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1-04 11:04:40作者:佚名
為更新全體教師的教育理念柳州市一中,推動高中教育方式改革,落實“三新”改革要求,推進“五新”建設,我校召開“三新”改革背景會2024年2月22日 在教育理念變革主題論壇下,北京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副教授、副主任朱宏與職業教育研究室家庭教育項目負責人樸書玉教育學院組應邀來校指導。論壇包括上午全體教師師資培訓和下午主題座談會兩個部分。
蔣俊峰副校長主持開幕式
01專題講座
上午,朱紅教授為全體教師進行了“新時代教育模式改革:偉大職業教育促進自我驅動成長”培訓。我校全體教師、學校領導及柳江中學、融水中學中層干部代表參加。
【專家簡介】
朱宏,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副教授,北京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相關工作委員會教育中心職業教育專委會主任。研究領域包括大學生發展、青少年發展、職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家庭教育等。曾獲第九屆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優秀研究報告二等獎、第六屆、第四屆國家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北京大學優秀德育獎和優秀班主任等多項獎項。
蒲書玉,北京大學學士、碩士學位,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職業教育課題組家庭教育項目負責人,高級家庭教育導師、心理咨詢師。
講座現場
朱教授結合生動真實的案例,從學生發展的核心問題、解決問題的中國做法和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的講解。大職業教育支持每個生命不斷體驗,構建和諧而又不同的生命意義,創造真實生動的生活。朱教授強調,教師要積極營造孩子的需要感,努力構建快樂的學習共同體,為孩子創造溫暖、支持的教育環境。
柳州一中、柳江中學、融水中學領導及教師代表與專家合影
本次講座進一步加深了一線高中教師對學生發展核心問題的認識,啟發教師對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培根塑造靈魂、啟迪心靈、滋養心靈,這應該是我們一線教師的教育目標。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和教學技能,注重培養創新人才,積極參與“三新”改革,努力讓每一個學生成為自己、成就自己。
02 主題討論
下午,朱紅教授、蒲淑玉老師與我校三所學校領導、中層干部、骨干教師代表舉行了主題座談會留學之路,圍繞“新形勢下的教育模式改革與大職業教育”進行了深入討論。高考背景》。我校展示了近年來實踐的職業活動典型案例,專家對提升課程活動“職業風味”進行“一對一”針對性指導。隨后,學校領導和教師代表就教育實踐中常見的教育問題積極向專家提問,專家結合理論和實際案例進行了詳細解答。朱教授和樸老師親切、熱情、內容豐富地解答了大家的提問,讓與會的領導和老師們受益匪淺。
朱紅教授發言
我校展示典型職業活動案例
融水中學副校長羅文全提問
樸書玉老師發言
這一系列培訓和座談活動更新了教師教育理念,構建了教師大職業教育觀,豐富了教師學生發展指導知識,加強了學校師資隊伍建設。
03 老師的感悟
柳州一中學生發展指導中心主任、心理老師鄧璐:上午朱紅教授的講座讓我了解了“大職業教育理念”。只有觀念的更新才能導致行為的優化。我們要學會放下面具,真誠地面對孩子,通過構建快樂學習共同體,創造真實生動的生活。朱教授的講座讓我進一步理解了“人人有事業,人人都是導師”。下午的座談會上,朱教授和樸老師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熱情、親切地回答了我們的問題。每個問題都有反饋,每個案例都有指導,讓我們對兒童成長指導和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次論壇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理論知識,也為我們的實踐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柳江中學學生發展中心主任、數學老師楊毅:朱紅教授在講座中介紹了大職業教育的理念,讓我重新思考如何幫助孩子潛移默化地體驗和規劃職業生涯,做一個有前途的人。做好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工作。終身教育支持每個孩子不斷獲得生命體驗,構建和諧多元的生命意義。座談會上,朱紅教授與我們分享了很多職業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實踐經驗,啟發我們充分利用現有的家校社區資源,為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提供有效指導。學生。
融水中學教務處處長、生物老師董建年:我有幸聽了朱宏教授的講座,受益匪淺。朱教授結合真實生動的案例,分享了新高考背景下促進學生自我驅動成長的職業教育。這讓我認識到,作為職業導師,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生活狀態;其次柳州市一中,真誠地面對學生,創造更多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不斷走進學生內心。第三,回應學生的需求,多做一些積極的鼓勵,增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為“構建快樂溫馨的學習共同體”而努力。
柳州一中一年級政治科目備課組長饒軍:在與朱教授的交流中,我體會到要關注高度敏感的學生,注重探究背后的心理原因行為沖突。面對特殊學生,老師和家長要學會真誠地認可和欣賞他們,注重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讓他們在經歷中學會自我總結和自我認識。朱教授還強調,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反思,學會“閉嘴”,嘗試尋找新的親子溝通和交流模式,幫助孩子走出目前的困境,更好地成長。
柳州一中地理教研組組長胡丹:朱教授最讓我感動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孩子能感受到多少你的愛。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總覺得自己給了孩子和學生很多的愛。然而,有些愛的方式可能是錯誤的,孩子和學生感受到的愛變成了壓力。這種愛是無效的。所以,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需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看看我們的孩子、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愛!
柳州一中三年級副主任、英語教師 彭偉明:座談會上,朱教授非常熱情地給我們提出了很多關于職業教育與學科融合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對我以后的學習也有指導意義。未來的學生。職業+學科一體化的教育教學活動指明了方向。其次,朱教授通過親身經歷向我們強調了家庭教育和家校共同教育的重要性,并介紹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班主任解決帶班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困難。
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