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7 17:12:06作者:佚名
六月中旬,四川省公布了關于普通高校招生改革的詳細計劃。通過這份文件,相關人員了解到,這次調整涉及了多個關鍵環節,包括考試科目的設置、學生分數的計算方法以及最終的錄取流程。依照革新藍圖貝語網校,二零二二年發端大學入學考試綜合變革,二零二五年全面鋪開,構建區分選拔、整體衡量、多種入學的大學選拔體系,完善保障均等、精準甄選、嚴加管控的大學選拔機制。
從2025年開始,四川省的高考制度將進行調整,不再區分文科和理科。新的考試模式將采用“3+1+2”的結構。其中,“3”代表語文、數學以及外語這3門必考科目。而“1”則是指首選科目,學生需要從物理和歷史這兩門課程中自行決定選擇哪一門。至于“2”,指的是再選科目,學生可以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和生物這四門課程中自主挑選兩門進行考試。
那么,所謂“新高考”具體有哪些變化?大學招生是否會因此調整?中學教育又該如何適應“新高考”?省教育廳方面的人士給出了說明。
“新高考”怎么考?
與傳統文理分科有何不同?
“新高考”到底怎么考?依據《方案》,四川省的高考制度將不再區分文科和理科,而是采用“3+1+2”的新模式,具體內容如下: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科目將作為全國統一考試科目進行考查,外語科目包含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這六種語言;首選科目要求考生在物理和歷史這兩門學科中自主選擇一門來學習;再選科目則允許考生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這四門學科中自主挑選兩門進行學習。
考試計劃中,語文、數學及外語這三項全國性統一測試,與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六項選考科目,均安排在每年六月舉行。外語科目的測試包含聽力與筆試兩個環節。當條件允許時,外語科目將給予考生兩次應試的機會。
當前高考制度下,考生的分數構成包括語文、數學、外語這3門全國統一筆試科目的得分,以及3門選考科目的分數,總分設定為750分。語文、數學、外語這3門國家統一測試科目的分數都是150分,合計450分;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各3門,首選科目按實際分數計算,再選科目按等級轉換分數計算,每門分數都是100分,合計300分。等級轉換的具體計分規則另外公布。
那么高考采用“3+1+2”方式與舊式文理分類有何不同?根據說明,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這種選拔模式在目標設定上存在差異。它既彰顯了物理和歷史兩門學科的關鍵地位,又回應了大學各學科領域對于人才選拔的不同標準,同時還強調了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致力于提升其綜合能力。
第二種情況在于科目搭配存在差異。所謂“3+1+2”方案,考生能夠依據自身喜好、志趣、能力以及計劃申請的高校與專業的錄取標準,同時兼顧高中教育機構的資源情況,從十二種搭配方案中進行自主決定,從而擴展了考生的選擇空間。傳統文理分科僅限于兩種固定的搭配供考生挑選,文科生只能挑選政治、歷史、地理這三種固定搭配中的其中一種,理科生只能挑選物理、化學、生物這三種固定搭配中的其中一種。
第三,測試科目存在差異。在“3+1+2”體系下,參與全國性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這三種科目時,考生不受文理科限制,所有人的測試卷面完全相同。而按傳統方式文理分類的數學考試,其試卷的題目構成和測試難度則有明顯不同。
學生怎么“選”考試科目?
高校錄取會有什么變化?
