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7 09:07:57作者:佚名
5月29日,西北政法大學長安校區迎來一批特殊的學生,他們來自山陽中學,是高二年級的30人,在“筑夢山陽?法治啟航”研學活動中,這些學生全身心感受大學生活,經歷了一次新穎的“法治啟蒙”成長過程。
學校黨委書記趙萬東和副書記張軍政在圖書館迎接山陽中學的師生代表團,他們為這些“小客人”準備了學習資料和有特色的贈品。山陽中學副校長虞華林回贈了學校教師手寫的“法脈薪傳”毛筆字西北師大附中網站,表達崇敬之情。孩子們也送給趙萬東書記親手制作的工藝品,表示由衷的感謝。
一朵花,一片葉子,都飽含著真摯的情誼。趙萬東向“小客人”傳達了衷心謝意,并且熱忱歡迎他們參與西北政法大學的招生,盼望在研學活動中萌發的法律追求之苗能夠盛開美麗的花朵,期待未來再次相見。
法治文化之旅
同學們跟著講解員的步伐,好像回到了那段戰火紛飛的年代,切實體會到這所“紅色學府”的深厚積淀。接著,大家一起探訪了張湯墓遺址的展覽館,在這個融合了傳統法律思想與現代法律理念的場所,領悟到法治文化的長遠傳承,并深入思考法治文化的歷史演變。
先前不曾知曉圖書館中設有“立心書屋”這般難得的所在!當學生們步入圖書館,為那開闊明亮的閱讀空間以及包羅古今中外典籍的收藏所吸引,紛紛拿出本子,將心儀的書籍名稱一一記下。新聞傳播學院(藝術學院)現代傳播實驗教學中心的“虛擬演播廳”非常吸引人,公安學院(公共安全法學院)實驗室的“痕跡檢驗設備”十分精密,模擬法庭的“現場開庭”極具真實感,國家級法學實驗中心和智慧教室的先進便捷之處也令人驚嘆,這些都讓同學們收獲頗豐。
干貨滿滿的法治“大禮包”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如何應對?”
“網絡世界中,須留意哪些法律要點?”
在集成化校園平臺中,高校法律宣傳小組成員扮演“法律講解員”,借助《未成年人權益保障法》以及生活化的案例短劇,向學生們分析日常中遇到的法規困惑。
最令人翹首以盼的,便是“大學課堂初體驗”。在智能化的教室之中,刑事法學院杜嘉雯老師圍繞《良法而治 普遍遵守》這一主題,借助鮮活的案例闡釋法律推理過程,啟發學生們探究“怎樣借助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跨年齡的成長“雙向奔赴”
當天最感人的時刻,當屬“成長伙伴計劃”的親切場面——大學30名2024級新生與中學30名學生一一結伴,交換寫有真摯話語的卡片,承諾今后會共同探討學習體會,彼此扶持以應對人生路上的難題與迷茫。
“姐姐,怎樣才能進入心儀的學府?”“怎樣消除學習中的負面感受?”面對同學們接連不斷的深刻提問,學校經濟學院2024級學生王馨娜結合自身經歷,勸導弟弟妹妹們“要持續對學問抱有熱情、對理想保持堅定,只要不斷努力就能迎來希望”。山陽中學時期就讀于國際法學院的輔導員黃思齊,曾具體闡述了該校的“九位一體”資助保障機制,同時鼓勵低年級的同學們鍛煉應對挑戰的持久力,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希望建立在更寬廣的平臺上實現個人價值。
我們先前感受了大學時光的精彩,從而更加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山陽中學的岐勤睿同學對學校給予的難得經歷表示深深謝意,他嚴肅地表示:將好好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用最旺盛的干勁、最頑強的恒心努力奮斗貝語網校,去打開通往學問圣殿和精彩人生的大門!
看到孩子們眼中閃耀的神采、臉上流露的喜悅、紙上書寫的體會,虞華林內心深受觸動。他提議雙方加強法治教育方面的協作,合力打造實踐育人的平臺,尋求更深入的支援方式,從而幫助更多孩子激發理想的火花。
高等教育憑借豐厚的學術積淀、創新的教導方式以及顯著的社會擔當,為孩子們點燃實現理想的熱情西北師大附中網站,是終止貧困代代相承、促進鄉村整體進步最根本、最恒久的支撐。張軍政談到,學校將建立穩定的合作機制,使這份情誼轉化為雙方進步的源泉。
從“單向幫扶”到“雙向賦能”的育人升級
西北政法大學持續七年與山陽縣建立對口支援關系,一直是彼此的長期合作單位。該校積極利用自身校園資源,打造了富有特色的實踐性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在學校的校史陳列館,學生們能夠深入了解革命先輩的精神傳承。課堂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同時,學校還通過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幫扶,促進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這種教育模式形成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再到實際行動的完整育人鏈條。周新靈老師從山陽中學發出感慨,孩子們不僅見識了大學的景象,還萌發了法治觀念和理想火種,這種‘扶志扶智’的方式,比起單純的物質幫助,顯得更加暖心。
活動結束時,天平樓廣場的合影記錄下大家愉悅的容顏。學生們手拿帶有學校標志的書籍和紀念品,依次寫下期望:待到下一次,愿能以大學生的身份參與其中!這次收獲滿滿的實踐活動,既是一場學校與社會協同育人的全新探索,也展現了教育支持從提供援助到激發內生的動人轉變。
學校一向堅守根本,勇于開拓,有效運用“兩個課堂”,著力研究不同教育階段思政課教學的“同題異構”新方法,穩步推進小學中學大學思政課的融合建設,著力塑造能夠肩負民族復興重任的新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