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9 11:08:21作者:佚名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報道,通訊員白雪,中國經濟實力日漸強大,對從海外歸來的優秀人才更具號召力,全球疫情和國際形勢的變動,讓海外人才選擇回國發展的現象愈發顯著。最近,智聯招聘公布了一份《2021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這份報告結合了平臺數據與問卷調查,深入剖析了當年海歸人員的就業狀況。
國內企業對海歸偏好減弱,海歸求職壓力加大
《報告》表明,2021年歸國就業的留學人員總數持續處于疫情后較高水平,選擇回國發展的傾向性愈發明顯。2020年全年,在國內尋找工作機會的留學生總人數較上年增長33.9%,其中剛畢業的留學生人數增幅更是高達67.3%。2021年國內求職的留學生總人數和應屆留學生人數,跟2020年相比,大致沒有什么變化,這表明留學人才回國發展的意愿正在增強,并且這種趨勢并沒有因為疫情穩定而減弱。
根據平臺信息,近年來國內對留學人員有優勢的工作崗位數量不斷下降,2019年、2020年、2021年與上一年相比的增速分別為下降25.4%、下降23.5%、增長0.4%。研究指出,雖然回國找工作的人次增加,但優質崗位機會在減少,這種增減變化導致留學人員在國內就業的難度進一步提升。
2021年的相關調查表明,絕大多數的海外歸國者覺得在國內就業變得更為困難,造成這種現象的首要因素是“歸國人員的數量顯著增加,導致競爭更加激烈”,這一觀點獲得了百分之六十四的受訪者認同,其次是“國內公司對于海歸的青睞程度有所下降”,這一看法得到了百分之三十九點五的人的支持。
但是根據2021年的情況,留學人員優先崗位的設置數量和應聘者的總人數,都和2020年保持了一致,所以整個就業市場的發展狀態比較穩定。
2021 年外企招聘恢復,海歸職位量同比增 19%
企業性質構成方面,民營公司是海歸就業的主要渠道,海歸專屬崗位數量占總數的五成八點三。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分別占比九點一和八點四,合資公司、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分別占比六點七、四點八和四點一。就年度比較而言,外商投資企業的海歸專屬崗位雖然比例不高,但增長幅度最為顯著留學之路,達到了百分之十九。近些年,國際形勢波動加上病毒傳播,國內外資經營和招募活動出現緊縮態勢,2020年尤為明顯。2021年情況好轉,商務部門統計表明,當年全國吸引外資的記錄被刷新海歸就業,比上一年增長百分之十四點九。海歸人員崗位的招募數量增加幅度最大。合資公司吸納資金的增長率居第二位,達到百分之四點五。
文體教育行業對留學人才需求量最大
在職業領域劃分中,文化藝術培養領域的海外歸國人員優先崗位比例最大,達到了34.9%。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產業、商業咨詢機構、貨幣信貸行業也吸納較多此類人才,對應崗位占比分別是19.3%、13%和11.3%。
然而,文體教育領域的優選工作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13.1個百分點。另一方面,IT互聯網以及商業服務領域的優選職位,都實現了超過15%的年度增長。
行業構成相仿,人才需求量高的工作多見于語言教學、求學指導、教學行政等教育相關職位,這些職位的占比都超過百分之五。需求量排在前二十位的職業還包含口譯、市場營銷及品牌宣傳、金融機構服務、商業事務、業務管理等等。由于留學市場開始復蘇,二零二一年求學指導職位的需求較上年激增了百分之八十七點六。
更多留學人才流向能源、制造等實體產業
《報告》經過研究,2021年尋求工作與出國深造的人員特征展現,其年齡構成較2020年呈現出更為年輕化的趨勢。具體來看,2021年,16至24歲選擇求職的留學人員比例達到總體的三分之一,較2020年提升了兩個百分點;25至34歲年齡段的人員求職比例構成62.8%,相較2020年減少了兩個百分點;而35歲以上的群體,其求職比例依然維持在十分之一以下。
教育背景構成較2020年略有增強,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者占75.4%,較2020年增加了一個百分點,而大學本科程度者占24.6%。
行業領域顯示,2021年針對能源|礦產|環保、生產|加工|制造、政府|非營利機構(側重學術科研)三類崗位的留學人員求職數量,其年度同比增長率位列行業前三,具體增幅分別為11.3%、6.7%和4.2%,反映出越來越多海歸選擇進入實體制造行業以及學術研究領域。
相比之下,文化休閑、銀行、日常維護、貿易支持等服務業收到的留學人員申請數量今年降低了海歸就業,分析指出,現在留學人員選擇行業時,更傾向于轉向實際應用領域。
(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