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21 15:05:52作者:佚名
2、↑??5月16日,英愛旅游第9天。
抵達劍橋,首當其沖要游覽的是各個學院、劍河以及康橋,上午我們已體驗過劍河的搖櫓船,現在則要步行參觀學院。
與人們常說的“大學鎮”牛津不一樣,劍橋反而是“城市鎮”大學
這里雖然學術氛圍很濃,但仍然是一座商業興旺、生活節奏很快的城市。博物館、餐館、酒館、店鋪、集市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無論是安靜還是熱鬧都很適合。
我們雨中游也樂趣無窮。
在人行道上漫步時,注意到地面有許多不同樣式的金屬標識物。向體型較胖的朋友詢問后,得知這些金屬標識物下方對應著各類管線,例如供水、供電、燃氣等。由此聯想到,數百年前的城市建設就已展現出這般周到的規劃理念。
6、↑?馬路對面圓形建筑是“劍橋圓形教堂”。(圖片右側)
劍橋有個古老的圓形教堂坐落在圣·約翰街,人們稱它為圣墓教堂。這座圣墓教堂是當地圣墓兄弟會一位成員在1130年左右建造的,它不僅是劍橋非常出名的建筑,還是英格蘭現存的四座圓頂教堂之一,并且坐落在劍橋大學的一個珍貴位置。(董班長拍攝于2013年)
8、↑ 走進教堂
9、↑ ?教堂內部
10、↑?離開圓形教堂后繼續前行
劍橋大學的各個學院接待參觀者時,每家都需要另外收費,通常上午九點到十點可以參觀,下午四點到五點停止接待。多數學院在復活節期間不接待游客。并且每年五月到六月中旬是學院的考試階段,這個時期所有學院都會暫停開放。
圣約翰學院入口處,一頭裝扮過的長頸鹿,看樣子是為了某個藝術展覽而這樣布置的。
13、↑
我們這次出行預定要參觀圣約翰學院,但是因為那里正在進行考試,不允許普通參觀者進入,所以只能在外面看看。
圣約翰學院是在圣約翰醫院舊址上建立的,始建于1511年,是劍橋大學中規模第二大的學院,其擁有的五個庭院在劍橋所有學院里最為突出,被稱作“英國最美的都鐸風格庭院”。
15、↑ 在圣約翰學院門口打個卡
16、↑?學院活動不少,門口圍欄上貼滿各種海報
圣三一學院婉拒了我們的預約請求,原因是團隊成員數量超出限制,我們只能選擇在外部參觀。
圣三一學院在劍橋大學的眾多學院中,綜合實力排名靠前,位列前三甲,它是由國王亨利八世于1546年建立的。
那個時代,君主為了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于是在學府入口處建立了自己的塑像,塑像的左手呈托狀放置著金色圣球十字架,右手則緊握著一根金色權杖。
雕像最近完工,有學生暗中把國王右手里的權杖調換成了一個椅子腿,用紅箭頭指出。管理人員察覺到后,把椅子腿換回權杖,學生又把權杖換成椅子腿,這樣你來我往多次,管理人員最后決定不再過問,而那條椅子腿就一直留在雕像的右手里。數百年過去,竟然沒有人去處理這件事,這體現了“自由、挑戰、幽默”的劍橋特色。劍橋居民不僅安然接受,而且還興致勃勃地反復向新來者和訪客講述這個“非凡”的往事。
(董班長提供放大后的國王雕像圖片)
圣三一學院大門右側的綠草地上,中間位置長著一棵普通的蘋果樹。
說到劍橋大學,就不能不提杰出的物理學家牛頓。1661年,牛頓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就讀,劍橋濃厚的學習風氣為牛頓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畢業之后,從蘋果落地這一現象出發,由此踏上了自己的科學探索之路。
