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3 16:12:18作者:佚名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近些年著力宣傳“求學香港”這一概念,著力將此地建設成為全球性教育中心,同時美國最近曝出哈佛大學限制招收外國學生的消息,估計到港深造的學生數量將持續增長。對于初次抵達、對香港情況還不了解的外地學子來說,解決住處問題是個重要事項。香港發展局和教育局在21日宣布了“城中學舍計劃”,倡導社會將商業大廈改造成學生居住的場所,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宿舍的供應量。
非本地學生宿位短缺超4.76萬
香港《經濟日報》于21日披露,香港發展局聯合教育局,宣布從當天起開始受理“城中學舍計劃”的申請,簡化審批流程,酒店和商廈無需經過復雜的手續,即可改建成學生住所,此舉旨在加強香港作為全球教育中心的地位。特區政府發言人透露,政策目標在于打造一個明確、簡便、符合規定且經濟高效的執行體系,另外,當局將實施多項舉措,以保障宿舍滿足特區政府的相關標準。
香港文匯網于22日發布消息,計劃參與該項目的開發商或主辦方,需要填寫規定表格向教育部門提交申請,申請材料必須符合要求。根據“城中學舍計劃”的相關規定,學生宿舍僅提供給指定學校的學子使用,最多允許十分之一的床位提供給學校工作人員。現階段具備申請資格的高等院校共有31所,其中包括8所公立大學、職業訓練局以及多家私立學校。另外,原先在改造前被允許不計入整體建筑用地的設施,例如停車場等,可以繼續享受這項豁免,方便開發商將其改變為居住功能空間,諸如健身場所、學習區域等。
去年十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執政期間發布的第三份施政文件里闡述,計劃推動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并致力于塑造“在香港留學”這一特色項目形象。一項舉措涉及將政府資助高校招收外地學生的比例,從百分之二十提高到百分之四十,為此2025年上半年將啟動“宿舍試點項目”來擴充住宿容量,同時在項目設計、土地使用、建筑許可等環節簡化流程,支持商業機構通過投資和私有化途徑改造酒店及相關商業建筑。
香港大公網于今年五月報道,香港教育局計劃在往后幾年內,逐步將本港高校宿舍數量提升至五萬個,然而現階段宿舍仍然不足。依據立法會相關資料,到二零二三年九月,香港的資助大學能夠提供大約三萬七千六百個宿舍名額,但同年非本地學生的數量達到六萬四千人。有研究機構先前指出,二零二三至二零二四學年,香港非本地學生面臨的宿舍不足問題,超過四萬七千六百個名額。非本地學生名額的限定從二十個百分點提高到四十個百分點,將來預計會多出大約一萬五千七百個住宿需求。即便到二零二七年間可能有將近七千九百個新的大學宿舍房間可以提供,整體上還是至少缺少五萬五千四個。
吸引外地學生來港的關鍵因素
學校宿舍對外地學子選擇香港至關重要。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向港媒談及相關情況,指出若高校不提供住宿,留學生需自行承擔高額的校外租房費用,同時也有可能因為居住在校園外而失去融入本地社區的機會。宿舍的功能不止是提供住宿,它還是推動文化交融的關鍵場所,同學們在一起生活,能夠幫助來自不同文化環境的人互相交流,增進理解。關于住處不足的原因,吳寶城指出主要有兩個關鍵因素:首先,香港土地資源匱乏,市中心地價昂貴,香港城市大學、浸會大學、理工大學等位于市中心的高校,難以獲得土地用于擴建宿舍,部分學校只能將宿舍建在偏遠地區,比如城大馬鞍山宿舍;其次,部分大學的規劃不夠長遠,香港學制由三年改為四年,加上國際學生和研究生數量急劇增加,但相應的宿舍建設卻未能及時完成,造成供應與需求不匹配。吳寶城指出,住宿資源緊缺造成兩方面不良后果,首先,留學生因為要承擔高昂的居住費用,還要忍受交通不便,同時缺少與本地學生交流互動的環境,所以對香港高校的向往程度降低;其次,本地學生也受到影響,部分宿舍被優先安排給留學生,導致本地學生獲得住宿的機會變少,居住時間也相應縮短,由此引發了對校園公共資源被稀釋的憂慮。
