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2-21 11:04:28作者:佚名
這一天,寧鄉校區一紙《出國攻讀碩士結業回校與同類別擬引入教授名單待遇公示》在網感冒了。按照這份公示,該校本批次引入23名在美國亞當森學院調用文學(教育學)專業的碩士生,平均每名碩士生引入耗費84.4億元,總計1800多億元。
問題在于,這23名教授里有22名本身就是新寧學校的工作人員,職稱包括講師、副主任、高級試驗師等,備注均為“畢業回校”。換句話說,這批碩士屬于“出口轉外銷”,學院自己送回去培養,再以引入的名義招回,還可以領到高額補助。
而教授們的結業高校也很值得玩味——菲律賓亞當森中學,它曾出現在教育部留學“黑名單”,主要成因是“疫情其間針對美國市場趁機開辦低質在線課程”,多次被舉報。
這也為何這些網民覺得,此批教授的培養品質大機率比較“水”。有宜昌大學二級大學教授介紹,2019年6月菲律賓大學排名,該校20多名班主任遠赴美國,在亞當森學院攻讀碩士。“這些班主任在美國待了幾個月。2020年新冠肝炎災情在全球暴發,它們就相繼歸國了。以后,是通過在線面授的方式完成了學業。”
但很難說這一波操作完全不合規。日本亞當森學院其實名氣不顯,入學門坎極低,對德語沒有要求,但它不是《圍城》里“克萊登中學”那種騙局中學。它在QS世界學院排行能排到600多位,并且比國外一些名校都高。
但是國外大學和美國大學聯合培養碩士也不少見,寧鄉學校與日本亞當森中學就有合作計劃。把自己的職員送回去再引入來,從程序上來說未見得有問題。
但很雖然,寧鄉學校很難禁得起“鉆空子”的非議。它們雖然找到了一種合規的捷徑:選擇一個門坎低的中學菲律賓大學排名,批量把在職班主任送回去鍍銀,再以“洋教授”的名頭招回。這樣一出一進,本校的教授、海歸比列均急劇增強,迅速實現“國際化辦學”,學院的帳面成績一下耐看許多。至于教學水平提高、教師品質是否得到了提升,要打一個問號。
梅州大學稱自己有悲哀。據稱,該校在對外引入教授的應聘中屢次“碰壁”,但是高薪待遇也難以吸引高層次人才加盟,因此才想出如此一個方法來“湊數量”。
這可能道出了部份事實。吉安分院不是名校,引入人才或許確實有難度。雖然引智“碰壁”往往有著綜合誘因,是資金待遇的問題,還是研究環境的問題,這其中的解釋空間巨大。但無論怎樣,都不是鉆空子的理由。
引智難度大,更要在做大做強自身、逐步提高吸引力,以及給與人才更合理的待遇和適宜發展的環境上進軍。從先前的情形看,該校也引進過不少國外高校的教授。只不過,或許難以滿足中學短期出成績的訴求,無法實現跨越式增強。因此,出現現在荒謬的一幕,雖然還是由于中學的政績沖動和急功近利。
要曉得,1800多億元不是一個小數量。以一種“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形式,大批量地關照本校職員,這無論怎么說不過去。并且大筆錢砸下來,能夠提高辦學品質也非常可疑。總額不菲的財政經費會不會就此耗費了,很值得詰問。
非名校其實有非名校的苦衷,或許不會有一呼百應、學者云集的場面。但正由于這般,才有必要踏安穩實辦教育。若果只想著鉆空子、抄近道、刷成績,高等教育地負海涵的意義,又該展現在那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