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2 10:04:49作者:佚名
那本傳統的歷書,人們也稱之為黃歷,詳細記下了陰歷的日期,還有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以及各種節慶和適宜或不宜做的事宜。它經常被用來挑選舉行重要儀式的吉日,比如婚嫁、遷居、開業等,人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活動能夠順利,并帶來好運。
萬年歷:
農歷日期:包含傳統的陰歷日期、節氣和節日信息。
注意事項:需要說明當天哪些活動可以開展農歷2025年七夕節,哪些活動需要回避,例如適合舉行婚禮留學之路,不適合進行搬家。
二十四節氣:包含與氣候狀況、農業生產緊密相連的節氣知識,例如“立春”、“秋分”等節氣。
天象與神祇:關乎禍福的預測要素,部分歷書里面會收錄此類信息。
日歷是一種可以持續使用的工具,可以展示很多年的日期、星期、節氣、節日等細節。
古代歷法的起源
日歷的原始形態發源于華夏大地,最初是供皇室成員與觀測星辰的學者推算歲月之用。及至雕版印刷技術日趨成熟,這種時間記錄手冊才慢慢傳入尋常百姓人家,變成了大眾通用的參考手冊。
公歷(陽歷)
農歷(陰歷)
天干地支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農歷2025年七夕節,地支包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兩者搭配,構成一個六十年的周期性記年體系。
干支紀年法也用于紀月、紀日、紀時。
二十四節氣
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被用來劃分二十四節氣,這些節氣能夠顯示季節、氣候以及物候的變化情況。全部節氣包括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例如立春、雨水、驚蟄等都是節氣名稱。
日歷是一種綜合天文學、歷法及文化知識的多用途載體,擁有悠久的傳承和深厚的底蘊。它不僅適用于日常時間的記錄,還在農業生產、天象觀測、命運推算等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隨著科技的進步,日歷的功能將趨向更加智能和世界化,成為溝通傳統與當代的重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