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02 10:07:02作者:佚名
西點軍校
美國西點軍校,被譽為“美國將軍的搖籃”。眾多美軍杰出將領,如格蘭特、羅伯特·李、艾森豪威爾、巴頓、麥克阿瑟、布萊德利等,均出自該校。他們在校期間的經歷,至今仍為西點人津津樂道。
位于紐約北部約五十英里處,哈德遜河谷的西側,坐落著一座由灰色花崗巖砌成的龐大建筑群,群中點綴著形態各異的綠色草坪和栩栩如生的青銅雕塑,不時有身著灰色或迷彩制服、高唱軍歌、步伐一致的隊伍經過。這個地方正是遐邇聞名的美國西點軍校。今年恰逢該校建校兩百周年紀念。近期,美國國務院下屬的紐約外國記者中心安排了一部分外籍記者對該被譽為“美國將軍搖籃”的知名軍事學府進行了實地考察。
兵家必爭的西點
美國軍事學院是西點軍校的官方名稱,該校坐落于紐約州北部的哈德遜河西岸,具體位于橙縣的西點鎮,因此人們習慣性地將其簡稱為“西點軍校”或直接稱作“西點”。
西點軍校所在地——西點鎮,在美利堅獨立戰爭期間,扮演了關鍵軍事堡壘的角色。據研究西點軍校歷史的專家斯蒂溫·格羅夫博士所述,西點一直是兵家爭奪的焦點。其重要性主要源于哈德遜河在流經西點時呈現出“S”形彎道,且彎曲程度極為急促,過往的大型船只必須減速通過美國西點軍校,而減速中的敵船則更容易成為攻擊目標。河西岸的高地占據著地勢之利,具有俯瞰四周的優越控制地位。若在此地構筑軍事堡壘,便能形成“一人把守,萬人難攻”的堅固態勢。當時的大陸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將軍深信,西點是美國戰略地位最為關鍵的地段,將其視為開啟美國大門的鑰匙。鑒于這一情況,華盛頓于1778年特邀波蘭英雄薩丟斯·科什烏茲科上校,這位曾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憑借薩拉托加戰役扭轉戰局的關鍵人物,前來協助設計西點軍事要塞。科什烏茲科經過實地勘察,在此地設立了14個大小不一的據點,用以控制河道并抵御水陸兩棲的進攻。這些據點之間相互呼應,互相支援,共同構建起一個合理且有效的防御體系。若英軍乘船來襲,那便是自尋死路。即便時至今日,其設計理念依舊被視為頗具現代感。為了緬懷這位波蘭英雄美國西點軍校,西點軍校在1828年為他樹立了雕像。如今,這位波蘭英雄的目光依舊銳利,俯瞰著蜿蜒流去的哈德遜河。此外,華盛頓將軍也曾在1779年將他的指揮所遷至西點。自1778年1月20日起,西點要塞便成為美國持續使用的軍事基地,同時,它也是西點軍校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之一。
嚴格的入學條件
1802年3月16日,美國第三任總統,同時也是《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托馬斯·杰弗遜,簽署了國會法令,正式宣布在西點設立“美國軍事學院”。這所學院是美國最早成立的軍事院校,而首任校長則是由美國知名政治家及科學家本杰明·富蘭克林的外孫,喬納森·威廉姆斯所擔任。然而,被譽為“西點軍校之宗師”的卻是薩耶爾上校,他在1817年至1833年擔任校長。在他的領導下,西點的學術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軍事紀律得到了嚴格規范,同時他特別強調誠實與正直的行為準則。薩耶爾上校還創立了薩耶爾教學法,該方法由精通專業知識的教官進行小班教學,學員與教官每日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討論,這一獨特教學方式至今仍被西點軍校廣泛采納。