當前高考改革已實施,考生及其家人最為關心的,是關于“1”和“2”這兩個選項中的學科如何進行選擇。依據《方案》規定,高等院校需依據自身辦學方向及專業人才培育對學生學科基礎的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六門普通高中水平考試科目中,針對不同招生專業或專業類別,合理設定考生報考的首選與再選科目,并需提前向社會公布這些科目要求。這表明2025高考理綜全國卷1,考生及其家人需要持續留意目標高校及學科的入學條件,并且應當盡早著手進行個人未來發展設計。
今后大學招生途徑、報考方案會有怎樣調整?這方面家長必須留意:
根據《方案》,自2025年開始,高校招生將依據物理科目與歷史科目分別制定計劃。錄取分數線將分開劃定,錄取過程也將獨立進行。采用“院校+專業組”的模式,除提前批及特殊類型外,均以平行志愿方式投遞檔案。錄取工作只劃分等級,不分階段,同一等級內依照考生總成績,按時間順序分段實施。
志愿填報方式調整如下:高考綜合改革實施后,普通高考的錄取志愿構成將主要以學校名稱加上專業組或具體專業來組合,同時提升志愿數量,以便更好地滿足考生的選擇要求。考生填報志愿時不受批次限制,會依據總成績,分時段分批次進行。詳細的志愿數量以及部分特殊類型招生的志愿安排等,會通過后續通知進行公布。
招生途徑。一般大學招生考試依據物理、歷史區分,分別制定名額,單獨劃定分數線,各自投放檔案,分本科和專科兩個層次錄取。除了提前批,考生填報志愿時,需注明學校及專業組,采用平行志愿方式統一錄取。
新聞多一點
除了高考
還有一個“成績”需要關注
考生家長必須留意,按照《方案》要求,自2025年開始2025高考理綜全國卷1,高等院校在錄取新生時,會結合全國統一高考分數和普通高中階段學業水平測試分數,同時還會參考學生的綜合素質情況,從中挑選出優秀者予以錄取,這表明,除了高考分數,考生家長也必須重視另一個分數——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分數。
依據《方案》,自2022年秋季起,普通高中起始年級將整體推行學業水平測試。該測試包含兩個部分,分別是檢驗基礎能力的合格性測試,以及決定升學路徑的選擇性測試。合格性測試結果將作為學生完成學業、證明同等學力以及申請普通高考的主要憑證;選擇性測試結果則成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指標。
普通高中水平測試里的基礎性測試(簡稱為“基礎測”)結果怎樣展示和實施?基礎性測試與專項性測試(簡稱為“專項測”)的差異在哪里?四川省教育主管部門有關人士給出了說明。
全省統一組織的合格考結果分為兩種,即合格或不合格。合格考各科目的通過情況,是判斷普通高中學生能否畢業、是否符合高中同等學力標準以及能否參與普通高考報名的關鍵憑證。普通高中在校生必須先通過合格考,才有資格選擇參加相關科目的選擇考。合格考各科目的分數將被記入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同時它也是普通高中學校進行課程安排和教學質量評估的重要參考指標。
具體來說,合格考和選擇考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區別:
考試意圖存在差異。合格考試旨在評估所有高中生是否滿足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設定的基本學習標準,此可視為“鞏固根本”;而選擇考試則是在“鞏固根本”的基礎上,著重展現不同學生個體在學科學習上的特殊才能,這可理解為“彰顯特點”。
其次考核內容并不相同。合格性考試囊括了國家課程方案中所列的全部學習領域,諸如語言文字運用、數量關系分析、外文聽說能力、政治理論素養、歷史人文素養、地理空間認知、物理科學探究、化學實驗操作、生物生命認知、信息科技實踐、通用技術能力、藝術審美體驗、體質健康測試以及美育熏陶等十四個方面。選擇考試時,學生需依據個人愛好、理想、長處,同時考慮高校錄取標準及高中教育資源配置,先從物理和歷史這兩門學科中自行決定學習其中一門,然后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這四門學科里,自主挑選兩門進行學習,最終確定的三門科目共同構成考試內容。
第三點在于測試內容存在差異。合格考試涉及的科目范圍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以及各學科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必修部分內容設定;而選擇考試涉及的科目范圍則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以及各學科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必修部分與選擇性必修部分內容的整體要求確定。
第四點,成績的展示方式存在差異,合格類考試科目結果僅標明“達標”或“未達標”。此類考試成績具備永久適用性。在自主選擇類考試中,首選科目的得分直接按實際分數記錄,而補充選考科目的分數則采用等級換算形式標示。自主選擇類考試的結果僅限于當年使用。
考試時間存在差異。合格考安排在高中課程結束后進行,首次舉行于高一學年終止之時,高三學年首段完成。若應屆生考試未達標準,可在校內參與補試。選擇考從2025年開始推行,每年舉行一次,具體時間緊接全國統一高考之后確定。
另外,對于參加考試的人員范圍,普通高中就讀的學生都必須參加合格性考試;高中教育體系里的其他學校的學生以及社會上的個人也有資格報名參加合格性考試;那些已經拿到高中階段或者以上學校畢業證書的人,不需要參加合格性考試,可以直接被看作是符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報名資格。而選擇參加的考試對象,是那些滿足當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要求,并且已經提交了報名手續的人。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趙子君
制圖 申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