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200年左右,"degré"一詞開始用于指代“臺階”或“樓梯的每一級”,并且其含義進一步擴展,涵蓋了“等級”、“地位”以及“實現(xiàn)目標的每一個步驟”。該詞起源于12世紀的古法語,當時它代表“臺階”、“步伐”、“親屬關系的親疏”、“學術學位”、“等級”、“地位”或“職位”。據(jù)傳,這一詞匯起源于通俗拉丁語,其含義為“階梯”。它是由拉丁語中的“de-”(表示“向下”,可參考de-)和“-”(意為“步伐、已攀登的臺階”)組合而成。在引申意義上,它代表著“邁向某一目標的步驟”或“某事物逐步提升的幅度”。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原始印歐語根,其意義為“行走、前進”。

在中世紀英語時期,該詞的使用相當普遍。進入14世紀,其含義進一步擴展,涵蓋了“方式”、“方法”以及“狀態(tài)”、“地位”等概念。眾多衍生意義均源自“等級階層”這一核心概念。到了14世紀中葉,degré一詞開始指代“血緣關系中的特定親屬關系”,而在14世紀末,它則專指“由文憑所賦予的學術等級”。“逐步、漸漸地”這一短語by 則出現(xiàn)在14世紀晚期。

其他衍生含義源自“某物在空間或時間上展開的若干部分之一”這一理念,故而它也被用作表達“強度、質量、程度”的術語。例如,“圓形的360等分之一”這一用法在14世紀末出現(xiàn)(早在巴比倫和埃及,人們就已經了解到將圓劃分為360度,這一數(shù)字或許與太陽在一年內沿黃道帶移動的每日軌跡有關)。自1540年代開始degree是什么意思,這一單位被認定為衡量溫度的標準;到了1727年degree是什么意思,它則專指溫度計上所用的溫度標度。自1670年代起起步網校,在犯罪學領域,它被用于指代特定類型的罪責分類;而在美國,自1821年起,它被用作區(qū)分同類犯罪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