他全面梳理了伽利略、開普勒以及惠更斯等人的研究成果,歸納出廣為人知的萬有引力法則和牛頓運動三大準則,其理論對二十世紀科技領域的進步起到了關鍵作用。正宗的牛頓蘋果樹位于牛頓出生地伍爾斯索普莊園,劍橋大學為緬懷牛頓曾移植此樹,此樹據信源自牛頓故鄉的蘋果樹。
21、↑?今天早餐時,董班長就提醒帶上蘋果來拍照
來這邊,很多游客都帶著蘋果和樹合影,拍完照片,我手上的蘋果突然不見了。
要拍出好照片,最好提前買一個體積較大的蘋果,酒店提供的早餐蘋果個頭太小了。
23、↑?明英把蘋果放在頭上拍(團友拍攝)
24、↑?拍蘋果樹后離開,繼續前行
行至此地,望見四名著校服的學子自鄰近的巷道中走來,手機上顯示的地點為“康維勒與凱尼斯學院”。
26、↑?看到我拍攝,可愛的孩子們相當的配合
27、↑?我快步跟上學生(團友拍攝)
四個學生高興地一起拍照留念,大概國內的同齡人不會這么自在地跟外國人合影。我女兒看了照片,說:"那些孩子都是學習好的。"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新生里,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家屬于中上階層。牛津大學負責本科招生的薩米那·汗博士講,要是把這項統計結果好好分析一下,就能看出這些學生的爹媽都很看重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家境越優渥的家庭,對孩子越不嬌慣,越講究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源自旅行文學作家兼資深媒體人張謳的《英國風物記》,該作者曾于2008至2014年擔任央視駐倫敦記者
29、↑
30、↑?我們的團隊在劍橋大學行走(董班長拍攝)
31、↑?即將前往劍橋國王學院
32、↑?國王學院航拍圖(董班長提供)
董班長在1987年獲得國家派遣,前往劍橋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照片里標紅的地點,是他當時工作過的地方
董班長提及他早年發表于劍橋大學校報的一張影像,我初見時并未領會其意。直到親身乘座劍河竹筏,并探訪了國王學院禮拜堂之后,才真正有所感悟。實踐出真知,親歷方知其妙。
國王學院位于劍橋大學,是該學府聲譽卓著的學院之一,其名稱源于英國國王亨利六世于1441年創辦該學院,以此命名。學院曾培育出眾多杰出人物,諸如英國首相羅伯特·沃爾波爾、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還有計算機科學奠基者艾倫·圖靈、畫家鄧肯·格蘭特以及詩人徐志摩等。學院庭院的草地上,安放著亨利六世的青銅塑像。
國王學院在劍橋僅其禮拜堂向訪客開放,要抵達禮拜堂,必須先穿過學院內的大片綠地。
圖片右側的教堂始建于1446年,歷時七十年才得以建成,期間耗費了四代國王的財富。它高聳入云的尖頂和雄偉的哥特式建筑,已經成為劍橋鎮的一大象征和驕傲。(董班長提供照片)
37、↑?國王學院教堂需要提前預約和購票。
進入教堂,一個學院的教堂如此弘大,被震撼了。
這座教堂屬于單廳式建筑,它的長度達到88米,寬度為12米,內部拱頂的高度為24米,是最大的扇形拱頂結構,幾乎把垂直風格的藝術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座教堂非常高大而且開敞,抬頭可以看見全世間最為宏大的扇形拱頂,以及二十六扇極為龐大的彩色玻璃窗,其中二十四扇彩色玻璃窗的建造年代能夠上溯到十六世紀。
