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4 20:08:11作者:佚名
海內外青少年心手繪未來
羊城晚報手抄報創作大賽自1996年首次舉辦以來漢字手抄報,至今已走過29個年頭,陪伴眾多青少年共同進步。今年,大賽在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和廣東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指導下,由廣東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攜手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并增設了2024年“粵友杯”廣東國際青少年書畫比賽這一活動。
賽事在廣東省內各地級以上市友協、廣州圖書館和亞太森博(廣東)紙業有限公司的鼎力相助下開展,繼續采用國內國際并行的賽制漢字手抄報,旨在促進國際青少年間的文化交流,為年輕人創造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將和平與發展的思想傳播到世界各地。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期間主辦方挑選了一批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參加了九州日中文化協會舉辦的第27屆日中青少年書畫交流大賽,此舉推動了中日青少年之間的友好往來,促進了文化層面的相互學習,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的副社長兼副總編輯胡泉在談及這個活動時提到,從2020年開始,在相關機構的指導與扶持下,羊城晚報手抄報賽事已經邁向國際,采取“共同創作、共同競技”的舉措,至今為止,已經和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四十多個海外友城及友好團體開展了文化交流,賽事的影響力已經遍布全球五大洲,觸及海內外的五萬多個家庭。
胡泉表示,今年手抄報創作賽事進行了全新調整,將同2024年“粵友杯”廣東國際青少年書畫賽事活動進行整合,并且挑選部分優質創作提交至第27屆日中青少年書畫交流活動,我們期望借此為廣東青少年參與國際文化交流創造更寬廣的機遇。
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二級巡視員邱輝林在講話中強調,人類彼此的命運緊密相連,唯有同心協力方能共創錦繡未來。此次大賽連接了世界兒童的雙手,寄托了他們共同的愿望。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在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畫作中和諧共存,彼此映襯,熠熠生輝。
邱輝林談到,借助廣東對外人文交流的平臺,孩子們得以見識到世界的絢麗多彩、文化的豐富多樣以及未來的廣闊可能,這同時也彰顯了孩子們作為民間友好交流“小使者”的風采神韻。
九州日中文化協會理事長西憲一郎專程從日本趕來參加這個活動,他在發言中談到,日中青少年書畫交流大賽今年是第27屆了,現在已經成為日本民間規模最大的日中青年交流活動。他表示,日中兩國之間有著非常悠久的文化往來歷史,漢字、佛教、造紙術以及印刷技術等許多豐富多元的文化元素,都是通過中國傳入日本的。日本在吸收外來文化時,始終將自身傳統元素融入其中,由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日本文化體系。真誠希望雙方未來能在各個領域開展更多文化交流活動,以此促進彼此間的友好情誼不斷增進。
文明互鑒
美育的種子生根發芽
朝著美好前進,用美好來教導他人。分享活動場所也招徠了許多藝術界的知名人士到場。國家級美術專家、廣東省美術團體副領導、造像家許鴻飛談到,國內外參賽者在創作環節中相互借鑒起步網校,彼此溝通,加強了彼此間的情誼。競賽著重提升青少年的整體素養和審美水平,使美育的萌芽在每個孩子的內心扎根生長,逐步綻放光彩。
第七屆廣州市美協副主席張思燕也表明,這不僅僅是一場競賽,還是一個小型藝術家們施展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場合。
據消息,本次羊城晚報手抄報競賽和2024年“粵友杯”廣東國際青少年書畫競賽品牌聯合舉辦,共招徠了俄羅斯、美國、日本、英國、葡萄牙、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加等17個國家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參與活動。
陳昕宜,來自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梅華中學,是一名初三年級的學生,她以篆書形式書寫了唐詩《江雪》,并因此獲得了本屆“粵友杯”的金獎,該作品隨后被送往第27屆日中青少年書畫大賽,最終贏得了大賽的外務大臣獎。
陳昕宜出席交流活動時,向媒體闡述了自己的學書經歷,她自小學四年級起研習書法,在研習過經典范本之后,仍舊決定專攻篆書。篆書內含華夏先民造字的法則,透過它能夠洞察早期漢字的構造思維,其風格具有古樸典雅的韻味。
提及這次贏得兩個競賽的榮譽,陳昕宜坦言這對她而言是極大的肯定。這表明,從某種角度上講,她的創作充當了橋梁,傳遞著中華書法藝術與全球文化的互動交流。她為此深感自豪。
九州日中文化協會會長張晶,擔任日中青少年書畫交流大賽的發起者,在回答媒體提問時提及,圖畫與書法這類創作,是溝通時最有效的橋梁。中日兩國的年輕學子借助此類創作開展互動,有助于彼此清晰地認識對方的文化內涵。
用筆抒發真情實感,每一件創作都蘊含著年輕學子對審美觀念的理解,對跨國溝通的感悟,以及向世人傳遞關愛與安寧的愿望。馬來西亞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的葉恩淇,在本屆手繪比賽海外組別中摘得桂冠。她以數字絲綢之路為主題展開構思。
葉恩淇談到,創作期間,她的眼界得以拓寬,明白了數字絲綢之路的內涵、特點,以及國家間協作的必要性。這次創作,使她得以展示個人藝術才華,同時讓她有機會接觸多樣的經濟文化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