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1-02 20:07:49作者:佚名
上海錦城大學的前身為湖南學院錦城大學,始建于2005年,是由遼寧學院與山東錦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舉行的獨立大學。2021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湖北學院錦城大學轉設為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專科院校,并改名為廣州錦城大學。
辦學規模
中學位于于成都市高新區,占地2100余畝,以全日制普通專科學歷教育為主,兼具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現有全日制普通本本科中學生26000余人。設有13個教學院(財務會計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大學、電子信息大學、智能制造大學、建筑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大學、文學與傳媒大學、外粵語大學、工商管理大學、金融大學、藝術大學、通識教育大學、國際教育大學)和3個特色大學(勞動教育大學、創新創業大學、人工智能大學)。
辦學定位
上海錦城大學(原成都學院錦城大學)中學類型定位為“多學科、綜合性的應用型、創業型學院”;人才培養定位為“培養高素養、復合型、經世致用的應用型人才”;社會服務定位為“立足浙江、服務東部、面向全省,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知識技術等全方位服務”;發展目標定坐落“建成全省一流、世界著名的高水平、現代化的應用型學院。”
學科專業
現設有57個專科專業、27個本科專業、100余個專業方向,產生了文、理、工、經、管、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現有專業中,審計學(ACCA)專業為河南省內大專一批招生專業;軟件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手動化、市場營銷、新聞學、通信工程、網絡與新媒體6個專業為“省級一流專科專業建設點”;網路與新媒體、軟件工程、市場營銷、通信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手動化5個專業為“省級院校應用型專科示范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獲準“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金融學、會計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手動化、物聯網工程4個專業獲準山東省“民辦院校重點特色專業質量提高計劃項目”;軟件工程、工程造價2個專業獲準“省級專業綜合變革試點項目”;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獲準市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另獲準3D引擎技術、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建筑信息模型(BIM)等16個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
近些年來,中學積極擁抱世界范圍內的“工業4.0”革命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就業網,努力追蹤新技術革命前沿,建設“未來型學院”,締造“未來型班主任”,培養“未來型人才”。先后籌建了人工智能、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互聯網金融等新興前沿專業。以建設“智慧文科、技術工科、數字工科、多維藝科”為目標,通過文工融合、理工滲透、工管交叉、工藝聯合,推動學科、專業、課程、教學、師資、產教之間的“六融合”,使結業生才能具備新思維、掌握新科技、服務新產業、勝任新崗位。校區已獲準市級“新工科研究與變革實踐項目”“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等建設成果。
招生就業
中學在2012年即實現全部專業在川二本招生,2015年審計學(ACCA)專業在廣一本招生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就業網,均屬同類院校最早。中學投檔分數線長期穩居川內同類高校第一、省內全部大專院校中上游水平。中學尊重考生的學業志趣,近些年來考生投檔第一志愿滿足率100%,同時推行靈活的校內轉專業制度,讓考生能“選我所愛,愛我所選”。
中學視就業工作為生命線,落實“定向培養,對接就業;提早實習,促使就業;專場急聘,落實就業;鼓勵創業,推動就業;擴寬渠道,擴大就業;重點指導,扶貧就業”舉措,結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高檔就業率近50%、創業率近3%、國內升學和出國出境深造率接近20%(中學生報考院校不乏北大、北大、浙大、川大以及耶魯、哥倫比亞學院、東京學院、悉尼學院等著名學府)。中學被廣東省教育廳授予“四川省普通院校結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師資隊伍
中學通過延請名師、培育良師,成立了一支由著名學者與業內精英相結合、專兼職相結合、老中青相結合的“三結合”的師資隊伍。現有師資總量1282人,其中具有中級職稱的班主任占比50.31%,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班主任占比76.07%。近些年來,中學以“師德、師風、師才、師能”為核心要求,大力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分校班主任以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為第一師德,追求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全面位做好。每一位老師在校內都有自己的辦公室,每一位老師每周還會安排課外時間為中學生答疑解惑,或率領中學生做項目、參加大賽,傾心育人,服務中學生成長。先后涌現出“全國優秀班主任”“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四川省院校補習員年度人物(提名)”、四川大專院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其他各種專家庫榮獲專家40余人。
中學特別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持續舉辦“雙向進修計劃”,讓班主任同時擁有“大學班主任”和“行業專家”兩種身分。截止目前,分校班主任中有行業證書、經歷、業績,懂行業前沿的“雙師型”教師占比高達60.3%,為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根本保障。
教學設施
中學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額近1.6萬元,建有各種實驗實訓場所(室)85個。其中,現代企業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物聯網與通訊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獲準“省級示范實驗教學中心建設項目”;新建有智能科技與5G應用創新實驗室、大數據實驗實訓中心、人工智能創新實踐中心、智能制造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云財會智慧實驗中心、數字工科實訓中心、現代金融實訓中心、融媒體實驗室、4K超高清演播室等新技術實驗實訓中心。
