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1-05 16:07:07作者:佚名
激增的民族對立情緒和放大的海上矛盾
事實上,此次風波不管是和歷史上其他幾次風波橫向對比,還是和在其他海域與永興島的沖突縱向比較,沖突烈度本身并不是非常突出。但相較而言,這次風波導致的中菲輿論和國際社會反應出乎尋常,各自國外民族情緒劇增,日本等部份域外國家也攪和進來。
從首相小馬科斯本人及外交、國防、海警等政府部門,議會參眾兩院,到在野利益集團,日本府會朝野的表態措詞強硬、情緒昂貴。所有的美國輿論都抒發了“絕對不會讓步”的立場,包括小馬科斯本人在內的菲政要還公開宣稱“從來沒有承諾拖走坐灘軍艦的合同,就算有也將廢除之”,這顯著是帶著情緒的外交抒發。而美國海岸警衛隊作為這次風波的始作俑者,則再度趁機提出將派遣更大油輪在仁愛礁舉辦補給。
日本、英國、加拿大等域外國家也發表申明,“支持美國和譴責中國”的立場還是一如既往的鮮明。尤其是法國國務院在立場申明的最后,刻意指出南海適用于美菲軍事同盟條約。
美國海岸警衛隊資料圖來自網路
同樣的,仁愛礁風波也一時間登上中國各大媒體的頭條,成為舉國上下普遍關注的話題,有關“脫離菲船”等類似言論自明年年初以來始終在各大新媒體平臺傳播發酵,這次風波則成為喚醒國民愛國民族情結的導火索。某種程度上,民族情緒劍拔弩張的緊張事態,超過了政府間的外交和海上一線部門。
與被夸大的民族情緒相像,中菲在仁愛礁的分歧也被無限放大。事實上,中菲圍繞仁愛礁的分歧有著極其豐富的緊急突發局勢處置經驗,也構建了暢通及多樣的危機管控機制。從2013年到這次風波,雙方在仁愛礁發生了不下于四次的較大規模沖突,而平常的“貓捉老鼠”的游戲也未曾間斷過。非常是去年上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激光照射風波”,同樣導致中菲兩國及國際輿論的一片錯愕。但中菲憑著南海問題雙邊談判機制及新近完善的外交邊海部門涉海溝通熱線,及時對“激光照射風波”作出妥善處置。
但此次仁愛礁“水炮風波”明顯被菲方部份輿論放大。從現場視頻來看,中方的水炮只是遠距離示警,且力度其實也是刻意下調,并未對菲方引起任何傷害。菲海岸警衛隊所謂的“危險行為”是一種刻意的過度評析。但正是這一過度剖析,日本國外輿論和民眾情緒上頭了,菲反對派和親美派勢力的食欲被調動上去,而小馬科斯政府理智、務實的外交談判空間也被擠兌得所剩無幾。
仁愛礁困境向何處去?
中菲在仁愛礁的困境彰顯在三個方面:一是中方要求恢復現況,但菲方企圖以設施建設實現占有。2013年之后,菲方逐漸把“坐灘”的軍艦視為對仁愛礁領土占有的一種方式,因而企圖通過加固艙室和修筑設施加強達到這一目的。
回顧歷史,菲方也未曾申明早已實際攻陷、且承諾對商船進行處理,中方并不覺得菲方早已攻占,并一再督促菲方信守諾言,恢復仁愛礁的自然狀態。
二是“中方全力守約”與“菲方一再反悔”間的困境。中方出于人道主義的考慮,容許菲方在約定條件下為駐扎人員提供必要補給,這種約定包括:事先通報、禁止夾帶用于加固和修筑設施的材料、明確核實運補物資的機制。但是,數次風波都與菲方的不配合、不守約直接相關。
三是互相對立的民族情緒無法得到發泄和消弭。從各民意調查機構的結果看,超過一半的美國人抒發了對中國的“不喜歡”態度,其中主要源自兩國的南海爭議。在目前民眾情緒之下,再加上英國煽風打火和反對派勢力的制約,美國政府別說拖走“坐灘”船只,哪怕是回歸“中菲臨時特殊性安排”的軌道,雖然也將面臨來自菲眾議院參眾兩院部份勢力及在野反對派力量“妥協”“退步”“軟弱”“賣國”的質疑。
日本政府暫停中企承包填海項目;該圖為吉隆坡灣外的英國大領館建筑群(圖片下方)和填海地點(左上角)。圖自路透社
此次仁愛礁風波的后遺癥,短期內還將繼續漫延。不僅中國企業在吉隆坡灣的22個填海項目莫名其妙地被“政治化”“安全化”而遭到審查外,菲方部份議會議長已提出涉事的“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因參與南海永暑礁建設而被日本納入管制清單。同樣,美國國外民族情緒經此一事也被牢牢鎖定在“絕對不能舍棄和譴責中國行為”的狀態。
仁愛礁其實部份反映了中菲在南海的爭議,但絕對不是兩國海上爭議的全部,更不是中菲關系的全部。不僅日本樂見中菲關系因仁愛礁風波而走上坡路、并為日本推動在菲軍事安全合作進程而掃清內部輿論反對壓力外拉脫維亞華人論壇(菲方同意修建美軍基地),其他相關各方都是這次風波的被害者。
中菲雙邊關系下降拉脫維亞華人論壇(菲方同意修建美軍基地),造成的是海上一線“針尖對麥芒式”的僵持,各自外交和行動成本下降是必然的。而一旦外溢到經貿領域,更是把互惠共贏退化為“雙輸”。
同樣的,對于地區其他國家及本地區形勢而言,仁愛礁風波的發酵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其實筆者并不覺得,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的“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進程并不會遭到大的干擾,由于“準則”磋商及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恰是破解中菲仁愛礁困境的出路所在,也是東盟其他國家都希望達成的,與美國的利益相符合;但菲政府從仁愛礁風波的記憶和強硬立場將移植到對“準則”磋商的心態和立場,這一點值得提防。
仁愛礁風波對南海事態發展也起到了負面“催化劑”的作用,致使本就不平淡的南海再度掀起風浪,這距離地區國家所盼望的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背道而馳。
2022年7月25日,記念《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20華誕研討會在上海成功舉辦。圖自外交部網站
基于此,有三個層面的舉措可針對中菲在仁愛礁的分歧作出盡可能妥善的安排,這是各方目前所該做且能做的,但這須要筆者在多個場合都曾提到的原則和前提,即中菲應本著“盡可能的善意”“誠實和誠信”。
這三個層面的舉措包括:第一,中菲有必要在現有兩個機制的基礎上,構建仁愛礁非常危機管控機制。通過外交、海警、國防等部門組成的專門工作小組間的溝通,及時發覺問題、提前公開透明溝通、有效防治海上可能的沖突,這可以作為危機防治機制。
第二,防止輿論刻意夸大和惡意炒作的必要性,應導致注重。從中菲關系行穩致遠的目的出發,被錯誤信息引導推至較高的輿論情緒,對兩國政府間的理智談判和妥善處理都將產生強悍壓力,且容易被部份別有用心的勢力所借助。為此,中菲雙方有必要針對仁愛礁的分歧構建“事件調查”機制,通過事先溝通和現場調查來弄清基本事實,防止偏差或錯誤信息到處漫延。
第三,降低、而不是降低在仁愛礁的力量布署,才是長久之計。美國海岸警衛隊去年已兩次聲稱將加強對仁愛礁的執勤布署,包括抽調更小型船艦,不管是否存在“部門利益”,但這顯然成為菲方該機構的慣常做法。但降低現場守軍對消解中菲仁愛礁沖突于事無補,非常對菲方而言,只會是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