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8 16:17:06作者:佚名
鯉魚當道,答題全對,瞎猜也中。“讓我當‘順利者’吧。”……先前那幾天,上海地區的學校里正進行期末測驗。和學生們緊繃的復習節奏相配合的,是喧鬧的社交平臺動態——家長們爭相發布各種考試加分妙招;眾多指導家長如何詢問孩子測驗表現的心思方法也在持續瘋傳……
臨近學期結束,眾多商鋪借勢造勢,紛紛推出應景商品:烘焙坊制作了標有“所有考題都會做”和“蒙對就行”字樣的糕點,燒臘店則售賣寫著“加油”的烤鴨,后者迅速售罄,既提升了銷售額,也無形中加劇了家長們的擔憂情緒。
一次普通的學期測驗讓眾多家長感到焦慮考試祝福,許多母親對分數的關注程度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孩子。部分家長還搜集了近年來表現優異學生的肖像,設計成宣傳畫,上面寫著:“文科領域有武亦姝,理科范疇有陳鯤羽。傳播這兩位高材生的圖像,愿你能每次考試都順利通過”。
看到家長們做的作品,小學生家長王女士坦言又好笑又難過。她表示,家長們真是拼盡全力了,現在每逢期末考試貝語網校,孩子變得非常緊張,家長們也跟著焦慮不堪,為了不讓孩子考試時受影響,他們一邊勸孩子保持冷靜,可自己心里比孩子還緊張;一邊轉發好運圖,也是為了讓自己心情平復一些。
上海一位執教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坦言,師生及家長轉發祝福,從正面角度而言,體現了各方對孩子進步、學業成就的重視,這屬于積極現象。當前,教師不僅須履行教學職責,還需顧及家長贊譽等多元評判標準,于考試期間致以祝福,實則反映了教師對教學成效及家長反饋的內在考量。
郁琴芳,擔任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的主管,提到:“目前,孩子的學業是許多家庭最優先考慮的事項,家長們分享好運圖騰,既是尋求個人放松的方式,也反映出他們對學業成就的過分重視,同時暴露出整個社會在競爭中所感受到的緊張心態。”
期末考試期間,家長的關注度太高了考試祝福,孩子因此承受了不必要的負擔。分數的評定并非短期可以完成,關鍵在于日常的持續努力。江寧學校德育負責人、資深教師譚堅琦表示,家長對分數的過分重視,也會間接增加教育機構的教學負擔。
渴望獲得優異成績,這體現的是雙親殷切的期望,不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教授邊玉芳認為,孩子的成長涉及諸多層面:他們必須探索人生的意義,明確自身存在的價值;他們首先應當是完整的人,而非單純儲存知識的倉庫或只懂得學習的工具;他們應當擁有充實的生活,避免陷入“進食—讀書—睡眠”這類單調生活的循環。
張燕老師,上海市園丁獎獲獎者,表示不扮演虛偽的父母或教師角色,商家也應當堅守原則,不要利用家長的擔憂來牟利。考試本質上是孩子個人的責任,家長和教師都需學會得體地放手,確保學生能有一個不受干擾的考試氛圍。這種態度,或許正是正確面對期末考試這一事件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