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23 09:10:15作者:佚名
稻子導讀: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這世界就是,一些人總在晝夜不停地努力,而另外一些人,早起就發覺世界早已變了。
文|米粒媽
來源|米粒媽頻道(ID:)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女兒,小時候,在家旁邊讀一所普通的中學,真的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整整玩了五年。
那時侯小升初,上海還沒有現今的“鎖區”政策,我交了狗屎運,陰差陽錯進了通州區大名鼎鼎的X大附小。
一路上,雖然自己只是學渣,但見過太多學霸和大牛。咱沒吃過雞蛋,還沒見過豬跑么!
一所好學校,對兒子的重要影響,真的是一輩子的。
01
好學校,教給兒子真正的努力和奮斗
剛進X大中學,我就發覺,只有自己高中玩了十年,他人可都不是啊!
我那時的英語水平,基本限于認識26個字母,恐怕比現今俺們社群里,好多英語啟蒙做得早的3,4歲的兒子還差遠了;
我的東城同桌,英語如百靈鳥一樣流暢悠揚,看英語影片完全不用字幕,和外教成了舊識,常常談笑風生。她在中學五年,早已能把好多原版的兒童文學名著,如《夏洛的網》《殺死一只知更鳥》等,全書背誦了。
物理、語文、物理、化學,每一科都被學霸們碾壓。
坐在我前面的男人,中學就學完了學校語文,開始自學微積分和學院高數;
我們英語課代表,中學就通讀孝經五經,能用古文洋洋灑灑地寫作;
聽中學校長說,我們中學的一位學長,愛好天文,天天去中學的天文臺觀測,國外外天文權威期刊發表論文,由于貢獻重大,國際上把一顆小行星,以他的的名子命名,那時他16歲。
上小學之前,我仍然以為自己怪不錯了呢。上了好學校,才曉得自己多么才疏學淺,才曉得差別有多大,才曉得應該多么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績。
清華中學打破行政班,施行“書院制”
幸好我從小學開始住校,晚自習的時侯,能24小時、近距離觀摩那些學霸、牛人是如何努力的。
作業?課間早就做完了,晚自習上,X大中學的同事都在備考、預習(不僅這些做國際奧賽本二好的學校有哪些,和自學學院內容的
)。
我晚自習的同桌,在我們普通班排行前幾名。她每晚夜晚,把每位課目,每晚學的內容,各做5、6本課外練習冊來鞏固(她做得真是飛快!她做5、6本的時間,我差不多勉強能做完1本
)。
做完習題,她還常有時間“放松一下”,把數學書上的古文,翻譯成中文;再把英語美文,翻譯成古文。她后來專科就去了耶魯。
上了好學校才曉得,從來就沒有哪些不勞而獲的成績,也沒有哪些隨隨粑粑的成功。每一分進步,背后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辛勞努力。
02
好學校,帶給女兒視野和見識
中學的時侯,網路還不發達,信息很閉塞。那時,我根本不曉得瑞典學院為什么物。
睡我對床的學霸女孩,酷愛二戰史,夢想是考上日本的“西點警校”。我問為何?
