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4 15:02:14作者:佚名
目錄
一、(基準)簡介
基準測試是一種用于衡量和評定軟件性能指標的操作(它是一種評估手段)。在特定時刻,通過進行基準測試,可以確立一個既定的性能標準(即基準線)。這種測試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內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其中最為成功的應用便是性能評估。
二、的組成
的核心由3部分組成:數據集、工作負載、度量指標。
三、工具 1.集成式測試工具
Http服務器性能測試軟件,能夠衡量每秒鐘HTTP服務器能處理的最大請求量。對于WEB應用服務,這一數據可以轉化為每秒可滿足的請求總量。該工具僅能針對單一URL執行快速的壓力測試。關于ab工具的詳細信息,請查閱。
該工具在理念上與ab相似,同樣旨在對網絡服務器進行檢測,然而其功能更為多樣,更為靈活。它能夠通過一個輸入文件輸入多個網址,并在這些網址中隨機選取進行測試。此外,它還支持定制化測試,能夠根據時間比例進行測試,而不僅僅是檢驗最大請求處理能力。關于該工具的詳細信息,請查閱相關資料。
這是一個Java應用程序,具備加載并測試其他應用性能的功能。它能對Web應用、FTP服務器進行測試,亦或通過JDBC進行數據庫查詢的測試。該程序能夠通過調整預熱時間等參數,以更靈活的方式模擬真實用戶的訪問行為。此外,它還配備了繪圖接口,能夠記錄測試過程,并允許用戶在離線狀態下重放測試結果。
2.單組件測試工具
1):可以模擬服務器的負載,并輸出計時信息。
MySQL套件:在MySQL的發行版中,也附帶了一款自家的基準測試工具,該工具適用于在多種數據庫服務器之間進行性能對比。該測試工具為單線程設計,其主要目的是評估服務器處理查詢的效率。測試完成后,會呈現出不同操作類型在服務器上的執行速度差異。
super smack是一款專門針對MySQL的基準測試軟件。它具備執行壓力測試和負載生成的能力。此外,它能模擬眾多用戶同時訪問數據庫。同時,該工具支持將測試數據導入數據庫,并且能夠利用隨機數據對測試表進行填充。
這是一款支持多線程的測試系統,能夠針對影響數據庫服務器性能的諸多要素進行性能評估。比如,它可以對文件輸入輸出、操作系統的調度機制、內存的分配與傳輸速率、POSIX線程以及數據庫服務器等進行測試。
四、特征
可進行多次測試,通過對比每次測試的成果,有助于觀察性能指標的長遠變化趨勢,這對于后續的系統優化和上線前的資源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PS:這種特質是為了滿足基準測試的日常輪詢需要。
可觀測性體現在全面監控之中,涵蓋從測試啟動至結束的整個過程,包括執行機、服務器以及數據庫的運行狀況,以便實時掌握并深入分析測試過程中的各項動態。
相關人員能夠直接且清晰地把握測試成果,這些成果可通過多種方式呈現,如網絡界面、儀表盤、折線圖以及樹狀圖等。
測試結果揭示了客戶所遭遇的真實狀況,這包括真實且精確的業務場景、與實際生產保持一致的配置設置,以及合理且正確的測試手段。
5.在執行層面,相關人員能夠迅速地對修改內容進行測試、驗證和優化,且這些過程均能精確定位和深入分析。
五、測試需要考慮的因素
交易比例方面,在特定業務環節,一個流程中往往涉及多個事務處理,而在模擬的并發操作中,這些不同事務的處理比重各有不同。
針對某些特定業務場合,可能會遭遇短暫的高流量沖擊或請求量急劇下降的情況,那么我們應當如何進行模擬測試(即浪涌測試)來應對這種情況呢?
系統配置各異,針對不同環境,我們需探討測試結果的換算方法以及對比策略。
測試持續時間:在測試執行期間,持續運行的時間長度,以及不同交易各自的運行時間分配情況等。
展示結果時,需明確是采用平均值、峰值還是百分比值,并需詳細說明這些數據的呈現方式和對比方法。
在每次的測試環節中,我們會對成功與失敗的事務進行占比的詳細統計。
在測試環節中起步網校,若遭遇錯誤提示或其他異常狀況,能否實現問題的再次出現?
