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5 15:10:59作者:佚名
申請學校的情況類似找伴侶,家長注重的是條件,學生則更在意是否投緣,最終成功牽手的大多是真實表現的人。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一套防虛榮辦法,即便能偽裝過申請階段,能偽裝過整個大學生活嗎?
Megan王是美國南加州大學負責大中華區招生事務的負責人,她具有美國國籍,同時也是華人,因此在與當地人的溝通中,雙方能夠減少許多因文化差異帶來的隔閡,她也會盡量采用對方能夠理解的方式,比如她會用一種詼諧的比喻,將申請過程形容為尋找伴侶的過程來向人們解釋她的工作內容以及她的所見所聞。
家長看數字,學生找感覺
Megan向《留學》雜志的編輯透露,她每年大約會走訪中國大陸五十所中學,包括那些你有所耳聞且享有盛譽的學校。現在資訊非常發達,按照Megan的說法,國內學子對南加大掌握的信息,跟居住在加州以外地區的美國學生情況類似,本地居民能經常到校參觀,而遠在佛羅里達或者中國的家庭,認識這所大學的主要途徑,還是借助互聯網。
那么,在高校宣講活動上,家長和學子們最在意的內容是什么呢?Megan表示,當家長向學校進行咨詢時,他們個個都表現得像數據研究員,反復詢問無非是“這所大學的聲譽如何”“申請時對SAT和托福成績的要求達到什么水平”“每年需要支付多少學費”“在校期間的開銷費用是多少”。家長們的關注點多在數據層面,而學生們的疑問則更貼近日常,他們常詢問有哪些社團活動可選,還有宿舍如何分配等等。
這類實際問題使Megan認為同學們確實在深入考慮他們的大學階段,并且也展現了高中教育和大學學習的巨大差異。以“選擇哪個社團”為例,這是一個難以找到答案的問題。即便高中在推行素質化教育方面再出色,其社團數量最多也不超過一百個。反觀我們南加大,各種規模的社團總數達到八百個。兩者之間完全無法相提并論。只能等他們深入其中了才能做出自己的選擇。”
與此類議題相關的,還有課程選擇問題,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生Megan歸納出,美國教育的核心在于本科教育,本科生在此期間能夠選修的課程種類繁多,而且并非局限于某個學科的寬泛介紹或基礎概述,比如他們設有一門歷史學的選修課程,專門探討西方十四至十五世紀的女巫現象。再者,即便是一門相同的課程,各個授課教師講授的學問也可能大相徑庭,Megan在大學求學期間就曾與同住的人先后選擇了這門學科,不過他們各自鉆研的方向迥然相異。
Megan在闡述那些疑問時,還向《留學》記者展示了她的大學環境:住處安排頗為特別,依據個人喜好而非學術方向,設有專門供音樂、影視等愛好者居住的樓宇,例如音樂樓、電影樓等,這些分配均與學生的專業背景無關,而是直接關聯其興趣所在。此外,學校還備有一處專供獎助學金獲得者居住的宿舍樓,里面住戶都是各類獎學金的全額或部分資助受益者。這無疑是最出色的宿舍南加大官網,然而部分學生卻想方設法不希望自己被安排到這棟樓里。
專打耍小聰明的
申請學校的事務逐漸完成,面試環節隨之而來,這好比相戀之后,進入彼此深入了解的階段,彼此試探,互相觀察。這個時期讓人感到十分焦慮,很難保持真實狀態,有閱歷的人明白,既要努力展現自身優點,又要暗中觀察對方,避免受騙。同樣的情形,在招生人員和申請者之間也存在。
面試是特別需要注意的環節,因為這個話題比較微妙,因為Megan目前還擔任招生工作,記者也不希望在交流時被引導回答固定問題,但Megan的態度出人意料地開朗,她笑著說完全不擔心試題泄露,因為她腦子里本身就存儲著所有考察內容
偶然與友人一番談話,Megan受到啟發,打算借鑒知名企業的做法,把南加大招生環節的面試形式變為集體討論:這樣做既能節省時間,又能避免考生事先準備說辭,迫使他們當場展現實際能力。她不僅要求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題目涉及非常貼近現實的細節問題,不用去探討空氣質量的改善;也不需要去猜測莫言之后,中國將產生哪位新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南加州大學的面試里,你或許需要仔細回想第一次怦然心動的人,那個對象具備什么特征。我對那些孩子青春期的小秘密毫不在意,而是想借由這些問題來測試他們的語言運用水平,畢竟他們死記硬背的那些詞匯表在現實生活中用不上。