歷經兩百年,西點軍校從最初占地1800英畝、僅有兩名學員畢業的初級學校,發展成為占地16000英畝的著名學府,每年有超過900名男女學員順利完成學業,成為眾多美國青年夢寐以求的圣地。現今,該知名學府肩負著培養、鍛煉并鼓舞學生的重任,旨在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秉持“責任、榮譽、國家”,塑造出品德高尚的在職軍官形象;同時,將其塑造為將美國陸軍軍官作為職業生涯選擇并終身為國家奉獻的杰出軍事人才。基于此,西點確立了自身的嚴謹入學要求和評判標準。西點軍校的招生官員透露,該校的招生對象限定為17至22歲的未婚高中畢業生,或具備同等學歷的士兵。他們需經過政府高級官員(例如副總統、國會議員或陸軍部高級官員)的推薦,以及包括學業能力傾向測試和體育項目在內的考試和體檢,最終根據成績選拔錄取。該校的教育體系為期四年。該課程涵蓋文、理、工、軍事科學以及體育等多個領域起步網校,且每年在夏季的6月至8月期間,都會組織學生進行戶外軍訓活動。肯·格瑞斯博士,西點軍校的副教務長,他補充道,自“9·11”恐怖襲擊事件爆發以來,學院及時對某些專業和課程進行了增設與調整,這些涉及領域包括反恐、網絡恐怖主義、沖突調解、信息安全、國際法、法律體系對比、國際安全研究、核工程以及化學工程等。此外,學院還邀請了精通國際法和伊斯蘭法律,以及南亞問題的專家加入教學團隊。
自1976年起,西點軍校開始接納女性學員,目前學員總數達到了4000人,而在每年的7月1日,會有大約1200名新學員加入。學校的主要制服色調為灰色,這一規定自1816年起便已確立,故而學員隊亦被稱為“灰色長隊”。學員完成學業后,將獲得理科學士學位和陸軍少尉軍銜,并且通常需至少服役5年。
培養“品德高尚”的將才
自1898年西點軍校將“職責、榮譽、國家”確立為校訓,該校便特別注重對學員品德的教育。他們不斷重申,西點不僅要培養領導者,更要培育具備高尚品德的領導者。因此,自學員踏入校園的那一刻起,便開始接受西點核心價值觀的熏陶,這包括堅守正直誠實以及尊重他人尊嚴的原則。《學員榮譽準則》中明確指出,學員不得撒謊、欺騙或進行盜竊,同時也不應默許他人實施這些行為。西點軍校公關部主任詹姆斯·威利中校進一步闡述,若學員在撰寫論文時未在腳注中對所引用的觀點或文字進行標注,一旦被發現,輕則將面臨嚴厲的批評,嚴重者甚至可能被勒令退學。至于對人的尊重,西點學院教導每一位學員,若期望獲得他人的尊敬,便需以相等的尊重與尊嚴來對待他人。
在為期兩天的采訪過程中,記者對此體會頗深。位于西點軍校的巴克納爾訓練營里,學長們正指導著學弟們進行戶外訓練。這一傳統旨在提升學員的領導能力。在障礙訓練區域,每當學弟們因動作不熟練而犯錯,他們所受到的并非是斥責、嘲諷或是冷漠的冷笑,而是鼓勵的掌聲和“加油!你肯定能成功!”的激勵話語。鼓勵聲此起彼伏。在這樣的氛圍中,低年級學員不僅成功完成了動作,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自信心得到了顯著提升,而這正是西點野外訓練的核心目標之一。
找不到圖書館的巴頓將軍
西點軍校被譽為“美國將軍的搖籃”,眾多美軍杰出將領,諸如格蘭特、羅伯特·李、艾森豪威爾、巴頓、麥克阿瑟、布萊德利等,均出自該校。他們在校期間的諸多趣聞軼事,至今仍為西點人津津樂道。
在美國內戰期間,約有400名將領均出自西點軍校。在這批將領中,尤利塞斯·格蘭特將軍以北方軍統帥的身份脫穎而出,而羅伯特·李將軍則領導著南方的軍隊。昔日同窗的他們,因立場不同而成為了戰場上的對手。經過一番較量,格蘭特將軍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最終使得李將軍不得不投降。
巴頓將軍,這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赫赫有名的將領,同樣是西點軍校的杰出校友。他以嚴格的作風、英勇的戰斗精神、敏銳的戰局洞察力以及卓越的戰績,贏得了“血膽將軍”的美譽。然而,他在西點軍校的學習成績并不理想,耗費了五年的時間才得以畢業,比其他同期學員多了一年。曾有一次,一位記者好奇地詢問他為何耗時如此之長,巴頓以幽默的口吻回應道,在他求學期間,竟然未能找到學校的圖書館。面對這一情況,西點軍校的學員們用他們的幽默感來回應并緬懷那位1909屆的校友。1950年,他們在學校圖書館的對面豎立了一座塑像,塑像中的巴頓將軍頭戴鋼盔,身著軍裝,手持望遠鏡。這座塑像的寓意頗為幽默:難道之前找不到圖書館嗎?現在我們讓你手持望遠鏡,每天站在圖書館對面,這樣總該能找到了吧!