教堂中央,那個巨大的花窗下面,安放著魯本斯的名作《東方三賢士的朝拜》。此刻,老師正給學生們進行講解。
40、↑?從這個角度看名畫
41、↑?認真閱讀的學生
張謳作為旅行文學創作者,在其作品《英國風物記》中描述過劍橋的國王學院教堂,認為那是一座令人沉醉的建筑。這座教堂屬于哥特式建筑風格,由亨利六世于1441年開始構思和籌備。然而,因為“玫瑰戰爭”的發生以及王位繼承的紛爭,這座建筑的建造過程歷經波折,時斷時續。直到亨利八世上臺執政之后,工程才得以最終落成。從外觀來看,這座教堂顯得莊重而富有力量感,而其內部構造則展現出精妙的細節。教堂的穹頂設計為扇形肋拱頂,其流暢的輪廓勾勒出一種精致且對稱的幾何美感。那是一種思維的方式,一種憧憬與期盼,使教堂與人類產生了共鳴。玻璃上刻畫著耶穌的生平。陽光透過窗戶灑入,明暗在教堂內搖曳。國王學院教堂的合唱團聲名遠揚。當圣歌和風琴在主廳奏響,會令人心生觸動。此刻,我凝望著高遠蒼穹,一種莊嚴的氣韻注入心田,催生出崇敬之情,同時高聳的塔尖牽引著思緒,仿佛抵達了天界般的境界。
抬頭觀看教堂的頂部,如同許多張張展開的扇面,又仿佛眾多朵朵絢爛花朵在空中盛開
44、↑?巨大的管風琴
45、↑?玻璃花窗
46、↑
教堂的管風琴安放在建筑的正中位置,它把教堂的前廳和唱詩班區域劃分開來。管風琴的下方是一扇做工精湛的木制門廊,中間設有供人通行的孔洞。
48、↑
49、↑
50、國王學院教堂,也就是King's,值得探究一番,該教堂的等級,依據地域的規模層次來區分,通常情況下,等級最低的是小型教堂,其次是中型,等級最高的是大型。這個國王學院教堂,幾乎與同等規模教堂相仿,不過由于僅歸屬于國王學院,因而只是。
每年圣誕節前夕舉行,國王學院唱詩班會演唱平安夜頌歌禮拜,這被視為英國頂尖的唱詩班演出水準。
52、↑?禮拜堂一旁的小祈禱室
53、↑
我們在禮拜堂逗留了很長時間,出來后發現團隊已經行遠,幾位老同學正在國王學院大草坪合影留念劍橋大學圖書館,由明英負責拍攝
離開禮拜堂,董班長帶領著眾人,沿著寬闊的草坪行進,最終抵達了國王橋,董班長在此處進行了拍攝。
56、↑?將走前方單孔的國王橋,看到團友已經走到橋的那一頭
57、↑?從國王橋上看劍河
2008年,劍橋國王學院為慶?!对賱e康橋》這首詩作問世八十載,于學院國王橋畔樹立了一座石碑,碑上鐫刻著四句傳誦至今的名句“我悄然離去,猶如我悄然到來,我擺動衣袖,不帶走任何一片云彩?!?/p>
草地上的標識標牌上表明:一塊石頭是徐志摩(1897-1931)的紀念物,這位詩人是1921至1922年間的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成員,并且這塊石頭上刻有《再別康橋》這首詩的首尾兩句
60、↑
61、↑
離開徐志摩的紀念碑,我們轉身回去,在劍河旁邊拍照留念,背后是帶有圓形裝飾的克萊爾橋,這是團里的成員拍的
63、↑
64、↑眺望國王學院教堂
65、↑
離開國王學院門口后,發現旁邊有部分學生正在草地上支起帳篷,手持標識牌,路邊擺放著巴勒斯坦的旗幟,他們正開展支持行動
67、↑?我們做個吃瓜群眾看熱鬧
在那座與國王學院主入口相距不遠的樓前停步,它通體呈現鐘樓造型。
圣體鐘用玻璃板罩住,拍照時會反光
圣體鐘,又稱“螞蚱鐘”或者“時間吞噬者”,是一件雄偉的巨型時鐘雕塑,同時也是劍橋市極具代表性的景觀之一,2008年,霍金為其舉行了揭幕儀式,該鐘也被《時代周刊》評為2008年最佳發明之一,并且出現在印度電影《父親》當中。每分鐘初始時,鐘面上的蟋蟀會張開嘴,每分鐘終止時則會合攏嘴,鐘的底部顯現出靈柩的輪廓。它借助一只蟋蟀吞食光陰的景象,警示世人歲月不停留。在咱們眼中,光陰最為寶貴!