Megan不止一次遇到泄題的情況,每次面試后都會告誡學生們不要外泄信息,但學生們轉身就去微博、微信上發布相關內容。能否提前得知消息,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來判斷,那些說話一套一套、顯得不自然的,很可能是在背誦事先準備好的內容。面試題目種類繁多,Megan的應對方式是靈活調整,遇到難題就立刻變換方向,讓那些投機取巧的人感到措手不及。
南加大并非唯一采用反套路策略的高校,其他機構也各有應對手段,不妨舉一個輾轉聽來的案例,耶魯的面試通常持續一個小時,但曾有個考生意外遭遇了長達三小時的面試南加大官網,即便事先準備了整整一個小時的發言內容,到了后期仍不得不顯露真實水平。
歸根結底還是那個道理,偽裝能掩蓋申請的不足,偽裝能支撐大學四年的生活嗎?倘若勉強進入與自身不匹配的高校,往后的時光同樣會充滿艱辛。
專訪南加大大中華區招生官問答
每年您都會接觸到來自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的學生,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他們各自有哪些獨特的個性表現?
我接觸的學生都是本地頂尖中學的拔尖人才,他們的學業能力不相上下。其中香港學生英語最為出色,這是受地域文化影響的結果。通過與他們的交流發現,香港學生最為老練,想法接近成年人;臺灣學生最為謙遜有禮;大陸學生最渴望表現自己,這種特質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展示才能和潛力,但也容易因把握不當而帶來負面效果。
您審閱過全部申請材料,大陸學生提交的文書有哪些共通之處和常見毛病?
每年提交的申請文書都能揭示出當年中國的重大事件。2008年,眾多學子在作品中描繪了奧運會;到了2009年,他們的故事又都與那年的地震緊密相連;今年申請文書中的流行主題是教育援助。不僅寫作方向如出一轍,就連文章開篇也幾乎相同,都是“在一個陰雨連綿的早晨,我們抵達了某個偏遠的山村,那里的孩子們雖然物質條件有限,卻保持著純真與快樂,對知識抱有強烈向往……”
然而也有杰出的,譬如同樣從事支教工作,有個學生就提出了一個疑問:盡管我向孩子們描繪了山外的景象,告知他們學問能夠扭轉命運,可面對他們一個個閃爍著憧憬的眼神,我確實又無法告知他們,現實相當無情,學問僅能扭轉你們當中極少數人的命運。我給了孩子們虛假的期待,因為許多年后他們會明白,實際狀況是他們中極少有人能夠脫身,就算成功脫身,試圖扭轉命運又可能陷入更深的絕境。既然這樣,我們是否需要去支教;既然這樣,我們在支教期間,是否應當引導他們懷揣夢想?
這種對周遭的審視和詰問留學之路,正是北美教育所看重的特質。我記得這位學生的學業表現并非申請者中最出色的,不過TA仍舊吸引了我們的注意。
那么在面試中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嗎?
確實,有個學生剛落座就拿出一種彩色液體,讓我們都感到十分驚訝。接著TA說明,自己的愛好是環保事業,用家里的食物殘渣,摻入糖分進行發酵,制作出一種環保清潔劑,用于家中清潔鍋碗。這既與其未來要學習的專業領域有關聯,又體現了他能將所學知識實際運用的能力,這樣的面試表現自然得到了加分。
那么您是否建議學生申請時與自身專業緊密相連?此外,每所學校都有其獨特性,學生在個人陳述中為迎合學校的特質而調整內容,會不會顯得不夠真誠?
極不提倡,特別是個人陳述的撰寫,最好既不遷就高校,也不與職業關聯過于緊密。由于南加州大學已參與其中,如今美國有數百所高校加入了該聯盟,申請者需遞交一份材料,供其申請的各所院校(參與該聯盟的高校)獲取、審閱。
正如你所說的那樣,每所院校都有其獨特的氣質,學生們不可能向所有學校申請同一個學科,因此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展現自己,讓自己成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