名人理應接受媒體監(jiān)督、媒體的深入報道有助于避免公眾被表面現(xiàn)象迷惑等角度進行闡述。本題目較為復雜,并不屬于常規(guī)的考試內容,考生在作答時需全面考慮觀點的正反兩個方面,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起自己的邏輯思維路徑。
參考范文:
在當今時代,眾多人的生活常常受到媒體的侵擾。盡管有人認為這是他們成名的一部分,我卻持有不同看法。我認為,媒體過度關注并干預了公眾人物的私生活和隱私。
在當下這個時代,公眾人物的生活常常被媒體緊緊追蹤。盡管有人覺得這是他們成名后必須承受的代價,然而我對此持堅決的反對態(tài)度。我堅信,媒體應當尊重名人的個人隱私,不應擅自涉足他們的私人空間。
他們與任何其他人一樣,擁有自己的私生活。名望剝奪了他們享有正常生活的權利。他們的形象和隱私,盡管受到關注,依然保持著人類的本質,他們有權擁有不受外界目光和評判的自由。然而,許多人常常被媒體和公眾的關注所困擾,被迫展示自己的私生活和家庭,甚至隱私。這種過度曝光可能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名人同樣享有隱私權,這與其他人無異。將名聲視為剝奪個人生活權利的理由,實乃不公。即便他們擁有公眾形象和知名度,名人依舊具備情感,理應享有隱私時光,不受外界無端的窺視和過分關注。再者,眾多名人常遭受狗仔隊的持續(xù)追蹤,這不僅侵犯了他們的隱私,甚至可能引發(fā)騷擾行為。這種持續(xù)的干擾會對他們的精神和情感健康產(chǎn)生有害影響。
媒體對“名人生活”的關注缺乏實質性。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種關注僅僅是出于對名人本身或其故事的興趣,以及對媒體本身或其受眾的迎合。這種關注往往忽視了名人的真實生活,從媒體中獲得的關于他們生活的信息往往過于片面。因此,對那些真正值得關注的名人生活,如家庭、事業(yè)、慈善等,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報道。
其次,媒體對名人私生活的過度關注并不符合真正的公眾利益。此類報道往往瑣碎且夸大其詞,僅能引發(fā)流言蜚語,提升媒體平臺的閱讀量或收視率。這種對名人私生活的過分迷戀,分散了公眾對更關鍵社會問題的關注,而這些議題本應在媒體中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探討。記者的職責不在于追逐緋聞和流言,而應將重心放在那些對社會產(chǎn)生實質性影響的新聞上,例如政治領域的進展、社會問題的探討以及科學領域的創(chuàng)新。
對“某事物”的禁止可能帶來多方面的影響,既對個體產(chǎn)生作用,也對整體產(chǎn)生影響。這種影響可能導致信任與和諧的缺失,以及社會秩序的破壞。此外,這種媒體行為還可能阻止某些人從事犯罪活動,避免他們失去自由和尊嚴。
除此之外,對名人隱私的侵犯可能給個人及社會帶來極為嚴重的后果。持續(xù)的監(jiān)視可能引發(fā)信任與尊重的流失雅思機經(jīng),甚至扭曲公眾對名人的認知。這種具有侵入性的媒體風氣還可能阻礙有才華的人追求公眾關注的事業(yè),使他們擔憂隱私和個人自由的喪失。
在當前情況下,盡管有人認為媒體將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其名聲的一部分,我卻認為這并無二致,與任何其他事物相同。媒體關注的焦點從單一領域轉向了更為多元和廣泛的領域,導致出現(xiàn)了更多樣化和豐富的媒體形式。
總體而言,盡管部分人覺得名人理應承受媒體對其私生活的侵擾,視其為成名之途的一部分,然而我堅信這種看法實屬不當。名人理應享有與他人同等的隱私權與尊重。媒體應將注意力從獵奇八卦轉移到更具相關性、更有價值的報道上,以此推動形成更加健康、更加均衡的媒體環(huán)境。
重點詞匯/語料:
under media 受到媒體的密切關注
from doing sth. 克制不做某事;避免做某事
one’s life 侵犯某人的私生活
be to sth. 有權享有某事物
strip sb. of sth. 剝奪某人某事物
image 公眾形象
n. 知名度
to do sth. 值得做某事
be free from sth. 擺脫某些不愉快的事物
eyes 窺視的目光:指那些試圖窺探他人隱私或私人事務的人
adj. 侵入的
be by sb./sth. 被某人/某物糾纏
adv. 不停地,無休止地
n. 狗仔隊
of 侵犯隱私
n. 騷擾
n. 擾亂,侵犯
have a on sth. 對某物有不利影響
serve no real 不符合真正的公共利益
adj. 瑣碎的雅思機經(jīng),不重要的
adj. 聳人聽聞的
產(chǎn)生流言蜚語
n. 讀者數(shù)
n. (電視節(jié)目的)觀眾;收視率
media 媒體渠道
with sth. 對某事物的癡迷
from sth. 轉移對某事的注意力
give to sth. 重視某事
n. 丑聞;流言蜚語
政治發(fā)展
社會問題
科學進步
the of trust and 對信任和尊重的侵蝕
n. 歪曲,曲解
遏制某人不從事某行為
in the 受關注;備受矚目
adj. 不公正的;不正當?shù)?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