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19 08:05:24作者:佚名
在先前針對北師大實驗國際部2024屆錄取情況的分析文章發表之后,眾多熟悉的朋友們紛紛向我提出請求,希望我能夠對北京十一國際部2024屆的錄取情況也進行一番剖析。經過近兩周晚間時間的努力,我收集了相關數據,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整理,終于完成了這篇報告。我力求內容詳盡、數據準確,僅供各位家長朋友們參考。
北京十一學校國際部2024屆共有240名畢業生(比去年多10人),他們共獲得184份TOP30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去年是97份),其中包括7份藤校錄取(去年為9份),13份TOP10大學的錄取(去年為12份),以及44份TOP20大學的錄取(去年為34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頂尖大學的錄取情況上,十一國際部表現尤為突出,成功斬獲2份哈佛大學和4份斯坦福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國內同類學校中遙遙領先。
備注:標注為當年全球排名前三十位的美國高等學府,相關信息經過多途徑核實。
北京十一國際部2024屆畢業生人數大約在240人上下,比去年的約230人有所增加。在早申請和常規申請階段,共收獲了184份Top30綜合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一數字是去年同期的97份的兩倍多。具體來看,早申請階段大約獲得了42份錄取,而常規申請階段則達到了142份,較去年的56份有顯著提升。此外,藤校錄取總數為7枚,比去年的9枚有所減少,而Top10大學的錄取數量為13枚,去年為12枚,Top20大學的錄取數量則增至44枚,去年約為34枚。
北京十一國際部在184枚TOP30的錄取中,M同學不僅獲得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還一并拿到了杜克大學、范德堡大學和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錄取,共4所頂尖大學;W同學則獲得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錄取,同時還有范德堡大學、南加州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以及弗吉尼亞大學的錄取,總計5所TOP30院校;另一位同樣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錄取的W同學,也同時獲得了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的錄取,共計3所TOP30院校;Z同學則收獲了斯坦福大學的錄取,并且還獲得了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以及都柏林大學學院的錄取,同樣也是3所TOP30院校。
L同學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錄取的同時,還成功進入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和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總計收獲3所全球排名前30的高校錄取;同樣,M同學在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錄取之際,也一并獲得了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和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的錄取,總計3所世界頂尖學府;Z同學則是在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錄取基礎上,又獲得了卡內基梅隆大學、南加州大學和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的青睞,總計4所全球排名前30的高校錄取;M同學在成功轉正至芝加哥大學的同時,還收獲了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錄取,總計2所全球排名前30的高校錄取;G同學在佛吉尼亞大學的錄取之外,還獲得了南加州大學的錄取,總計2所全球排名前30的高校錄取;Z同學在康奈爾大學的錄取中,也一并獲得了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的錄取,總計2所全球排名前30的高校錄取……等等。
在十一國際部,一名學生一次性獲得5所及以上全球排名前30的高校錄取的情況極為罕見,即便是獲得2所大學的錄取,數量也遠低于其他高中。例如,國內諸多知名高中如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康奈爾大學和萊斯大學等,都曾出現學生同時被兩所頂尖大學錄取的情況,但在十一國際部這樣的例子卻極為少見。而且有趣的是,在十一國際部,眾多學生的目標院校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距,以Z同學為例,他不僅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同時還將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以及羅格斯大學列為保底選擇。
通過分析十一國際部的整體錄取情況,我們發現該部門大約有兩名學生成功獲得了五所TOP30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大約有三名學生分別獲得了四所此類大學的錄取,還有大約六名學生獲得了三所TOP30大學的錄取,此外,超過十名學生則分別獲得了兩所此類大學的錄取資格。預計十一國際部的頂尖學生群體中,進入TOP30的錄取比例大約在60%上下,但若將錄取人數較多的UCD和UCSD剔除,該部學生的TOP30錄取率則大約降至36%上下。與北師大實驗相比,十一國際部在早期申請階段獲得錄取的比例顯著更高,特別是在TOP25級別的申請中,早期申請的占比尤為突出。
