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19 16:05:33作者:佚名
博洛尼亞是意大利北部一座充滿古韻的小城,風格優雅,環境幽靜。它坐落在歐洲眾多繁華都市的包圍之中,卻像一棟飽經滄桑的老宅,身處高樓密集的喧囂之地,卻依然保持著自身的獨特性。2500多年過去了,城市的成長并沒有讓它變得擁擠不堪。雖然古老的城墻有些破損,但依然堅強地屹立著,破口處生長著雜草;街道兩側的建筑見證了歷史的變遷,磚石磨損嚴重,表面坑洼不平,這些都是時光流逝留下的痕跡。
這里孕育了全球最早的高等學府——博洛尼亞大學,且持續興盛至今。該校的座右銘是“經歷磨難,生命才更顯豐盈”。這句話宛如長者對后輩的諄諄教導,既鼓舞學子在此精進學業,也激勵著城中住戶以及天下各方來客。
博洛尼亞的景致豐富多樣,每座樓閣前的宏偉廊柱是其獨有標志。廊柱包含頂部覆蓋物、平臺和支撐柱,有時帶有一側的圍墻,兼具人行通道的實際用途和裝飾建筑的美化功能。這些廊柱相互連接,從高處俯瞰無法看見天空,站在一端眺望遠方,展現出顯著的視覺延伸感,仿佛置身于通道的兩端,遠處的景物顯得比近處更小。各式各樣的立柱,包括多立克式、愛奧尼亞式和科林斯式,展現出豐富的裝飾特色,它們改變了原本單一的模式,增添了活力。
中世紀期間,博洛尼亞制定了相關法規,要求街道兩旁的建筑必須設置柱廊,并對柱廊的樣式和尺寸作出了具體規定,目的是讓市民可以在廊下行走,不受陽光直射和雨水侵襲。歷經千年,城市建設的規劃一直延續這一理念,盡管歐洲其他城市受到各種建筑理念的沖擊,紛紛拆除了原有的柱廊,但博洛尼亞人始終如一地堅持這一做法。現在,博洛尼亞市區內仍然保留著長達35公里的柱廊。
城市中多數道路都通著廊柱,這些廊柱支撐著陳舊的房屋,布局井然。行人外出無論多遠,都不必擔憂遭遇突來的風雨,也無需顧及與車馬搶道。人們既能于廊柱下行走,也能在那處購買糕點、品飲咖啡,到廊柱前的空地稍作停留。自古以來,穿行在拱廊之中是博洛尼亞市民最常用的活動途徑,這種習慣的形成,源于當地市政當局對歷史習俗的堅持,以及對民眾普遍想法的重視。
博洛尼亞市民享有的敬重并非僅限于此。若步入城市中心,立刻就能看到博洛尼亞的象征性雙塔。兩座高度各異的方形建筑并排矗立,歷經無數風雨侵蝕,塔身現已略顯傾斜。這兩座塔身還承載著一段引人入勝的傳說。
一十一世紀零九年,博洛尼亞的阿西內利和加里森達兩大姓氏為爭奪都城主導地位爭執不下,最終商定通過全民投票來決勝負。投票結果顯示,雙方需各自興建一座高塔,以誰家建得又快又高又堅固為評判標準,得勝的一方將獲得城市主導權。
決議下達,加里森達家族急忙動工,趕速建造,卻因倉促導致失誤,事與愿違,塔基奠基不穩,高塔砌到一半便出現坍塌跡象。現今保留的48米高的塔樓,就是加里森達家族建造的。與此同時貝語網校,阿西內利家族遵循規劃,逐層壘砌,最終建成97米高的塔身,塔內還設置了498級石階,可通往塔頂,取得了成功。選擇由注重品質、治理有方的家族來引領城市,這是博洛尼亞民眾的決定。
博洛尼亞城雖然面積不大,但十分雅致。在街道上穿行,于拱形廊柱下,遇見一座座古舊房屋,處處能觸摸到歲月的印記。廊柱下的厚實門板上,銅質門環被摩挲得光可鑒人;腳底的水泥地面也早已被走道磨得平滑如鏡。寬闊、空曠的漂亮廊柱向遠處延伸,視線盡頭遙不可及,各式石質雕刻花紋不時映入視野。我們一邊品鑒一邊前行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沒過多久,視線又被引向更遠的地方……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