70、↑
71、↑?螞蚱鐘一側的建筑
72、↑?等我們拍完螞蚱鐘,大部隊已經走遠
73、↑?其實是胖哥邀請眾人前往免費的公共廁所。前方身穿黃色雨衣的王醫生,態度熱情而且十分周到,已經在路口等待了,由于需要右行,再前進幾分鐘就能抵達廁所。
出發前就聽說英國公共廁所不太好找,即便是收費的也經常要花上九塊多人民幣,價格相當高。不過我們這次旅行還算順利,除了那些需要購票的景點都有洗手間設施外,還得特別感謝胖哥總能幫我們找到免費的廁所,劍橋那個免費衛生間就在一棟建筑的一層。
每天動身之際,胖哥都會告誡大家英國各大名勝之地行竊現象頻發,而且不分時段、不論場所。“背著雙肩包在胸前才是自己的劍橋大學圖書館,若背在身后就可能被盜”。先前幾日風平浪靜,抵達倫敦后部分人便懈怠了。在廁所里我才得知,一名女團員遭遇失竊。她把雙肩包和雨衣都披在身上,當團友發現雨衣被劃破時,才發現背包里的錢包不見了,丟失的外幣按當前匯率換算成人民幣將近一萬元,銀行卡也遭竊,必須趕緊聯系國內辦理銀行卡凍結。幸好我們整個團隊把護照都交給胖哥統一管理,否則護照丟失的后果會很嚴重。
先進行歌唱活動,稍作片刻后開始行走,不多時抵達劍橋“天天美食”中餐館,具體時間為中午十二點三十分
今天并非周末或周日,而且正值中午時分,餐廳客流量很大,幾乎座滿了。
餐館不大,加上我們人多要拼成長桌,顯得很擁擠。
76、胖哥把劍橋大學不能參加的活動費拿去給餐館留學之路,原本的五道菜變成了八道菜,餐館的每道菜都非常美味,連每天都會供應的紫菜湯也換了新的口味。
每次吃中餐時,菜肴總是太多吃不完,不如用冰箱貼做個留念,或者吃點冰淇淋也挺好的
在劍橋來的車上,胖哥提及中午要吃霍金教授偏愛的青椒土豆片,我聽到這個消息后,等到菜肴吃到一半時才突然想起這道菜,于是急忙拍了拍他。
有傳聞霍金生前總愛去那家飯館,每回必點的是那款土豆片。那家飯館因此把這道菜稱作“霍金土豆片”。
我覺得,英國人做土豆,通常只有烤土豆、炸薯條、或者土豆泥這幾種做法。中國菜把土豆片和青紅椒一起炒,帶點辣味,算是換換花樣,所以難怪霍金先生會喜歡。
史蒂芬·霍金生于1942年1月8日,卒于2018年3月14日,堪稱愛因斯坦去世后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1962年,霍金前往劍橋大學繼續深造,最終決定將研究方向鎖定在宇宙學領域。但僅僅一年之后,這位年僅21歲的博士生就因為疾病導致全身癱瘓。醫生曾斷言他最多只能活兩年,然而他卻以驚人的毅力存活了下來。盡管身體被困在輪椅之內,僅能運用三根手指和兩只眼睛進行交流,他仍舊憑借堅韌的意志完成了享譽世界的《時空的構造》,借助淺顯易懂的表述向公眾闡釋了時間演變、宇宙誕生等天體物理知識,以及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等復雜學說。為了表彰他所取得的卓越貢獻,劍橋大學在其就讀的岡維爾和凱斯學院內,興建了一棟冠以其姓名的住宿樓。(網圖)
這家餐廳的玻璃窗上張貼著通告,介紹幾位名人到訪過此處,包括國內音樂團體“羽·泉”的其中一位成員胡海泉,還有一位曾擔任劍橋市市長的官員,以及現任劍橋市市長的官員,相關照片分別在上圖、中圖和下圖展示
英國奢侈品牌Jimmy choo,這家店也吸引過知名設計師周仰杰前來用餐,照片中可以看到他到訪的身影。
這家中餐館是當代最杰出的物理學家霍金先生經常光顧的地方,其招牌十分引人注目
這個廣告的一面寫著:這家中餐館是歷屆劍橋市長和霍金先生都曾經到訪過的地方,這樣的介紹非常吸引人。
餐后離開劍橋,下一站游覽“格林威治天文臺”。
這張照片拍攝于2024年5月16日,署名以外,其他內容均由我和先生的手機拍攝而成,其中一些文字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旅游書籍的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