能否進行對比分析:是否能夠與其他測試工具或測試成果進行對照(建議多次進行測試,并對測試成果進行對比:是否了解標準方差和正態分布的概念呢?)。
六、測試步驟
1.觀察
系統管理員已購置一臺服務器,接下來我們將探究其性能的頂峰。首先,需明確服務器的主要職責。它將作為虛擬化平臺使用,還是執行特定的應用程序?明確這些疑問后,便可以著手進行基準測試。需要注意的是,測試的衡量標準以及基準測試的具體內容會因測試目的和所用設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數據庫系統在強調處理器測試的同時,而網絡服務系統則可能更看重網絡性能的體現。
2.假設
在此階段,工程師需確立一個基準指標。那么benchmark什么意思,該假設或測試應達到何種程度?僅進行一次測量測試可以獲取一些實驗數據,但若缺乏明確的方向或目標,這些數據可能毫無價值。因此,為測試設立一個基礎目標,并確保所有測試方法均以此目標為中心。比如,工程師可能試圖檢測應用程序的內存占用,以確保其運行達到最佳狀態。他或她或許會據此推斷,在“X”內存容量下,系統可以達到最優的工作負荷。這一推斷可以基于過往的研究成果、供應商提供的基準數據或其他相關資料。同時,務必保證你的假設具備可驗證性。換句話說,不應僅憑數據提出無法通過基準測試驗證的假設。
3.預測
接下來,我們將對服務器的基準測試進行初步的預測。考慮到該設備將作為專用應用服務器使用,系統管理員可以預見,通過增加額外的核心,設備的性能將得到提升。同樣地,應用程序的表現也將得到優化。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工程師甚至能夠預測性能提升的具體比例,并期望通過基準測試來證實這一預測。
4.環境控制
例如,在配置服務器時,可能需要為它分配一定數量的核心。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員應每次僅調整一個配置項,直至對基于該配置的性能變化感到滿意。工程師或許會設定服務器內存為6GB,并檢驗其與CPU、影像處理、硬盤及其他相關設備協同工作的效果。他們可以調整多種變量,比如處理器配置,同時保持其他配置保持初始狀態不變。
5.測試
設置完所有變量后,我們便著手進行測試。測試從既定的基準線啟動,并對服務器配置進行有序調整。每個測試序列都產出相應的結果,這些結果將被記錄下來以供后續參考。在此情境下,一個測試序列可視作對硬件配置的一次調整。每實施一次新的配置,都必須重新開展測試并保存測試數據。一旦運行周期達到一定數量,工程師們便應掌握詳盡的數據資料,以便順利得出結論。
6.推論和結論
對應用程序進行測試以核實其實際運行效能,并評估在指定資源或配置條件下的表現。比如benchmark什么意思,在核心數量減半的情況下,找出應用程序的最佳運行狀態。基于此,評估核心數與其他關鍵因素(如所需內存量、當前運行的應用程序數量、軟件更新或服務包等)如何協同,以實現服務器性能的最優化。需留意,任何變量調整均需通過額外實驗來驗證。
基準測試需在一致的環境條件下實施,唯有如此,方能確保比較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七、測試數據的實際用途/意義
在掌握系統性能的基準值作為參考依據的同時(因為性能問題發生后,對系統性能基準的了解變得尤為困難),
2.識別系統或環境的配置變更對性能響應帶來的影響
3.為系統優化前后的性能提升/下降提供參考指標
4.觀察系統的整體性能趨勢與拐點發生,及早識別系統性能風險
八、的重點
基準測試的核心在于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具體可以從以下角度展開:
挑選恰當的測試軟件,確立適宜的測試流程,并明確需要驗證的系統性能標準。
挑選多樣化的測試手段,對測試成效進行細致比較,最終選取那些既穩定又能真實反映系統性能的數據。
3.多次執行測試,收集大量的測試數據集和指標;
4.從不同維度解讀分析數據,生成報告。
九、的局限性
基準測試并不能完全取代優秀的設計,無論是混合存儲系統還是全閃存陣列,只要它們能夠準確補充存儲需求,終端用戶便能夠享受到足夠高的IOPS性能。即便后端磁盤的性能可能有所不足,導致緩存出現不平衡的情況。鑒于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每個存儲層的性能,以此來彌補這些缺陷。
在混合存儲的情境下,我們必須關注性能上的潛在弱點。因此,對于那些不需要快速讀取的數據,宜將其存放在較為穩定的后端磁盤系統中。例如,當后端采用15000轉的磁盤時,即便前端緩存容量適中,對性能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全閃存陣列的衡量與評估更為便捷,因為無需考慮不同存儲層級間的關聯。此時,必須掌握SLC與MLC兩種閃存技術的差異。盡管MLC的速度不及SLC,但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即便如此,它的性能仍遠超傳統硬盤。在眾多應用場景中,MLC可能就足以滿足加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