注:黃色底紋為當年排名TOP30的美國大學,數據來自多渠道證實
2024年,十一國際部在超級5校的錄取中取得了卓越成績,共獲得2份哈佛錄取和4份斯坦福錄取,這一屆的“哈耶普斯麻”錄取數量創下了近8年來的新高。自2021年起,十一國際部已經連續4年獲得哈佛的錄取,今年更是以2枚哈佛錄取的成績在國內遙遙領先。從2019年到2024年,該部連續6年取得斯坦福的錄取,今年的4枚斯坦福錄取也使得其成為國內錄取人數最多的高中。此外,十一國際部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連續五年成功獲得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今年收獲為零),目前僅差一枚麻省理工學院的錄取,便可實現超級五校的集齊目標。近年來,該校在常春藤盟校的錄取情況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
藤校錄取情況如下:2024年國際部共獲得7枚藤校錄取,其中哈佛2枚(RD),賓大1枚(ED),康奈爾4枚(ED*3,RD*1);2023年共收獲9枚,包括普林斯頓1枚(RD),耶魯1枚(REA),賓大2枚(ED*1,RD*1),布朗1枚(RD),康奈爾2枚(ED*1,RD*1),哥大1枚(RD),達特茅斯1枚(RD);2022年共有13枚錄取,哈佛1枚(RD),耶魯2枚(REA*1,RD*1),賓大1枚(RD),布朗1枚(ED),康奈爾8枚(ED*2,RD*6);2021年收獲9枚,哈佛1枚(RD),耶魯1枚(REA),賓大1枚(ED),布朗3枚(ED*1,RD*2),康奈爾3枚(ED*2,RD*1);2020年獲得7枚,耶魯2枚(REA*2),康奈爾4枚(ED*2,RD*2),達特茅斯1枚(RD);2019年錄取8枚;2018年錄取10枚;2017年錄取8枚。
十一國際部在過去八年里,藤校的錄取數量一直保持相對穩定,連續八年至少獲得七枚錄取,其中2022年達到了十三枚,而其他七年則不超過十枚。今年,藤校的錄取人數為七枚,較2023年減少了兩枚,與2022年相比則減少了六枚。去年減少的錄取主要來自布朗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而與2022年相比,減少的錄取主要來自康奈爾大學(2024年錄取四枚,2022年為八枚)。2024年,十一國際部共有大約7名學生成功獲得常春藤盟校的錄取通知書,其錄取比例大約為2.92%。相較之下,去年該部門有9名學生獲得了藤校的錄取,錄取率約為3.91%。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十一國際部的學生在藤校中頗受歡迎,不僅如前所述在近四年間有三年成功獲得哈佛的錄取,而且從2019至2023屆連續五年贏得了耶魯的青睞,2021至2023屆連續三年獲得了布朗大學的錄取通知,以及2021至2024屆連續四年收獲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錄取資格。康奈爾大學作為藤校中十一國際部特別青睞的對象,其錄取情況尤為突出。該校已連續10年獲得康奈爾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其中8年錄取人數超過3人,包括8人、6人和5人的情況并不罕見。近三年來,錄取人數要么超過了北師大實驗,要么與之持平。到了2023年,十一國際部距離實現“藤校大滿貫”的夢想,僅差哈佛大學一枚錄取通知書。
十一國際部在2024年取得了13枚TOP10的錄取通知書,其中早申階段獲得6枚;2023年則有12枚;2022年達到14枚;2021年和2020年均為12枚;過去五年間,該部獲得TOP10錄取的數量極為接近。經過查重,今年該部共有12名學生獲得TOP10錄取,錄取率達到了5%;而去年錄取人數為12人,錄取率大約為5.22%。今年,十一國際部共獲得斯坦福大學的4份錄取通知書,創下了學校歷史上的新高,并且已經是連續第六年獲得斯坦福的青睞;此外,連續三年,該校學生獲得了杜克大學的3枚錄取;而自2016年起,已經連續七年有學生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錄取;今年,他們又新增了西北大學的1枚錄取,而在此之前,過去兩年該校并未獲得任何錄取。
2024年,十一國際部在頂尖大學錄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共獲得44份TOP20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一數字較去年增加了10枚,漲幅達到了約29.41%。回顧過去幾年,2022年錄取人數為52枚,2021年為50枚,而2020年則有41枚。今年十一國際部在TOP20的錄取名單中,實際獲得錄取的學生大約有41名,這一錄取率達到了17.08%。相較之下,去年有32名學生被錄取,錄取率為13.91%,今年的錄取情況相比去年有顯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十一國際部的TOP20錄取中,早申的比例較高,因此出現多枚錄取的情況較為罕見。
芝加哥大學今年共錄取了6名學生,較之去年的2名,增加了4名;康奈爾大學今年的錄取人數為4名,較去年的2名,增長了2名;UCLA今年的錄取人數達到4名,去年僅有1名,增長了3名;范德堡大學今年錄取了3名學生,去年同期并無錄取,實現了3名的增長;圣母大學今年錄取了2名學生,去年同期同樣沒有錄取,增長了2名;萊斯大學今年錄取了5名學生,較去年的4名,增加了1名;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錄取情況與去年保持一致。去年,哥大和達特茅斯學院各獲得一枚錄取,但今年這兩所院校均未有所斬獲。與此同時,其他位列TOP20的大學在今年的錄取人數上均有所上升。