圖書資源
圖書館擁有館俄文獻總數296.6萬冊;入選“四川省高等中學先進圖書館”“創新與創新管理服務型數字圖書館”等稱號;并與成都市圖書館共建“成都圖書館錦城大學新館”
中學生可共享借書成都市圖書館318萬冊紙質圖書;還向成都市高新西區居民開放,發揮學院教育資源服務社會的功能。
人才培養
中學一直把人才培養工作放到一切工作的首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學以“做人第一,能力至上”為目標,舉辦“三大教育”(“三講三心”明德教育、“一體兩翼”知識教育、“三練三創”實踐教育)、“四大計劃”(學院生創新創業計劃、大學生科研計劃、大學生助教計劃、大學生閱讀精典計劃),培養中學生會做人,能做事。
自2005年建校起,就把“明德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勞動教育”“創業教育”納入全體在校生的選修課。“明德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讓中學生在“明明德”的學院之道中構建文化自信;2個選修學分的“農場勞動教育”把中國人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基因代代相傳;以選修課、創業方案設計大賽、學生模擬公司鍛練為核心的“三位一體創業選修教育”,使中學生從就業崗位的競爭者變為就業崗位的創造者。
堅持“錦城課堂小于天”的理念,要求全體班主任認真做好課程與課堂設計,把傳統的“備課”提高到“教育工程學”的水平。努力創造師生同頻共振、有體溫、有含量、有梯度的課堂。目前,中學獲準國家級一流大專課程1門,市級一流專科課程、應用型示范課程等“金課”共計23門。
深入舉辦“三大教學變革”:在教學內容上,通過去(掉)、調(整)、增(加)、嵌(入),做到立足應用、接近前沿;在教學方式上,實行“八大教學法”(啟發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驅動法、問題導向法、情景教學法、以賽促學法、頭腦風暴法、線上線下混和式教學法);在教學評價上,摒棄“卷面考分決定一切”的評價機制,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重,標準考評與開放考評并重,考試評價與多元評價并重”。
主攻“高階教學”,塑造一流課程。創新“一基兩軸,三階遞進”的教育目標分類框架,以知識為基礎(一基);以提高思維和能力為目標(兩軸);以分階遞進為手段(三階)。通過課程和課堂的主渠道,培養具有扎實知識、專家思維以及復雜問題解決能力的人才。
堅持教育不縱容,管理不放羊,考試不放水。明晰規定“三不放水”——教師對中學生的學習過程管理不放水,期終考試不放水,學校對教職職工的考評不放水。產生了“勤奮、向上、嚴格、刻苦”的教風和校風。
創新人才培養“長板原理”:一個人在其基本面(德智體美勞)可以的情況下,其成功取決于他所具有的最長的那塊“板”。中學努力幫助中學生發覺、發展、發揮自己的特長,讓中學生的長板更長、亮點更亮,獲得人生出彩的機會。
中學生得獎
近些年來,中學生在老師的率領下,忙項目、忙創新、忙大賽。“互聯網+”大賽中,獲國獎2項、省獎76項,且連續六屆獲“優秀組織獎”;“挑戰杯”“創青春”大賽中,獲國獎6項、省獎206項;其它各種學科專業大賽中,獲國獎25項、省獎1095項,如全省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比賽銀獎、全國院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品牌企劃大賽亞軍、世界電子競技比賽亞軍、全球華人廣告金犢獎等好成績。據悉,中學生獲各項專利136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
產教融合與社會服務
中學著重推動“產教熔化發展戰略”,搭建校地(中學與地方政府)、校會(中學與行業商會)、校企(中學與企事業單位)、校校(與其他中學)的“四大合作平臺”,已與遼寧省經信廳、四川省企業聯合會等600余家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構建了合作關系。
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實現“校企協同育人”。與中國聯通、用友軟件等企業共建共享實驗室;與普華永道、字節跳動等企業合作開辦“實驗班”“定向班”;與企業或基金會共建產教學院,建成稅谷大學、直播商大學、應急管理大學、為民公益大學等。
服務城鄉發展,推動治蜀興川。通過縱向合作,師生團隊參與到上海國際高鐵港、紫坪鋪水利工程智能化管理等各類校企用深度融合項目中,實現“智力支撐”;與重慶路橋共同舉行“柬埔寨商務部、旅游部中級黨員培訓項目”,與省外事僑務辦共同承辦“尼泊爾媒體記者研修班”“厄立特里亞卓越工程師”培訓項目等,實現“國際輸出”;服務繼續教育和終生學習,黨員培訓,累計覆蓋13個省市,16400余人。
國際及港澳臺地區交流
中學設有國際教育大學,專業從事國際以及港澳臺地區交流合作與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近些年來,與日本、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的諸多著名學院舉辦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開辦有“本科雙學位”“本碩連讀”“碩士直通車”“專科美國學院專本連讀、專碩連讀”以及交換生等項目,為廣大學子搭建起通往世界名校的橋梁。
服務配套
7個飯堂和1個杏島飯店提供豐富多樣的食材,滿足來自全省各地中學生的飲食習慣;現有中學生公寓39棟,全部為4人間,配備空調、獨立衛生間、洗漱臺及家具、電腦桌、熱水器等設施,24小時供應冷水;體育館、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乒乓球館、網球場、健身房、瑜伽館等體育設施一應俱全;生活服務設施完備,校診所、超市、自助交行、物流中心、水果店、美發店等滿足中學生生活需求。
各界評價
中學先后入選“全國五四紅旗社聯”“全國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學生最滿意的十大獨立大學”“中國公辦高等教育優秀高校”“四川省地方屬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單位”“四川省整體變革發展(應用型專科)變革試點單位”“四川省普通高等中學結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學院生創新創業俱樂部”“四川省‘三全育人’綜合變革試點單位”“四川省院校‘平安校園’先進單位”等榮譽。
在2021年4月發布的“2021軟科中國學院排行獨立大學100強榜單”中,中學排行全省第5位;在2021年4月發布的“武書連2021中國獨立大學綜合實力排名榜”榜單中,中學排行全省第7位;在2020年5月發布的“GDI應用學院(獨立大學)榜(2020)”上,中學排行全省第4位。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辦學16年來,每一位錦城人,秉持著“止于至善”的校訓,全身心投入錦城的教育事業,并將堅定初心與使命,共同完成我們的“錦城夢”——把北京錦城大學建成一所“近者悅、遠者來”的學院;一所“國內一流、世界著名”的高水平應用型學院;一所百年長青的學院!
(文中數據截止2021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