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9 16:12:21作者:佚名
大河網訊 目之所及,蛛絲紛揚,柳絮飄墜,紅杏綻放,剎那間細雨飄灑,恰逢清明。時值仲春將盡清明節黑板報,暮春初臨,人文氣息與自然風光相互輝映,傳統節日和自然節氣在此刻交匯,我們迎來了清朗潔凈的清明時分。
請問何處有酒肆?童子指向杏花村。很久以前,紛紛飄落的春雨里,一位詩人遇見牧童,吟詠出流傳久遠的詩句。今年清明前,南陽師范學院教師朱曉紅挑選了農耕社會常見的牧童牧牛畫面,和她的學生們共同創作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非遺剪紙,描繪了舒適宜人的四月風光。
朱曉紅設計的清明剪紙
清明節其實是三個節日
寒食節、清明節、上巳節這三個節日合并后,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的清明節。朱曉紅告訴筆者,清明原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是古人依據農業時令、觀測天體變化而總結出來的節日。這個節日既包含祭拜先人的習俗,也包含踏青游玩的習俗。祭拜先人的習俗源自寒食節,而踏青游玩的習俗則來自上巳節。
春秋時代,為了追念晉國那位忠誠正直的臣子介子推,設立了寒食節,當時會在農歷三月開展用木鈴宣布禁火的儀式,遵循古代改換火源的習俗,寒食節期間禁止生火做飯,只能吃預先準備好的食物。后來,這個節日慢慢增添了更多活動,比如祭拜先人、玩秋千、踢球和斗雞等習俗。
大學生們來到焦作市武陟縣烈士陵園開展祭掃活動
朱曉紅認為,當下的清明節,祭拜先人已經形成固定的風俗活動。每逢這個節日,不管在哪里,大家都會回到故鄉追思逝者,寄托哀思,表達對祖先的懷念之情。
媒體報道,一種既可規避旅途勞頓又能維系緬懷先人的網絡祭掃形式,正受到當下許多青年及清明期間無法歸鄉人士的青睞。借助手機、平板或電腦等設備,人們得以祭奠逝去的親人,現代科技為傳統習俗注入了嶄新內涵,既可表達對故人的哀思,亦可慰藉思鄉之情,成為情感連接的紐帶。網友“看山看??词澜纭闭劦?,線上祭祖活動很有價值,借助網絡平臺,清明掃墓祭祖的文化價值被越推越遠、越拓越深。
朱曉紅為網友教授快樂小屋的剪紙
從前,家家戶戶祭奠祖墳,如今,公眾常去陵園緬懷先烈,不管是長輩還是亡者,都會自然涌現思念之情,清明傳統最根本的意義在于不忘本、緬懷先人。朱曉紅教大家制作故鄉的歡樂小屋,告誡網友們清明時節要返鄉祭掃。
人間四月正逢踏青好時節
梨花飄落正值清明時分,旅人踏青多數離城而去。這是南宋末年詩人吳惟信在《蘇堤清明即事》中所作,展現了一派動人的西湖春日景象:和風送來梨花的芬芳,清明節氣悄然來臨。眾多百姓為了賞春,紛紛走出城門,四處游賞。
春天陽光正好,外出踏青,體會春日風光,體驗與自然的融合,是清明節流傳至今的一項風俗。朱曉紅表示,清明既是時令節氣,也是法定節日,既有喜悅,也有悲傷,既有追憶,也有希望。它象征著春天的開始,意味深長又飽含暖意,人們除了在追思中感悟人生意義清明節黑板報,更要主動享受生活情趣,痛快感受生命精彩。
身穿漢服的游客在洛陽市王城公園賞花拍照
攜程應用最新公布的《二零二四清明假期出行趨勢分析》表明,河南省突然晉升為熱門旅游地點第七位,訂購數量比去年增長達五八二個百分點,其中二十世紀零零年代出生的旅客比例接近五成,同時洛陽市也位列清明期間賞花好去處前十名單之中。
清明時節陽氣上升,陰氣逐漸減弱。祭掃之后,全家可以到山林原野中游玩。朱曉紅提議清明期間安排空閑,拿起攝影器材,記錄下世間的美好景致,不要錯過窗外那蓬勃的綠色和芬芳的氣息。
在詩詞里邂逅此時節的氣清景明
古人對于清明十分重視,并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
精選數首佳作,意蘊悠長,朱曉紅向眾人推介,希望大家能在詩意的氛圍里慢慢欣賞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代詩人杜牧所寫的《清明》詩篇,在眾多詠嘆清明風物的詩作中最為人熟知,它生動展現了清明時節的冷清與悲傷。詩人想要借酒來排遣愁緒,便向一位放牧的孩童詢問前路,孩童卻指著那杏花盛開的地方。詩歌在此處突然終止,但其中蘊含的意味悠長,引人深思。詩中那個在細雨中尋找酒肆的孤獨身影,和許多去郊外賞春的人們一樣,慢慢融入了這首詩,共同構成了我們文化記憶的一部分。
《春日絕句》
宋·陸游
吏來屢敗哦詩興,雨作常妨載酒行。
忽見家家插楊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清明期間,楊柳開始生長變綠,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楊柳的這種狀態,常被形容為春天里綠意盎然的樣子。因為這個特點,清明節也被稱作“柳節”。民間流傳著多種與柳樹相關的習俗,比如折柳枝、佩戴柳條,還有將柳枝插在門口或屋檐上。古人認為柳枝具有驅趕邪祟的作用,所以人們在踏青游玩后,常常會摘下幾根柳枝來把玩,或者戴在頭上,又或者插在門楣和屋檐之間。人們希望通過這些方式,來防止蟲害和疾病的發生,保護家庭平安,遠離災禍。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時節的月夜,微風輕拂,薄霧籠罩,白居易身居綠玉欄桿與赤磚墻環繞的宅邸之中,目光所及之處,盡是春日景致,十分宜人。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春天生機勃勃,山野百花盛開。清明時節,大家常成群結隊外出,享受春日風光。田野換上翠綠衣裳,山間花朵星星點點,人們行走在柳樹濃蔭下,縱情游玩,這番景象實在令人陶醉。
微風拂過柳絮,舊友縈繞心頭。此刻,掃墓與郊游依舊是清明節的核心活動。歷經千年傳承的清明儀式里,人們領悟到要愛惜生命,要把握光陰,帶著憧憬奔赴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