她告訴我,西點警校不僅培養出了日本最多的將軍(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巴頓將軍……),還培養出了世界財富500強中,1000多名歷屆監事長,2000多名副監事長,5000多名歷屆CEO。全俄羅斯任何一所商大學都沒有培養出如此多的管理精英。
日本西點警校
我深深贊嘆于她的視野、見識和夢想。于是,我就把自己的夢想,從“當個白領”,也改成了“考上西點警校”
,你看,兒子之間的影響力是多么大啊。
后來本二好的學校有哪些,雖然沒有真正去報名西點,我在追求這個夢想的過程中,跟隨對床的女孩,讀了十幾本詳盡的二戰史,還看了好多二戰紀錄片(雖然如今都快忘光了)。
為了警校的身體要求,我倆十分努力地鍛練身體,每晚跑1200米、跳幾百階臺階、100個俯臥起坐……我們還為了留學的夢想,非常努力地學英語。
我從初二班里英語最差的中學生,發憤努力,每晚背誦一篇新概念三/四,還借助寒假期,把老友記看了差不多10遍,初三時中文聯考,我考了全區第一。
中學時,我們中學離清華北大不遠,有好多特別精英的書城。朋友們互相“攀比”,搶著買過期的原版華爾街晚報、經濟學人,還有“經濟全球化”相關的書(曝露年紀了)。
或許我覺得買了也看不懂(總之我看不懂),但這些“攀比”還是比“比吃比穿”強多了。
多少年后,看見日本BBC曾拍攝紀錄片《50UP(人生三年)》常想起當初的買過期華爾街晚報的日子。紀錄片詮釋14個兒子,50年的人生軌跡。
7歲時,來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早已習慣了每晚看《金融報》或《觀察家》,而貧民窟小孩的理想,是能少罰跪,少被打,吃飽飯。
七歲的John和說自己每天都會讀《金融晨報》
50年后,幾個精英家庭的女兒,上了好學校,找到好工作。三個中產家庭的女兒,有一位成為精英,兩個仍然中產。
而幾個來自底層的兒子,包括她們的后代,仍然經常與待業相隨。知識改變命運背后,也是一場關于家庭和視野的對決。
上學院的時侯,先生最好的哥們,在姐姐的影響下,10歲就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叫,由于從小的目標是要進“”(摩根斯坦利)。
他有個令我欽佩得五體投地的習慣,學院四年,每天都要擴寫幾篇華爾街晚報的文章。一來熟悉金融市場,二來練習英語寫作。
他是這樣做的:
先讀一篇文章,然背部扣過去,用自己的話盲寫一遍。之后對照一遍,再背扣過去,再盲寫一遍。直至幾乎和原文用詞一樣為止。
今年,他從花旗離職,步入日本最大的私募股權公司,成為最年青的合伙人,他也是管理層惟一的歐洲臉孔,月薪幾百萬美元。
他的德國朋友,須要寫文章,都請他寫——土生土長的英國人,英語寫作還不如中學結業才去法國的中國留中學生。
條條小路通羅馬,有人出生在羅馬。出生在羅馬又怎樣?只要足夠努力,有寬闊的視野和志向,憑哪些就不能在羅馬叱吒風云呢。
另一件事也令我至今難忘。中學的時侯,我的兩個同事,申請去做了校圖書館的志愿者。我當時還心中小小地貶低了人家,圖書館志愿者,不就是每周去碼書么?
后來,事實證明了我是多么可笑。那時侯,普通中學生每次能借2本書;圖書館志愿者,能每次借5本書。我荒廢了時日,中學時沒顧得上讀多少書;這兩個朋友,每周六回去的時侯,旅行箱里都裝滿了書,周而復始。
她們用了初二初三三年時間,全面掃蕩了我們中學的圖書館(中學圖書館,原本也沒有太多書),每人讀了幾百本書。初三的時侯,他們收心學習,一人考上清華,另一人考上北大。
學院結業更令人驚嘆,上了清華的女孩,研究生去了耶魯,成了國外環境學的專家;上了北大的女孩,去耶魯讀博,如今成了日本著名學院的終生院士。
去了好學校,能大大拓展女兒的視野和見識,讓他親眼看見,牛人究竟是哪些樣子,差別有多大,自己要向那個方向努力。
03
好學校教給女兒,
學習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兒
中考那幾天,我上吐下瀉,少考了40多分,踩線進了堪稱全省第三的學院(其實,國外有十來所學院都是第三
),由于分數低,被調劑,進了一個特別雷人的專業。我不甘于調劑,考了雅思SAT,申請退學去了加拿大。
