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2-14 20:00:58作者:佚名
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助力復工復產,上海再出重磅政策!
6月7日,上海市人社局正式發布《關于助力復工復產實施人才特殊支持舉措的通知》(簡稱《通知》),從“政策創新突破”和“服務保障提升”兩方面實施一系列助力復工復產的人才特殊支持舉措。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通知》最大的亮點是加大世界名校留學人員引進力度,針對畢業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學回國人員,取消社保繳費基數和繳費時間要求,全職來上海工作后即可直接落戶,畢業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全職來上海工作并繳納社保滿6個月后可申辦落戶。
兩類人員納入落戶經辦“綠色通道”
與其他城市引進高層次人才時給予現金補貼和住房補貼不同,上海此次實施的人才特殊支持措施,主打的則是“戶口”。
對比上海此前針對留學生的落戶政策,記者注意到,此次是針對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學回國人員,落戶取消了社保繳費基數和繳費時間要求,對世界排名51-100名院校的留學回國人員,取消了社保繳費基數的要求。此前,上海針對留學生最寬松的落戶條件,是按照留學生社保基數繳納滿6個月。
世界排名前50名、前100名院校如何進行認定?上海市人社局表示,由相關主管部門參照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QS世界大學排名、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布的排名進行認定,具體以落戶申報系統內名單為準。
《通知》指出,上海復工復產的重點企業人才以及國(境)外名校留學人員等,可納入落戶經辦“綠色通道”。復工復產重點企業由各區人社部門根據區域實際進行推薦報備后,可予以優先辦理。
《通知》還加大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支持力度。推進“浦江人才計劃”不見面、無紙化申報,適當延長申報時間,向抗疫一線人員、企業創新創業人員、青年人才傾斜。鼓勵更多尚在海外、但與上海用人單位達成明確聘雇意向或與上海留學人員創業園區達成項目落地意向的留學人員申報。支持留學人員企業享受上海初創期創業組織社會保險費補貼、首次創業一次性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創業扶持政策。組織實施“留·在上海”全球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展示留學人員最新成果,搭建海外人才交流和項目對接平臺。獲獎人員將有機會直接入選“浦江人才計劃”到英國留學的落戶政策,獲得30-50萬元資金支持。
《通知》同時加強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力度,加大對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百千萬”人才、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東方領軍和博士后等高層次專家和優秀青年人才在復工復產復研期間的跟蹤保障力度,統籌協調各區及行業主管部門開展點對點服務。聚焦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精準做好供需對接到英國留學的落戶政策,開展崗位需求推介和信息發布工作。集聚一批重大科研平臺、關鍵核心產業、重點發展學科和高薪急需的崗位需求,面向全球大力招攬優秀博士來滬從事科研工作。重點做好海外高層次人才特定待遇政策落地服務,并結合上海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及時推送相關信息,在出入境、物品通關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便利服務。
加大“伯樂”獎勵計劃的資金支持力度
《通知》指出,上海將進一步加大上海市人力資源服務“伯樂”獎勵計劃的資金支持力度,引導獵頭機構加強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選聘以及對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人才的支持。
上海市人力資源服務“伯樂”獎勵標準將按照人才分類對應,對推薦選聘A類人才的,每人次一次性獎勵人民幣50萬元;推薦選聘B類人才的,每人次一次性獎勵人民幣15萬元。同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每年獲得獎勵資金總額不超過100萬元人民幣,累計超過100萬元的,按100萬元進行獎勵。
《通知》還明確,今明兩年上海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普通管理崗位人員和通用性較強的初級專業技術崗位人員主要向高校畢業生傾斜;2022屆院校畢業生可在年底前回院校參加技能等級認定并按規定享受職業技能提升補貼。
同時,拓寬緊缺急需高技能人才職業目錄。將在上海已備案可實施技能評價的疫苗制品工等職業,納入緊缺急需高技能人才職業目錄并按規定落實人才引進政策。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先導產業,以及先進制造業等重點行業領域,支持行業主管部門推進行業企業開發緊缺急需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項目,持續拓寬緊缺急需高技能人才職業目錄,助力化解復工復產行業企業關鍵崗位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
長沙、成都和無錫等地也大手筆招攬高端人才
高層次人才,一直是各地爭搶的香餑餑,今年以來,多地已發布人才政策,大手筆招攬高端人才。
4月28日,長沙發布《長沙市爭創國家吸引集聚人才平臺若干政策(試行)》, 面向全球招攬頂尖英才。其中,對新引進的國際級產業頂尖人才、國家級產業領軍人才、省市級產業領軍人才,分別給予200萬元、150萬元、100萬元獎勵補貼和200平方米、150平方米、100平方米全額購房補貼。每年遴選5個左右產業領軍人才團隊項目,根據投資力度和落地成效,最高給予1000萬元資金支持。對能實現成果轉化并推動產業發展的科學家及團隊實行“一事一議”,最高給予1億元綜合資助。
4月23日,中山市發布《中山市新時代人才高質量發展二十三條》,決定實施“中山英才計劃”,力爭用5年時間,投入50億元,實現“雙百雙千雙萬”目標,即新增100名各領域領軍人才、100個創新創業團隊、1000名博士正高人才、2000名特聘人才、20萬名高技能人才、50萬名技能人才。為此,中山市設立10億元規模的人才創新創業基金,重點支持高端人才發起的初創期企業、種子期項目。
4月14日,無錫經開區出臺《關于實施無錫經濟開發區高端人才宜居工程的意見(試行)》,加大國際化人才、青年化人才、技術緊缺型人才“引育用”力度。其中,購買普通商品房補貼方面,A類人才可享受200萬至800萬補貼額度;B類人才享受60萬至150萬補貼額度;C類人才享受40萬至50萬補貼額度。
3月30日,成都高新區發布了2022年第一批金熊貓高能級人才需求榜單,遴選了一批50萬至300萬年薪的高能級人才崗位,面向全球人才發起招募令。據悉,2021年,成都高新區共評選出10名“金熊貓人才獎”,5名“金熊貓成就獎”,撥付人才獎勵資金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