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04 15:05:30作者:佚名
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校園景象。
身為在德國生活了五年的資深“德漂”,我似乎從未與他人分享過關于德國生活的點滴。或許是因為覺得自己的日常瑣事不過是些柴米油鹽的平凡事,并無太多亮點。然而,若稍加思考,便會發現我們的留學生活其實是由眾多習以為常的故事拼接而成的。這些故事不僅構成了我們的生活,也記錄了我們的成長歷程。
談及日常生活,我們無法繞開“吃穿住行”這幾個方面。在時尚領域,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若未曾在柏林時裝周亮相,那么這位設計師此生恐怕難以成名”。德國,這個以重工業著稱于世的鋼鐵之國,實則也是全球知名的時尚之都,孕育了眾多杰出的設計師。其中,被譽為時尚界“中流砥柱”的“老佛爺”卡爾·拉格斐,便是在德國漢堡出生的。
德國人似乎并未將時尚潮流融入他們的血液之中。在德國街頭,沖鋒衣、戶外鞋和登山包成了常見裝束;而那些五彩繽紛的哥特式發型、身穿鉚釘裝飾的年輕人,手持酒瓶、嘴叼香煙,仍在對自己的閃亮黑皮衣津津樂道。德國人巧妙地將實用主義和特立獨行這兩種特質,體現在了每一條街道上。
記得在我國時,我最鐘愛的是那家名為“南美巴伐利亞烤肉自助”的餐館,大快朵頤、暢飲美酒的感覺實在讓人愉悅。然而,來到德國后,我才發現巴伐利亞竟然是德國的一個州名,這似乎與南美并無直接聯系,而且店里的那些美味的烤肉也與巴伐利亞并無太多瓜葛。
談及德國的飲食文化,首先浮現的往往是酸菜、香腸以及豬肘。身為哈爾濱的長期居民,雖然這三道佳肴并非每日必備,卻也是家常便飯中的常客。盡管如此,德國的香腸與豬肘依舊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豬肘的酥脆口感,以及那種獨特的油煎香腸的咸香多汁,都是我在國內未曾品嘗過的美味風味。我終究出身于一個美食之國,無論多么令人驚艷的肘子還是那些令人難以忘懷的香腸,都無法與中餐的誘惑力相提并論。幾乎所有出國留學的學子最終都掌握了一手出色的烹飪技藝,這并非戲言。在德國超市那些果蔬種類稀少的貨架上,“學生大廚”們竟然僅憑有限的食材,烹制出了一道又一道令人贊嘆的美味佳肴。真讓人佩服!
談及德國,人們除了會想到“嚴謹”這一特質,還常聽到“質量上乘”的評價。猶記得初到德國時,領隊向我們介紹,我們居住的宿舍在當地算是新建的,大約是1994年所建。眼前的建筑讓人倍感驚訝,其質量之優良,即便過去了二十多年,房屋的內外依然保持著嶄新的模樣。步入樓內,網絡接口和各式家電一應俱全。盡管后續發現網絡速度并不理想,家中的熱水器也沒有達到預期中的耐用程度,然而總體來說,這些不足之處并不影響整體的質量。
德國人習慣于對住所進行定期的修繕與檢驗,這自然與建造之初的嚴謹態度密不可分。然而,并非所有工作都遵循“慢工出細活”的原則。記得我剛到德國時,宿舍門前的道路就在進行維修,兩年過去了,工程仍未完成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這樣的進度有時確實讓人感到沮喪。
德國人偏愛居住在大都市周邊的寧靜小村莊,那里有附帶小花園的住宅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添置一只寵物犬,生活顯得既寧靜又愜意,他們悠然自得地品味著生活中的閑暇時光。
德國人因居住地相隔較遠,故而大多數家庭都配備了至少一輛汽車,這一現象也使得他們對自駕旅行情有獨鐘。駕駛著一輛房車,無論走到哪里都能找到棲息之地,配備齊全的戶外用品,使得他們得以隨心所欲地在城市與山林間穿梭,享受著自由與快樂的時光。當然,除了游覽山水之外,德國人還熱衷于參觀博物館,沉浸在每個地方的文化與歷史之中。
生活涉及衣、食、住、行等基本方面,然而其內涵遠超這些基本層面。談及德國,我們談論的是那里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涉及不同文化的獨特之處和各自的優勢。我們自稱為“留德華”,以海外學子的視角審視、洞察、思考世界,這一跨文化交流的過程同樣是一個相互學習、借鑒對方優點的過程。
(作者系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在讀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