2024年,十一國際部在Top30院校的錄取上取得了顯著成果,共獲得184枚錄取,較去年的97枚增加了87枚,增幅高達89.69%。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加州的頂尖大學,如UCD(67枚)和UCSD(11枚)的錄取。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所UC大學今年均成功躋身TOP30行列,排名分別為第28位。若排除這兩所UC大學的錄取,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在Top30院校的錄取數將降至106枚。此外,加上紐約大學(NYU)的14枚錄取,今年的“TOP30”錄取總數達到120枚,與去年持平,便于直接對比。在美本申請人數僅增長約10人的情況下,這樣的錄取增長顯得尤為突出。
埃默里大學在TOP30大學中錄取增幅最為顯著,今年共錄取11人,相較去年增加9人,增幅高達450%;北卡教堂山大學今年錄取人數為18人,較去年增長6人,增幅約為50%;卡內基梅隆大學今年錄取6人,去年同期僅有3人,增幅達到100%;UCSD今年錄取11人,去年為5人,增長6人;弗吉尼亞大學今年錄取7人,去年錄取4人,增長3人;佛羅里達大學錄取人數也有所上升,增長了1人。UCD今年的錄取名額為67個,相較去年的72個,減少了5個;南加州大學今年的錄取名額為10個,比去年的11個少了1個;密歇根安娜堡今年的錄取名額為1個,較去年的2個減少了1個。相較去年,十一國際部大多數排名前30的大學錄取人數均有顯著提升。
對加州大學的錄取狀況進行簡要剖析:今年國際部共有7名學生獲得UCB錄取,這一數字與去年持平,均為7人;而2022年則有6人被錄取,其中5人入學;2021年則有11人獲得錄取,其中9人入學;2020年則有5名學生獲得錄取。在申請方面,2023年共有144人申請UCB,2022年有208人,2021年有182人。將這些數據轉換為錄取率,分別得到4.86%、2.89%、6.04%,這些比率均低于同期UCB的整體錄取率,即2023年的11.57%,2022年的11.40%,以及2021年的14.53%。
今年十一國際部共獲得UCLA的4份錄取通知書,較之去年的1枚,2022年的10枚(其中4人已入學),2021年的13枚(9人已入學)以及2020年的10枚,錄取數量顯著增加。2023年共有156人申請了UCLA,這一數字在2022年為206人,而在2021年則為186人。將這些年份的申請人數換算成錄取率,分別是0.6%、4.85%和6.99%。與此同時,UCLA在2023年的整體錄取率為8.76%,2022年為8.57%,2021年則為10.76%。
今年十一國際部UCSD錄取人數達到11人,較去年的5人增加了6人,而2022年錄取人數為4人(其中3人入學),2023年共有173人申請UCSD,比2022年的231人有所減少,據此計算,2023年的錄取率為2.89%,而2022年的錄取率為1.73%,這一比率低于當年的整體錄取率;今年UCD的錄取人數為67人,比去年的72人減少了5人,去年申請人數為155人,錄取率為46.45%,這一比率略高于去年的整體錄取率(41.86%);UCSB在2023年有171人申請,其中22人被錄取(包括6人入學),錄取率為12.87%;而在2022年,228人申請,錄取人數為55人(其中15人入學),錄取率為24.12%。爾灣分校在2023年度共收到150份申請,其中54人獲得錄取,包括11人正式入學,錄取比例達到了36%;而2022年,該校共收到187份申請,最終錄取了31人,錄取率則為16.58%。
在2023至2024年的申請周期中,觀察北京十一學校國際部美國本科的錄取情況,我們可以發現:
1.十一國際部學生錄取最難的是UC大學。今年TOP30的整體錄取情況顯著上升,但十一國際部的UC錄取情況卻并不樂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今年錄取了7人,與去年持平,而2022年錄取了6人,2021年則有11人,2020年則是5人,2019年則有12人,且這些年份的錄取率都低于伯克利分校的整體錄取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今年錄取了4人,去年僅錄取1人,2022年錄取了10人,2021年錄取了13人,2020年同樣錄取了10人,2019年也是10人;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今年錄取了67人,去年為72人,2022年錄取了11人,2021年僅有1人,2020年錄取了55人;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今年錄取了11人,2023年錄取了5人,2022年錄取了4人,2021年錄取了4人,2020年則錄取了56人;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今年錄取了38人,2023年增至62人,2022年錄取了55人,2021年錄取了43人,2020年錄取了50人。今年十一國際部的TOP30錄取人數同比增長了89%,不過,除了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錄取人數明顯上升,其他四所學校的錄取情況并未出現顯著提升,反而有所下滑,因此可以預見到加州大學的錄取形勢將十分嚴峻。
自2023年度開始,該校十一國際部的學生獲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錄取名額顯著減少,2022年有10人獲得錄取,而到了2023年,錄取人數銳減至僅有1人,這一變化對于傾向于考察高中背景的UCLA而言,顯得格外異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錄取情況一直較為平淡,自2021年獲得11個錄取名額以來,接下來的三年中,錄取名額始終徘徊在6至7個之間。此外,其錄取比例相當低,分別為4.86%、2.89%和6.04%,這一比例甚至未達到同期UCB整體錄取率的一半2024年斯坦福大學錄取分數線(所有專業分數線一覽表公布),具體來看,2023年的整體錄取率為11.57%,2022年為11.40%,而2021年則為14.53%。在TOP30的院校行列里,只有UCD的錄取率略高于整體水平,這難道是UC對十一國際部存在某種偏見嗎?
