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15 19:09:10作者:佚名
A類擴容,含金量下滑,不公開發布,就不再是考評重點了。
01
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下來了。不過此次教育部沒有公開公布,只是把結果分發到了各個分校。我做了點整理,一些不完整的信息,供你們參考。
這兒面你們比較關心的是先前7所沒有獲得A+學科的985學院:南開學院、大連理工學院、吉林學院、東北學院、重慶學院、湖南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學院,此次,南開學院、大連理工學院、東北學院、吉林學院、重慶學院都有A+學科了。其他的中學似乎也有,但還沒有見到。西南學院此次成績明顯,步入A類的學科都是現今的熱門專業,這是一所性價比很高的校區。
另外,211學院中,成都學院起初沒有A類學科,此次有了突破。不少學院都發了喜訊。聽說,上海學院遙遙領先,有31個A+學科,第三輪是21個A+。北大比清華少不少。從坊間傳言來看,聽說北大有相撞的專業。
不過,A+滿天飛的一個重要誘因是A類擴容了。聽說,A+由原來的前2%擴大到前3%,A由原先的前2%-5%,擴大到前3%-7%;A-由原先的前5%-10%擴大到前7%-15%。
02
第五輪評估過程和結果超乎你們的預料。
半年前,2022年7月,教育部官方就宣布,第五輪學科評估早已順利完成。不過,有趣的是,教育部遲遲沒有發布結果,直至2022年的年尾,各個校區領到了學科評估結果。
第五輪學科評估從2021年開始。前兩次的評估都是前一年評比,后一年公布結果。但第五輪比較難產,2021年開始,到2022年結束,無法拖了,才給中學通告評估結果。原本是教育部的網站公布結果,現今的結果領取到中學。意思是,中學不僅曉得自己的結果外,對其他中學的結果一無所知。
這招出人預料。
學科評估是2000年后出現的。第一輪學科評估在2002年,第二輪學科評估在2006年,第四輪在2012年,第三輪在2016年。一開始中學沒把評估當回事,但后來評估越來越重要,跟好多事情掛鉤。
高潮是雙一流評比。2107年的雙一流游戲規則變了,評價學院不再是大而全為第一原則,考察的是學院的學科精度。第一輪雙一流中上榜的學院和學科直接按照第四輪學科評估的結果。于是,你們對于學科評估極為看重,由于根據雙一流的游戲規則,學科評估是十分重要的指標,只要步入A+的學科,鐵定就步入雙一流了。
你們卯著勁打算搞第五輪學科評估。
結果,第二輪雙一流評比不看學科評估了,第五輪學科評估也不公布了……
幾家歡喜幾家愁。
03
此次教育部沒有公布學科評估,但中學還是紛紛報喜,雖然工作做了不少。學科評估的A類學科擴容后,讓每位中學都歡天喜地過大年。
很有意思,教育現今越來越傾向于贊美和贊賞,而不是批評。例如,如今中學生的100分比比皆是,幾乎每位中學生都可以是班黨員。學科評估從原本的百分制到ABC打分,到如今的A類學科擴容。目的就是讓你們高興。
擴容還有個益處,物以稀為貴。哪些東西多了就不值錢了。例如,據說在上海要司副處黨員才有某種權力,但在京外,可能廳級就夠了。又例如,原本杰青是我國教授以下的人才禮帽,如今每年評出的杰青多了不少,但含金量急劇增長,聽說,北大的副院長評上了杰青才可能當上正院士。哪些時侯教授也擴容,其實學閥問題就解決了。
但高興歸高興,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不再公開,說明了一件事,學科評估不再是重點了。假如這是真的,我想應當值得贊揚。
學院是個復雜的生命體,可以類比于一塊特別繁茂的農地,老師們按照自己的能力、愛好對中學生進行栽培,不同的學院可以是一片森林、一座高山、一個奢華的小嘉園……各有特色。但在單一的評估體系下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每位學院都顯得千篇一律,為了獲得好結果,各所中學都是投上級所好,投評估規則所好,急功近利,各所學院遠看都是一個精巧的小嘉園,看上去很美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但棟梁之材不多,奇特的景色不多……
所以,讓評估的喧鬧闊別出來,其實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