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1 11:12:25作者:佚名
開學在即,學生們的暑假手抄報又成了公眾討論的焦點。這項初衷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任務,在各類獎項的所謂推動下,慢慢變成了家長展示技能的競賽。當孩子獨立創作的環節被家長包辦,甚至催生了專門的代做服務行業,這樣的任務布置方式留學之路,到底是幫助孩子進步,還是讓學習過程走了樣?
暑假作業變成“家長才藝秀”
手工作品設置獎項耗費學生精力
手抄報往往要求學生們針對特定議題,在紙張上設計版面,例如增強環保觀念、警示水中安全等。各地時常會開展不同層級的評選活動,并且授予各種榮譽。
但許多家長對此感到不快,一位小學低年級孩子的家長說,孩子用心完成的手抄報,常常輸給其他家長參與的“刻意打造”。
學校雖然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但實際情況是許多作品由家長操辦。孩子們用心制作的手抄報經常落選,而家長參與創作的作品卻頻頻獲獎,這種狀況讓孩子們心理失衡,甚至產生自卑情緒。低年級的作業,硬是異化為家長展示技能的舞臺。
廣東的李女士透露,她家孩子現年上小學一年級,學校布置了手工制作任務,結果變成家長的任務了。家長不僅得幫孩子構思,還得負責記錄和提交書面材料。
安徽一位姓袁的母親表示,她的孩子快要上小學的第六個年級了,幾乎每個學期都要完成手抄報任務,孩子對此挺感興趣,不過家長感到非常辛苦。
孩子雖然愛畫畫,可是手抄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通常一畫就要兩三個小時以上。有時候看著孩子弄得太晚快樂的暑假手抄報,我就幫他完成涂色部分。袁女士說,雖然明白這樣做的效果不大,但既然需要完成,就只能在旁邊提供幫助,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
孩子的思緒比家長更為純粹。有位同學講,他做手抄報是為了留下念想,覺得這樣挺舒緩。另一些同學透露快樂的暑假手抄報,倘若他們的作品能獲獎,會張貼在教室附近,他們為此會感到喜悅。
許老師是某小學的班主任,她談到,手抄報在平時的課程中,確實能讓學生對某個學科有更深的理解,不過各類競賽卻讓手抄報失去了本意。而且,上級單位時常在短時間內安排好幾個手抄報評獎活動,孩子們忙不過來,家長們為了完成工作或者爭取榮譽,常常會找別人幫忙制作。
今年前兩個月的四五個手工報評比活動,學校組織了,老師說明,就算特別出色的學生,也很不容易在一個月里做好這么多不同內容的任務,他們的精力跟本事都達不到,很多孩子費了很多心思和時間去制作,可是跟家長幫忙做的作品比,可能還是差一些,因此常常拿不到名次,時間長了,孩子們做這類活動的熱情就會降低。
“代做手抄報”形成網絡產業鏈
素質教育不應只追求表面榮譽
調查得知,應對各類手抄報任務及評比的“手抄報服務網絡”已十分發達,例如提供現成的設計圖,選用后兒童便能進行著色活動。
有位網上銷售者談到,教師節與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這兩個節日經常需要完成手繪海報的功課,也是學生踏入校園后家長必須搭把手的第一件差事。對于有經驗的家長來說,這些任務不費吹灰之力,但對能力欠缺的家長來講,往往感到無從下手、費時費力,即便做出來了效果也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