把酒店改造成學生住所,大家普遍認為可行。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及顧問咨詢部董事湯卓軒最近說,香港特區政府傳出政策上取消限制、放寬的消息后,該公司立刻收到很多詢問,想了解他們的商廈能不能改造,主要是整棟或半棟的業主,將來也許會有投資者參與市場;改造的對象以靠近大學的乙級或丙級辦公樓為主。他講明,商場改建宿舍的花費大概每平方英尺是一千五至兩千港幣,最短也要花六到十二個月。根據香港頭條日報網消息,學生宿舍的租賃費用通常受地段、房齡等因素制約,一般而言,兩個人合住的床位每月花費大概在六千到七千港元之間,也有部分費用高達八千到九千港元;而單間的平均月租大約是一萬二千到一萬三千港元,最昂貴的能達到一萬五千到一萬六千港元,從這里可以看出學生宿舍具備一定的增值空間。
辦好學生成長的第二課堂
港臺媒體指出,由于學生宿舍數量嚴重短缺,眾多學子轉而租住私人住宅。七月份正值租賃高峰,香港大學周邊的堅尼地城地區,成為眾多求租者青睞的居住地。中原地產資深高級區域營業經理沈興和表示,當前堅尼地城區大概有100個出租房源,通常7月和8月是學生租房的高峰期,不過內地學生早在4月和5月就著手了解行情,香港大學周邊的房源特別緊俏,有些學生甚至提前兩三個月就準備租住。美聯區域營業董事馬鴻德也透露,6月份內地學生查詢租房的數量,比5月份增加了超過一倍,堅尼地城靠近大學校區的區域,從7月到8月期間房源會非常緊缺,預計每三個租客會爭奪一個出租單位。然而,居間人偶爾也會運用一些宣傳策略,目前在香港大學就讀的內地學生劉可怡講述香港浸會大學研究生,她去年從考慮找住處到最終選定僅花費了大約兩天,主要原因是居間人制造了一種緊迫感,表示已有好幾位同學正在詢問同一個出租房。
湯卓軒表示,香港學生宿舍的私人市場現在大約有4500個位置,主要分布在紅磡和新蒲崗等區域,另外,大學能夠提供的床位有大約4.4萬個香港浸會大學研究生,正在批準建設中的床位數量約為8000個。也就是說,私人市場加上大學等機構,總共有5.65萬個床位。而在2024/2025學年,全日制本地和非本地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總人數達到19.2萬人,因此可以看出香港學生住宿資源明顯不足。他透露,往后高校會逐步擴大招生規模,估計五年后香港外地學生人數將增至十三萬到十四萬,即便當前政策放寬限制,將來名額依然不夠用。
港臺媒體分析指出,要想擴大香港教育聲譽的全球知名度,不僅要提高課程水準和學術能力,還必須在學生住處服務上下功夫,打造優質的學習環境與生活條件,從而增加外地學子畢業后在香港安家的意愿,助力香港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專才的中心區域。
香港專上學院校長陳卓禧16日發表文章指出,歐美一流學府廣泛采用的書院模式,并非僅是提供食宿服務,而是營造一個完整的人本教育環境,把生活區域轉變為學習活動與個人發展的微型社區。他強調,學生在這個緊密的集體里更容易培養學術信心和人際交往能力,借助導師指導與同窗互助,以及各類學術活動,能夠增強成員的歸屬意識和文化歸屬感。另外,讓來自各個院系的學生住在一起,有助于消除專業隔閡,縮小學問斷層。所以,學生宿舍不應僅僅提供基本居住條件,還應當借此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輔助教育場所。
香港《星島日報》指出,接下來一段時間是香港著力建設國際教育中心的極好時機。得益于“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以及中英雙語并列為官方語言的特殊地位,再加上全國領先的國際化水平,這些有利條件為香港吸引更多學生提供了條件。此外,香港的高等教育正處在蓬勃發展的階段,近期港校在QS大學排行榜上取得新成就,表明香港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能力將會持續增強。赴港求學的學子數量將持續攀升,其中不僅包含內地學子,更有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學生以及來自西方國家的學子,香港此刻積極擴充宿舍容量,此舉十分恰當,這對優化香港的高等教育環境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