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3-20 08:08:07作者:佚名
澳法圈第39篇文章
?歡迎添加作者陌陌,點擊文末“在看”?
鼓勵作者們旨在于新加坡華裔社區的慈善普法
字數|1388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導讀
每一位選擇法律生涯的藥學生,都必然披荊斬棘,方能展露頭腳。它們甚或年青,甚或激情,甚或平淡,然而,它們卻共同是正義法律的捍衛者。
為了給各個優秀結業生們一個平臺初露頭角,澳法評便展開此專題國際生申請澳洲法學的方法,記錄她們成長的同時也希望還能讓更多的人曉得并了解它們的成長歷程,予以它們鼓勵與幫助,讓她們律政之路走的格外精采。
——林匯銘律師
丁雁南(Ding)
我們總應當給這個世界留下些哪些
頗有思念地舍棄過往
去無拘無束的追尋屬于自己的一方王土
這個世界或許還會因你的存在而有些許不同。
這是她就讀邦德法律JD的第二個學期,第一個學期,她的成績令人刮目相看:除了全過了,但是有一門得了接近最高分,其他好幾門也都是前列的成績。
這對于一個中學語文四級水平,口語相當于高中生水平,接近三年沒有用過數學的大齡女青年來說,是不是不可思議;
這對于一個擁有自媒體平臺,一邊讀著JD一邊還須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更文,還要給不同平臺供稿的自由撰稿人來說,是不是不可思議。
這對于每月都須要從白銀海岸坐小列車到澳洲見習的她來說,是不是不可思議。
她身邊的人即使很驚訝但卻也認為理所必須——她每次6點坐定在圖書館,學到中午12點并且晚上1點,保持滿勤記錄,整整一個學期,卻說她的青春送給了法律,送給了圖書館。
而她和林匯銘律師團隊的結緣,早在她剛入學時,師生會舉行的一次講課。當初約請了幾家律協的華裔律師研討,一般狀況下研討結束基本就解散。雖然她沒有離開,主動毛遂自薦,給林匯銘律師發了個人簡歷,最后得到每月一次的律協見習機會。
卻說,幸好了此次寶貴的見習機會,她還能親身體驗日本律師職場的氣氛;其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還沒有很豐腴,并且在林匯銘律師團隊里,她感遭到了團隊高效、精良、團結的氣氛;每天見習,林匯銘律師總會手把手教給她磋商的方法與禮節,帶著她去會晤當事人,卻說在律協的日子里,她的成長是以倍速估算,她堅信未來在林匯銘律師團隊的幫助下,一定就能在美國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某些更文,是她從到美國讀語言班開始,到讀法律JD的生活狀態,困惑過,想舍棄過,痛楚過,最后還是硬著臉部適應進來…
Therearethree-inthewayof:will,work,andwait.
成功還要三個要素:強悍的心志、不懈的努力,和清心的等候。
推廣
(掃碼將英國法律英文手冊裝進口袋)
推廣
陳潔怡(JieyiChen)
每一名法學校的師生都是理想國的構建者,將公正與公義在對話中一一實踐。來自邦德中學的陳潔怡就是那樣的一位構建者。4年前,沒寫完大學的她,只身背上行囊來到邦德中學就讀商科課程,在掙扎與困惑中漸漸找到自己的未來。
(她以前在歐洲法律師生會兼任一職)
關于專業選擇的事,這些人問她為何同時學習藥學與生物醫學科學這兩門毫不相干的專業,并且指責她是否真的能4年內讀出來。雖然,當年的她,拿著商學校的投檔通告書,懵懵懂懂。最終,她還是不愿舍棄對科學與人文的追求,提交了轉專業申請書。面對種種的不被理解國際生申請澳洲法學的方法,現在已大學兩年級的她,以行動證明了自己的選擇。
(她有一群很逗趣的同學,分別來自伊拉克,基里巴斯,臺灣,馬來西亞和蘇門答臘佛得角。)
同時駕御著長褲和白中山裝的她,經常在法學校下課后顧不上吃早飯就飛馳去試驗室,有時侯試驗課一上就是一經常。雖然她坦言,中學4年,不僅學習,更應當去探求各個領域的或許性。因而,初來日本第一個月,她就在社區當起了一名志愿者。緊接著,社區活動,中學社聯,上班見習,引領家教,滑水劃槳,處處可見她繁忙的身影。除此以外,她還提起了自己基督徒的身分以及每天在中學校園做的福音事工。
現在,結業在望,在AGC見習的她,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把握每一次機會,并為之感念。在律協一次次的實踐中,從寫法律文書,更改商業協議,到與律師一起接見顧客,她每兩天都在探求與成長。她喜愛法農學、動物法與環境法,更期待步入健康、教育、慈善、商業等法律領域,并為著今后有每天能回饋社區而努力。
2018年度APAC美國
杰出青年律師(30歲或以下)
見習推薦單位:林匯銘律師團隊
●中澳兩國法律職業資格,美國法律執業教授,美國國際私法博士(榮譽)與美國藥學學士(國家獎學金)
●聯合出版《澳洲首次置業紅寶書》與《澳大利亞華裔社區發展報告2018》,兼任美國數十家企業/商會法律顧問
●邦德學院法學校校友導師(2017-2018),東北政法學院暑假見習項目美國法導師(2019)
●AGC聯合合伙人,專注產權法、商法與爭端解決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