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04 16:16:20作者:佚名
雖然中國現在已經足夠強大,但客觀來說,與美國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那么,中國和美國到底有什么差距呢?
有專家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他認為中國是從14億人中選拔人才,而美國是從77億人中選拔人才。
新中國成立后,鼓勵移民
根據美國政府公開發布的報告,截至2023年,美國總人口將接近3.4億,但這個數字與專家所說的“77億”相去甚遠。
而只有放眼整個世界,總人口才能達到專家所說的數字。
所以專家說,我們國家只是在14億人口中選拔人才,而不是在14億人口中選拔人才。
但美國卻可以在全球77億人口中“招攬人才”。
那么,專家為何做出這樣的說法呢?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非常大的移民國家。
從18世紀左右開始,這一時期的美國雖然仍處于英國殖民統治之下,但吸引人才的理念和實施方式也已成型。
1776年,美國獲得獨立后,迅速制定了吸引移民的鼓勵政策。
從文獻記載中不難發現,獨立初期的美國國內總人口不超過400萬,其中移民只占很小一部分。
但美國需要大量勞動力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因此向內華達州等人口相對稀少的地區開放了移民。
因為現階段美國采取開放的移民政策美國人口數量2017,無論身份、地位、膚色,主要政策是“只要你來,我就接受你”。
因此,1820年之后的60年間,共有1100萬西歐和北歐人來到美國并在這里定居。
這些人除了在自己的國家無法生存的窮人之外,還包括許多前來追求“自由”、開辟“新天堂”的商人和學者。
當然,也不乏被世界各國“不喜歡”的猶太人。
然后到了1880年代,美國勞動力相對充足,也有一定的人才儲備,所以移民政策也做了相應的調整。
例如,歐洲人向美國政府申請移民時,必須首先通過“教育水平測試”。
除了對移民的素質要求外,美國還開始對移民的種族進行限制。 在此期間,黃種人被禁止進入美國。
盡管難度門檻較低,但1920年之前美國移民總數就達到2000萬以上,其中意大利、東歐、南歐所占比例最大。
除了美國在全世界大力宣揚所謂“自由”理念外; 更重要的是,自然是上層資本家與政府聯手使用他們的“貨幣權力”。
人才政策積極推進
進入20世紀,特別是二戰后,美國不再執著于移民的“數量”,開始看重移民的“質量”。
因此,美國政府于1946年制定了《富布賴特法案》,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外國學者和學生在美國開展科學研究活動。
該法案也正式確立了美國從“77億人口”中選拔人才的嘗試。
20世紀50年代,美國再次修改移民法規。
此時的美國不再關心種族、信仰或國籍。 只要是某一領域的高技能專業人士,美國都會張開雙臂歡迎他們。
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在二戰后制定的第一個法案中,就提出將一半的移民配額留給人才。
另外,由于戰后美國仍與蘇聯進行冷戰軍備競賽,這就注定了美國會不惜全力發展科學技術,以確保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1957年,蘇聯將人類歷史上第一顆衛星送入太空,極大地刺激了美國,迫使美國迅速建立尖端科技項目研究機構,航空航天局等職能部門直接領導由總統。
當這些部門出現的時候,就意味著美國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來維持機構的正常運轉。 于是美國人口數量2017,美國投入巨資吸引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來美國從事科學研究和國防工作。
事實證明,美國此舉確實頗有成效。 此后,美國的航天技術一度超越蘇聯,至今仍處于世界前列。
20世紀60年代,美國率先提出規范留學生教育。
在這樣的國家政策引導下,1969年美國已吸引了超過12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
此后,美國還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來留住這些國際學生,比如提供高額獎學金、助教等大學職位。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美國國際學生年均增長率超過4%,其中來自中國的國際學生占比最高。
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美國也在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這也成為美國吸引人才的一種方式。
這是因為美國依靠國內大學為這些外國專家學者提供了優越的科研環境。
此外,美國還利用大型跨國公司和研究機構作為“中介”,招募其他國家的人才,比如蘋果、微軟等。 人才加入公司后,美國將提供股票、期權等激勵措施,吸引他們來到美國。
總體而言,美國能夠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涌入進行研究。
主要原因是美國確實有雄厚的家世背景,可以為外國人才提供非常可觀的經濟回報;
人才多了,發展就會快,所以美國擁有世界頂尖的科研設備和實驗室,可以吸引更多致力于研究的人才...
總而言之,這確實是一個積極的進展。
正是因為美國積極推行一系列的人才吸引政策,美國現在才能牢牢保持世界第一大國的地位。
美國模板,你可以借鑒一下
美國的成功固然令人羨慕,但這種成功其實是可以復制的。 因為現在中國也在努力建立開放、多元化的人才儲備政策。
中國總人口14億,遠高于美國。 這意味著中國可以首先從國內培養大批優秀人才。
根據2023年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已有11所大學進入前100名,并且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加。 可見我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教育實力。
此外,中國也在逐步推進鼓勵本國留學生回國、引進留學生的戰略政策。
對比2017年和2016年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學生出國留學比例為11.7%,回國比例為11.2%。
可見,絕大多數中國留學生選擇“學成回國”,這其實與中國的回國政策有很大關系。
進入21世紀,中國也像美國一樣,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吸引外國人才到中國工作。 此外,中國還在住房、醫療、安居等方面設立了人才福利。
以上海市楊浦區為例。 博士生每月住房補貼為1000元,高層次人才每月住房補貼高達8000元。
盡管美國仍然是全球人才爭奪戰的最大贏家,但改革開放以來,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國留學人員選擇回國發展。 我相信未來這個數字還會更高。
此外,中國也在緊鑼密鼓地制定吸引人才的戰略。
想必有一天英語作文,中國將能夠形成一支大規模、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從而推動中國發展成為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縮小與美國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