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1 15:09:55作者:佚名
第一項變化,入境流程簡化了,不再需要向海外使領館提交健康數據,旅客在飛行開始前四十八小時完成病毒檢測,然后把結果填入海關健康申報表,倘若檢測為陰性,就能夠抵達中國,倘若呈陽性,必須等到轉陰才能入境。此外,就簽證簡化而言,我們推行了新舉措,重新啟動了針對定居、探訪、中轉、商業、家庭團聚以及探望親友和私人事宜的簽證審批流程,旨在方便外國人在中國活動。
第二項調整,可飛航線增多了。不再對航線數目、路線走向和座位占用情況設限,如今全球航線持續增加。陸路和水路方面,也在逐步有計劃地增設更多港口。
第三項調整,不再實施抵達后的集中觀察。外國訪客抵達時無需接受集中觀察,只要健康信息填寫無誤,海關的常規查驗通過,即可直接進入公共區域活動,倘若信息填寫有誤或出現發熱等情況,海關將實施抗原檢測,若檢測結果呈陽性,則責令居家或住處隔離,或前往醫療機構診治。我們這樣安排既是為了訪客的健康安全,也是為了落實疫情防控措施。
自2023年1月8日新規生效之后,出入國境的人數顯著增長。據我們掌握的情況,所有口岸的運作十分順暢且井然有序,所以我們有充分的把握,伴隨疫情防控策略的持續改進,國際與國內人員之間的交流往來將逐步恢復常態。
為何保留入境旅客登機前48小時核酸檢測等措施?
吳璽談到,我們一貫遵循科學、準確、迅速的方針執行疫情防控,持續調整和改進防控手段。所謂“乙類乙管”,并非意味著對乙類疾病放任不管或不加防范,我們的目標是防止病毒跨國境傳播,同時促進人員跨國境往來。
吳璽談到,奧密克戎病毒的危害性或許有所降低,不過它的傳播能力正在增強。特別是在遠距離跨國出行時,人們會長時間待在封閉環境中,這種情況之下,感染的可能性相當大。因此規定在華出發前需完成病毒檢測,目的是確認旅客健康狀態,保障行程安全,也是為了阻斷病毒傳播途徑,抵達后海關會對疑似病例或申報不符者實施快速篩查,旨在實現及時識別、及時干預、及時管控。假如旅客自身并無不適感或者并未感染病毒,那么這些舉措對他們的行程不會產生任何作用。
國際國內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最新情況如何?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稱,放眼全球,奧密克戎變異株自出現至今已逾一年,期間全球已識別出七百五十余種演變分支。對1月10日全球新冠病毒共享數據庫內各國提交的基因序列進行梳理,目前全球傳播最廣的前兩位是BA.2.75和BQ.1.1,到今年1月10日為止,全球總共檢測出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重組類型有72種,其中流行程度最高的當屬XBB及其衍生毒株,這種變異體在一些國家的新冠感染者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XBB.1.5屬于XBB的一個分支,其傳播能力得到增強,到今年1月12日為止,已在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在我們國家,去年12月1號至今年1月10號期間,通過排查31個省和兵團的病例,已識別出19種奧密克戎變異株,其中BA.5.2和BF.7兩種占據顯著主導地位,它們合計達到了這19種變異株的97%。
去年十月至今,我國一共通報了XBB本土病例十六例,全屬于XBB.1分支,目前尚未監測到XBB.1.5的本土病例出現。在相同時間段內,我國監測到的本土BQ.1病例有五十六例,涵蓋了BQ.1、BQ.1.1、BQ.1.2等六個進化亞型。另外,自去年十二月初以來,全國入境病例追蹤記錄表明,已有七十九種奧密克戎變異亞系傳入國內,其中數量占比相對靠前的三種分別是BA.5.2、BF.7和BQ.1.1。
如何看待貶低中國抗疫成就、傳播不實信息的報道?
米鋒談到,過去三年,我國應對新冠病毒,不僅確保了國民的生命健康,也為全球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疫情初期,針對致病性較強的原始毒株,我們秉持“防止內部蔓延、阻隔外部傳播”的方針,實施嚴格的社會公共衛生管控手段,為全球共同應對疫情贏得了重要時段。
我們主動發布疫情動態。迅速向國際衛生機構通報疫情,及時查明了致病源頭,盡快將病毒基因圖譜公之于眾,及時公布治療和預防措施,為全球防控疫情、疫苗和檢測工具的開發提供了科學參考。
我們大力推動全球抗疫協作,向153個國家與15個國際團體援助了數以千億計的抗疫物資,與全球180多個邦國和10余個國際團體聯合舉辦了300多場防控疫情、救治病患的技術活動,向34個國家派遣了37支抗疫醫療團隊,毫無保留地傳授了中國的抗疫心得。
我們率先表態將新冠病毒疫苗視為全球共享資源,首先推動疫苗相關專利權的暫時停止,最早與發展中國家攜手推進疫苗制造項目,已經把超過兩千二百 ??????劑的新冠疫苗提供給一百二十個國家及國際機構。
我們運用中醫藥優勢,組織了上百次抗疫專家線上互動和實時直播,向超過一百五十個國家推廣了中醫藥治療辦法貝語網校,并為一些有需要的地方供應了中醫藥材。
我們樂意繼續與國際社會一起,合力對抗疫情難題,更有效地保障世界各國民眾的生命安全。
取消入境后測核酸等措施如何監測新毒株輸入?
