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07 09:08:46作者:佚名
2018年10月27日,在當?shù)貢r間,美國多個地區(qū),猶太社群的成員齊聚一堂,舉行燭光守夜儀式,以此緬懷在猶太教堂槍擊事件中不幸遇難的人們。(信息來源于中新網(wǎng))
美國民眾尚未從連環(huán)郵包炸彈案嫌疑人被捕的緊張情緒中緩過神來,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便再次遭遇了一場令人膽戰(zhàn)心驚的槍擊事件。10月27日的上午,當?shù)匾蛔q太教堂不幸發(fā)生槍擊,造成11人遇難、6人受傷。盡管美國槍擊事件頻發(fā),已變得不再令人驚訝,但此次槍擊案卻仍給人一種異樣的感覺。
槍手羅伯特·鮑爾斯在開槍之際,狂呼“所有猶太人必須滅亡”美國匹茲堡,這一行為嚴重傷害了人們的情感。美國反誹謗聯(lián)盟將其行為定性為“美國歷史上最為惡劣的反猶太攻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此事件表示,這是一起野蠻且令人震驚的反猶太主義罪行。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對此行為發(fā)表了譴責聲明。
在美國發(fā)生如此惡劣的反猶太襲擊事件,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二戰(zhàn)之后,反猶主義在全球范圍內早已成為眾矢之的,被視為人人唾棄的“過街老鼠”。即便僅從美國國內來看,反猶主義也毫無疑問地位于主流社會(尤其是白人群體)“政治不正確”的排行榜上。美國歷史上未曾建立起類似于歐洲的制度化反猶太主義,即便在20世紀30年代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反猶太主義的潮流,但那已成為過往的歷史。
自20世紀中后期起,猶太人便攀登至美國社會的高層,成為了融入美國社會的族群楷模。雖然有關猶太人“掌控”華爾街、“主導”好萊塢、“操控”美國新聞媒體的言論可能過于夸張,但他們在美國社會所產(chǎn)生的影響力無疑是顯著的。在美國,對猶太人或以色列的任何質疑或批評都觸碰到極度敏感的神經(jīng)。僅十年前,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以及知名國際政治學家米爾斯海默等人,因在著作中批判以色列的政策或以色列游說集團,便陷入了輿論的風暴之中。他們不僅遭受了“反猶主義”的指責,還因此名譽掃地,形象受損。
然而,近幾年來,形勢發(fā)生了顯著轉變。據(jù)反誹謗聯(lián)盟發(fā)布的全美反猶事件年度報告指出,2017年,美國境內共記錄了1986起反猶事件,這一數(shù)字相較于2016年激增了57%。這一數(shù)據(jù)創(chuàng)造了兩個新紀錄:一是自1979年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以來,單年漲幅最高的一次;二是反猶事件首次在全美各州均有發(fā)生,標志著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匹茲堡教堂內傳出的槍響,令美國民眾震驚不已,意識到反猶太主義在美國正逐漸抬頭。
那么美國匹茲堡,長久以來潛伏在邊緣和陰暗處的反猶太主義,究竟是如何躍然于美國社會舞臺之上的呢?其背后的原因,與當前美國政治中那些耳熟能詳?shù)年P鍵詞緊密相連:民粹主義、白人至上主義、反移民,諸如此類。根據(jù)目前公開的信息,鮑爾斯作案的直接動因,源于他堅信HIAS(希伯來移民援助協(xié)會)"偏愛引進那些企圖殺害我們同胞的侵略者"。在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中,有一種普遍的謬論,認為為了保持美國白人的人口比例,大量非法移民被引入美國,這是針對猶太人的一個常見傳言。當前,正涌向美國的來自中美洲的“大篷車難民”也被造謠者以及以索羅斯為代表的某些猶太人資助者所牽連,反移民情緒與反猶主義因仇恨而結成了所謂的“聯(lián)盟”。
反猶主義的興起并非單獨現(xiàn)象,而是美國政治兩極分化的一個明顯標志。隨著美國政治兩極分化趨勢的加劇,國內同質陣營的認同感與團結力日益增強,而異質陣營間的矛盾與對立卻愈發(fā)尖銳。2016年的選舉加深了美國社會的分歧與對立,部分政治人物利用美國社會積累的怨氣謀取私利,在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中,美國社會的仇恨與極端情緒不斷被推至高潮。在這樣的惡劣社會氛圍中,政治暴力持續(xù)擴散,美國面臨“新內戰(zhàn)”的憂慮并非無中生有。(海外網(wǎng)評論員 毛莉)
本作品享有版權,未經(jīng)許可不得擅自轉發(fā)。具有國際視角、堅守中國立場,訪問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網(wǎng)站——海外網(wǎng),或通過“海客”移動應用,即可搶先獲取可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