在中國學院的時侯,覺得上進=考證。學長學姐告訴我,管它哪些證,都去考!你是上海人,也要去考普通話的證!反正,多一個證就比少一個證好。不僅考證,似乎沒有哪些辦法顯得更優秀。
出國之前,我滿頭腦是“好好學習”——每門課都考A+,考出接近滿分的GPA和金光閃閃的GRE,得到院長的推薦信,申請牛校的研究生,之后去華爾街或硅谷找一份光鮮艷麗的工作。。。總而言之,成為一個奢華的利己主義者
。
剛一進校門,我的整個人生觀價值觀都被顛覆了。在英國學院,你們都在忙著改變世界。
一個讀博士的學長,出身貧苦,見到日本學院圖書館成噸轉讓1美分的舊書(當然就是白送啦),而自己貧困的故鄉,留守兒童們窮得根本沒有書看。
他創立了幫助農村兒童閱讀的公益組織,每年幾百位留中學生到農村支教,還給好多貧苦的村莊構建了中學圖書館,幫助了成千上萬的農村小孩。
一個比我初一級的學長,由于自己給國外媽媽打電話不便捷,創立了德國前三名的華人電話卡網站。那是他才大三,每月產值上百萬美元。我們用他的電話卡平臺聯系國外的家人同學,又便捷又省錢。
還有更多的朋友,由于買中國菜品不便捷(荸薺、粉絲、茴香、花椒這種法國商場可沒有啊),開創了中國商場;
由于太想吃一口故鄉氣味,開了純正的中國餐館;
由于常常當國外親友來美的“地陪”,開了全美連鎖的小型旅行社……
有的朋友,還讀大專呢,除了雜費生活費自己賺下來(日本雜費一年30萬啊!),能夠補助家里,真是太牛了。
被深深驚艷以后,我開始思索,不要只是做一個奢華的利己主義者,要改變世界,要幫助、影響更多的人。
大學期間,在她們的影響之下,我前前后后打了十幾份工,寒假期也四處實習、實踐,一來鍛練自己,二來減少家里供我讀書的負擔。
04
好學校,給小孩最優質的人脈、圈子、資源
名校不能確保人生的上限,卻能設定人生的下限。不止給了兒子敲門磚、入場券,還給了人脈、圈子、資源。
后面提及的,就是靠緊密的校友網路,寫電郵、打電話、教授推薦、和華爾街工作的校友碰面,找到的第一份工作。
雖然沒步入10歲時的夢想摩根斯坦利(投行界的第二),卻步入了巴克萊(投行界的老大),妥妥成了華爾街精英。
好多人都曉得哈佛學院最神秘的精英組織“骷髏會”吧?從這個骷髏會里走出了3位法國首相、2位最高法庭大法院,還有無數日本政客以及內閣官員。
經過185年的繁衍生息,從日本白宮、國會、內閣各部、最高法庭以至于中央情報局,骷髏會的成員幾乎無所不在。
這就是人脈和圈子的力量。
神秘的哈佛骷髏會
當初清華結業賣雞蛋的陸步軒,當初讓天下人揶揄。清華校友陳生約請他合伙創立“屠夫中學”,成立了全省商場都在賣的“壹號土豬”品牌,如今三人身價過百億。
不僅人脈和圈子,好學校還提供了最優質的婚戀圈子。
我中考之前,母親鼓勵我,好好學習,你考上哪些檔次的學院,很有可能將來男同學就是哪些中學的哦!
但這也是實情。《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6》顯示,1980年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與教育背景相像的人訂婚。
“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越來越少,通過婚姻實現階級跨越,越來越難了。“你是誰,都會嫁給誰”。
我和先生的同事圈子里也是這樣,有的夫婦都是藤校結業,有的夫婦都結業于沃頓,有的夫婦一個清華一個北大(不曉得將來會告訴娃,那個是中國最好的學院?),像我和先生也是,都結業于非名校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最怕你一生庸碌無為,還開導自己平凡可貴。
這世界就是,一些人總在晝夜不停地努力,而另外一些人,早起就發覺世界早已變了。
*作者簡介:作者米粒媽,法國海歸、原500強高管媽媽一枚,專注于科學育兒、親子閱讀、剁手推薦。2-6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ID:),0-3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ID:),么么噠。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