陳操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轉為“乙類乙管”之后,我國雖然已經取消了入境后的相關管控和集中隔離政策,但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會同海關部門依然對新型毒株的傳入保持關注,入境人員的檢查仍然是防控病毒變異的第一道防線。目前國家已在全國多個港口部署了監測點,特別針對國際上流行的關鍵變異分支進行追蹤,并即時進行風險分析。一旦察覺病毒傳入呈現地區和時間重疊特征,且在局部區域形成人員密集傳播,將立即發布警示信息,在完成風險分析評估工作后,會實施必要的干預手段。
在港口進行監測的同時,定點醫療機構的觀察也是防止新變異病毒傳入后引發廣泛擴散的第二道屏障。依照國家新冠病毒變異監測計劃,我國在所有省級行政區劃及兵團均配置了若干監測醫院,這些醫院被要求每周收集新冠感染者樣本,隨后將樣本遞交至地方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完成病毒全基因組分析,分析結果需迅速通報至國家疾控中心病毒性疾病研究所。我們會對數據迅速進行剖析,并立即通報結果,一旦發現新的病毒變種、關鍵性的基因突變,特別是那些容易導致嚴重病癥和死亡的類型,我們會即刻發布警報,并立刻啟動應對方案。
陳操提出,眼下春節臨近,入關歸鄉者日益增多,他特別告誡近期抵達的人員,過關之際一旦感到不適,務必立即申報,并主動配合海關進行檢測,若抵達后出現身體不適,特別是出現發熱癥狀,必須立刻進行新冠病毒的核酸篩查和抗原檢測,并迅速就醫。
為何對部分國家采取對等入境限制措施?
吳璽說明,自疫情出現后,我們總是依據疫情態勢的演變而靈活變動我們的措施,對待所有國家都毫無差別。
中國公布“乙類乙管”政策后,許多國家對此表示贊賞,泰國、馬爾代夫、文萊、俄羅斯、柬埔寨等國都相繼表達希望增加更多直飛航線,殷切盼望中國游客前來觀光。1月9日,泰國副總理帶領政府要員前往機場,熱烈迎接首批在“乙類乙管”后抵達泰國的旅客,現場還高掛著“中泰友誼深厚”等字樣的標語。這種情景表達了對我國抗擊疫情措施的確信與贊同,同時彰顯了我們同這些國家的和睦互動。
但是,確實存在一些國家,他們無視科學依據和客觀事實,對中國實施了入境限制措施,這種做法我們當然不能認同。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容忍其他國家對自己的國家進行差別對待,我們采取的相應措施,是為了保障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國家之間人員的正常交流。實際情況是,我們針對相關國家因外交公務或緊急事務來華的情況,已經做好了周全準備,我們期待相關國家能盡快廢除針對中國的差別化對待,與中方共同保障雙方人員交流,促進兩國關系的良好態勢。
吳璽指出,我國熱忱推動中外人員交流互動,并且會持續為來華從事商業活動等人士創造良好條件,我們明白各個國家會運用恰當的防控手段,我們反對的是運用帶有偏見的措施,或是將疫情問題政治化。
XBB等變異株會引發新一輪感染高峰?
陳操談到,許多人在近期感染過新冠病毒后,可能都感到喉嚨疼痛、體溫升高、咳嗽不止,甚至身體感到難受。實際上,這些都是人體免疫系統針對新冠病毒感染所做出的反應。短期內或者長時間來看,免疫系統會對新冠病毒產生記憶,這種記憶表現為能夠生成大量中和抗體、免疫記憶細胞等。因此,即便出現新的奧密克戎變種什么時候開放入境防控措施?官方回應,導致國內范圍廣泛傳播的幾率非常小。
部分身體抵抗力較弱者,以及某些易感群體什么時候開放入境防控措施?官方回應,例如年滿六十五歲的長者,患有慢性疾病者,尚未接種相關疫苗者,存在因奧密克戎變異株傳入而引發得病的風險,甚至可能發生重復感染的情況。因此需要告知社會民眾,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必過度焦慮,現階段仍需注重個人防護措施,特別是與老年人同住的家庭,更應嚴格把控環境衛生狀況,務必進行手部清潔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多人聚集。
陳操提出建議,需要特別留意日常生活的規律性,并且維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當我們對自己盡到責任時,實際上也是在維護周圍人的健康。同時,還應該告誡一下,政府部門和各類公司,要監督職員認真執行個人防護措施,并且給予必要的防護資源。要詳細記錄職員缺勤和身體不適的狀況,確保職員有充足的休息機會和診療時間,不允許身體不適的職員繼續工作。同時,對公共環境和共用設施做好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