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0 17:03:51作者:佚名
近期,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的偉倫經濟學教授、經濟系主任宋錚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公布了關于《港人北上消費:規模、目的地及消費特征》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通過深入分析香港政府統計處提供的數據,得出結論:港人在內地的消費并未對他們在香港的消費造成擠壓效應。此外香港中文大學官網,研究還揭示留學之路,港人在內地的消費活動主要圍繞生活服務領域展開,而他們在香港的消費則主要集中在零售和餐飲行業。
研究表明,香港居民在內地的消費活動,已從過去主要集中在大灣區及一線城市,如深圳、廣州等地,逐漸蔓延至其他區域,包括灣區內的二線城市中山、江門,以及北方的重慶、長沙等城市,跨境消費市場正逐漸實現一體化。與此同時,香港居民北上的熱潮以及支付手段的便捷化和普及化,也引發了顯著的消費外溢效應。
據調查,本研究主要依托資深用戶所構建的數據模型,對消費行為進行了深入分析。該模型所覆蓋的活躍用戶數超過450萬,作為香港最早提供跨境服務的電子錢包,其數據揭示了超過三分之二香港居民的內地消費傾向。
研究進一步表明,依據官方統計數據,香港市民赴內地旅游的頻率在去年已回升至前的水準,同時,香港人在海外消費占整體消費的比重在疫情前后基本保持穩定,這反映出香港市民在內地的消費并未對他們在香港的消費造成擠壓效應。
宋錚指出,與公眾普遍看法不同,官方統計數據表明香港中文大學官網,香港居民赴內地消費并未對本地消費市場造成壓力。
此外,報告的數據分析揭示了港人在內地與香港的消費習慣存在顯著不同。在內地進行過交易的那部分被稱為“資深”的用戶群體中,他們在內地的總支出中,服務業占據了將近一半的比例,而零售業的占比則僅為28%。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那些頻繁前往內地的“資深”用戶在香港的消費,主要集中在零售和餐飲領域,分別達到了58%和29%,而服務業的占比相對較低,僅有12%。對港人在內地所進行的消費服務進行細分,可以發現生活服務領域的消費占據了超過八成比例,這一部分涵蓋了健康美容、按摩以及各類個人服務項目。
宋錚指出,觀察支付平臺的數據模型可以發現,港人在內地的消費中,服務業的支出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幾乎接近一半,這與他們在香港的消費習慣有著顯著的差別。因此,港府有必要關注本港服務業所承受的壓力,并針對這一情況對相關行業和從業人員提供支持。另外,隨著跨境消費市場的逐步一體化,內地服務已經成為了港人消費選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消費范圍也從原先的大灣區和一線城市,逐漸擴展到了全國各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