據說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的四年時光,都是在母親的悉心陪伴中度過的。當年,麥克阿瑟的母親將他送至西點軍校后,便在西點旅館安頓下來,與兒子同住一地。她每日清晨隨起床號響起,陪伴兒子進行早操,直至夜幕降臨,兒子宿舍的燈光熄滅,她才休息。整整四年,她未曾間斷。而麥克阿瑟也常在夜深人靜之際,悄無聲息地前往母親的住處,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真是令人感慨萬千,父母們的愛子之心何其深沉!麥克阿瑟在1919年至1922年間擔任了西點軍校的校長職務,在任期間,他顯著提升了體育課程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比重,使得其占比達到了驚人的15%。
“我不認為中國是威脅”
西點軍校內設有外語教學系,該系開設了七門外語課程,具體包括阿拉伯語、漢語、法語、德語、葡萄牙語、俄語以及西班牙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漢語課程自1966年起便已開設,課程內容涵蓋基礎漢語、中級漢語、漢語軍事閱讀、中國媒體以及中國文明等多個方面。在巴克納爾訓練營地,記者抓住機會采訪了一位四年級學員辛克萊,他曾是漢語課程的學生。辛克萊,密蘇里州人,現年二十四載,身高約一米八五,身穿迷彩作戰服,面涂迷彩油,給人一種經驗豐富的印象。交談之下,方知他在踏入西點軍校之前,已在陸軍服役將近三年。得益于部隊長官與密蘇里州聯邦眾議員的共同推薦,并通過考試選拔,辛克萊得以進入西點軍校深造。他在西點攻讀的是地理專業,然而在二年級期間,他選擇了連續兩個學期的漢語課程,當時與他同級的同學中,共有75人選擇了這門課程。不僅如此,他在歷史課程中關于中國軍事史的章節里,閱讀到了對《孫子兵法》的介紹,這使他對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辛克萊表示,選擇學習中文,是為了更深入地理解中國人民及其文化。正因如此,他平日里持續關注中美關系的發展歷程,這其中也包括了布什總統兩次訪問我國。辛克萊表示,或許有些美國人對我國可能構成的威脅有所擔憂,但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中國缺乏深入的了解。至于他自己,他對我國的發展前景持積極態度,對美國與我國的關系充滿信心,堅信我國并非威脅。辛克萊最后強調說,他的同學中有許多人都持這一觀點。
過關斬將的國際學員
自1889年始,西點軍校開始接納外籍學員,這項工作由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共同負責,向特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發出邀請。在招生錄取標準及考試科目上,與美國本土學員的要求幾乎一致,所不同的是,推薦人的身份由美國本土的推薦人轉變為被邀請國的政府官員。同時,考生還需額外參加英語能力測試。截至目前,已有306名外籍學員在西點完成了學業,其中不乏1950年畢業的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目前,西點已向160個國家和地區發出了邀請。
記者在巴克納爾訓練營對一位來自喀麥隆的國際學員進行了采訪。這位學員名叫埃里克·蒙伯格霍布,年僅22歲,身材雖不高大,卻十分健壯。他那厚實的嘴唇讓人聯想到他的憨厚與堅韌不拔。埃里克用一口濃重的英語,向我們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他出身于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曾在喀麥隆軍隊中擔任要職。得知2000年美國西點軍校將在喀麥隆招收兩名國際學員的消息后,他立即向美國駐喀麥隆大使館索要了招生簡章,并提交了報名申請。鑒于需要參加英語加試,法語為母語的埃里克特意加強了對英語的學習。歷經激烈角逐,埃里克成功擊敗眾多對手,最終獨占鰲頭,贏得了美國國會提供的25萬美元四年全額獎學金。同年6月,他邁入了西點軍校的校門,主攻國際關系專業,并輔修計算機課程。如今,他已成為該校二年級的一名學員。埃里克提到,剛開始時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文化差異和習俗差異,然而最顯著的難題還是語言溝通上的障礙。在課堂上,他不得不全神貫注地聆聽授課內容并記錄筆記。而在與人交談時,他常常需要對方放慢語速。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埃里克表示自己已經逐漸適應了這里的環境。埃里克自離開祖國已有兩年時光,未曾踏上故土,然而他堅定地表示,完成學業后必將重返家園。這番決心源于他在出國前與喀麥隆軍隊簽訂的為期五年的服役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