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5 16:05:38作者:佚名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環球時報記者 陳青青】根據香港頭條日報網9日刊文,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當天公布了《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顯示香港此次位列全球第4位,較上一年度前移了5個名次,創下了歷史最佳成績,同時也是亞洲地區的頭名。
依據《2025年全球人才指數》,榜首依次為瑞士、盧森堡和冰島,香港緊隨其后排名第四。亞洲其他位列前十的國家或地區還包括新加坡和阿聯酋,分別位列第七位和第九位。報道指出,香港在三項人才競爭要素上,連續第二年實現提升。在各項評比中,"魅力指數"的位置前進了8個名次,達到了第20位,"準備情況"和"資本投入及拓展"的名次也各自提升了1個名次,分別來到了第3位和第12位,表現相當不錯。在各個具體指標方面,香港的自然科學領域畢業生比例仍然穩居世界首位,金融操作能力排名上升到了世界第3名,同時,企業主管薪資水平和管理學科教育成效均位列世界第5名。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透露,香港人才競爭力在全球的排名較上一年度前進了五個位次,較前一年度更是提升了十二個位次,這反映出香港特區政府在教育及人才培養工作上的持續投入。他強調,香港是全世界擁有五所以上大學躋身全球百強的城市,并且表示,香港的頂尖學府在不同學科領域里培養出了世界級的科學家和研究型人才。特區政府發言人透露,香港在由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公布的榜單上位居亞洲首位,這表明特區政府在教育、創新科技以及吸引人才等領域的策略方向正確,并且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提及,當局著力塑造“港留學”形象,不斷加大教育投入,鼓勵學校持續改進提升,利用頂尖高校的長處,協助院校增加招生并提升質量,另外實施助學金等多項具體舉措,全面吸納海內外杰出人才和栽培本地專才,加強香港作為全球高等教育中心的地位,響應教育發展戰略。
香港的經濟學者梁海明,擔任絲路智谷研究院的負責人,向《環球時報》的采訪人員表示,香港這次的排序,突顯了香港在全球化新時代時展現出的堅定戰略布局和全面的競爭能力。往后,香港將在經濟進步和跨國合作上,承擔更關鍵的任務。從培養教育強國的目標,到融入全球創新體系的環節,香港正以包容和面向未來的態度,促進區域與世界間的緊密聯系。
據香港文匯網消息,"留學香港"活動推廣效果十分突出。最近在香港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一次會議上,香港教育局負責人蔡若蓮表示,外地學子人數從2022至2023學年時的5萬4千5百人,增長到了2024至2025學年時的7萬9千3百人。
香港大學理學院院長周強透露,今年9月前,理學院招收了281名非本地學生,這其中包括75名海外學生和206名來自中國內地的學生。香港浸會大學透露,今年新學年大一學士學位課程的非本地生申請已超過1.3萬份,其中大約640人被錄取全世界最好的大學,相比去年增加了33%,錄取的學生來自30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香港理工大學本年度受理的非本地學生入學申請超過二萬一千份,刷新了以往的最高記錄。香港科技大學透露,迄今為止他們收到的非本地本科申請量將近兩萬份,也達到了歷史峰值。
香港頭條日報網另有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哈佛大學展開一連串攻勢之后,香港八所教資會資助的高校紛紛行動起來,試圖招攬那些受到波及的學生。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于5日公開表示,目前這八所高校一共收到了超過一千三百個相關咨詢,并且已經向超過八十名受影響的學生發出了入學許可。
香港勞工及福利部門表示,諸多關乎人才競爭力的指標表明,眾多專業人士被香港的商業環境所吸引,公司雇員在本地工作的熱情高漲,人才離開本地的現象對香港整體競爭力的削弱作用正逐步減弱全世界最好的大學,公司對于提升員工技能的投入也愈發強烈,這種狀況正是令香港能夠持續吸引專業人才的關鍵所在。香港人才在全球的排名持續攀升,有力地證明了各項爭取人才的政策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果。統計資料表明,到今年八月尾,香港所有外來人才項目總共接到超過五十二萬個申請,其中超過三十五萬個獲得批準,在那個時間段里,通過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來到香港的人數超過二十三萬。香港政府方面表示,樂于見到杰出的外來人才和他們的家人繼續在香港安家,增加勞動力供給,有助于改善人口構成并補足人力資源不足,為本地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活力。
梁海明談到,香港在對外交流和國內發展中,應承擔更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要向世界輸出優質的服務和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吸引更多國際性的資源和技術扎根此地,通過具體行動,為國家進步提供才智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