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5 20:05:15作者:佚名
自2014年開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逐步在江蘇省南京市的中小學中分發,同時“南京大屠殺史”也正式成為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科目。事實上,在南京各個年齡段的青少年群體里,“公祭日教育”從未間斷。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層面,在這里南京大屠殺手抄報,公祭活動,早已是一門不可或缺的歷史教育內容。
陳琦蕓制作的“南京大屠殺”手抄報,圖畫和拼貼都有些東倒西歪,里面體現的是一位十歲孩子,對這個事件最純粹的認知。在剪報的底部,她用彩色筆工整地書寫了“不要忘記國家苦難,要熱愛我們的祖國”,這是她對于這段歷史的整體看法。
陳琦蕓的授課地點在教室內部;南京中山小學六年級學生呂鑒如的歷史學習場所,則位于相關歷史事件的實際發生地點。她現在不僅擔當著學生的角色,同時也扮演著分享者的身份。
經過中山門的墻體,感受布滿射擊痕跡的每一片磚石;聆聽老師和同窗追憶那段無法忘懷的往事,這比書本里“方塊字”所傳達的更為真切。
孩子們學習歷史的方式,是緊跟其后悉心引導,接近他們認知的步伐,而大學生們探索歷史,卻是在實地考察中尋找答案,持續一個月,每天行進三十多公里,呂學讓和另外六名同伴,通過實地勘察,繪制出這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叢葬地手繪地圖。
呂學讓談到,最初他們并沒有計劃制作地圖,只是進行走訪和考察,但在探索過程中,他們注意到一些叢葬地并不明顯,或者缺少標志物。于是產生了繪制一份“參考圖”的構想,通過拍照、手繪、布告等方式,最終完成了這張地圖。這個階段,也是他們與歷史產生如此緊密接觸的首次體驗。
過去不能被掩蓋,也不能任由篡改。應該讓學生了解實情,為他們保留一段真實的歷史,這樣他們才能從中吸取教訓南京大屠殺手抄報,努力進取留學之路,我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年輕一代聰明,國家就聰明!年輕一代強大,國家就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