美國頂尖高校中的TOP30對十一國際部表現出了特別的青睞與傾向:該部門深受常春藤盟校及其中最頂尖的幾所大學的青睞,例如,在過去的四年中,有三年成功獲得哈佛大學的錄取,連續六年獲得斯坦福大學的錄取,連續四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錄取,超過十年連續獲得康奈爾大學的錄取,而在之前,更是連續五年獲得耶魯大學的錄取,以及連續三年獲得布朗大學的錄取。今年,十一國際部在2枚哈佛、4枚斯坦福的錄取中名列全國之冠,4枚康奈爾錄取則位列全國第五。不僅如此,近十年來,該部有六年收獲的康奈爾錄取數達到或超過四枚。去年,僅差一枚哈佛的錄取,便實現了“藤校大滿貫”的夢想。這一連串的成就,充分展現了十一國際部在藤校錄取方面的強大實力,也彰顯了其深受藤校青睞的地位。
除了對藤校的青睞,十一國際部在杜克大學的錄取上已連續9年取得佳績(其中連續3年獲得3個錄取名額),在芝大的錄取上也已連續8年有所斬獲(今年更是達到6個錄取),而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錄取上,則已連續7年保持穩定(平均每年獲得2個錄取名額)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十一國際部在近三年的錄取情況中,西北大學僅有一名學子被錄取(今年新增一枚);而喬治城大學已連續五年無人被錄取,過去八年中也僅有一名學生獲得錄取(2019年);至于密歇根安娜堡,今年的錄取人數為一枚,而過去三年每年錄取人數均為兩枚;范德堡大學去年無錄取,今年則有三枚;UCSD今年錄取人數達到十一枚,而過去三年平均錄取人數僅為四枚左右;與此同時,北師大實驗今年錄取人數為二十七枚,深國交為三十六枚,上海世外為二十六枚,平和則為二十一枚。
十一學校國際部的學生往往傾向于集中選擇某些機構。在該校,無論是頂尖的TOP30大學還是稍遜一籌的腰部大學,都有大量學生自行策劃申請。今年,預計至少有30名學生通過自行申請獲得了TOP30大學的錄取。這一比例在TOP10大學錄取之外尤為顯著。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師大實驗的許多家長同時選擇了兩家機構進行申請。除了傾向于自行安排,十一國際部的家長們對于機構的調研和挑選態度較為隨和,常聽聞有家長直至10年級或11年級才對機構有所了解。眾多家長是通過親友或孩子的同學推薦,迅速決定并簽約了特定機構,從接觸到簽約的整個過程都相當迅速。
據多方信息顯示,北京十一國際部中,有超過18位學生分別選擇了M機構和T機構,而超過15位學生選擇了X機構以及S機構。此外,Y機構、Z機構和L機構也吸引了眾多家長的孩子。在關注機構名校錄取成績的同時,我們還需關注這些機構中有多少學生被保底入讀TOP50名校,或是TOP50以外的大學,并了解這些學生的申請背景。除了那些知名的機構或大型機構,十一國際部的家長們還有眾多其他選擇,他們傾向于個人小型工作室,然而,真正規模小且精良的機構卻較為罕見。同校學生聚集的機構可能面臨申請材料高度相似的問題,一旦有超過十幾或二十名十一國際部的學生選擇同一機構,那么他們可能會面臨相同的顧問指導、相似的背景資料、參與類似的活動、擁有相近的GPA成績、以及雷同的文書寫作風格和思路,這樣一來,實現差異化就變得困難,最終錄取結果也難以令人滿意。
同一所學校的學生普遍聚集在一起,但其中僅有少數人的錄取情況較為理想,而大多數學生則成為了陪襯,他們的錄取結果往往位于TOP30甚至TOP50之外,而這些錄取案例在機構展示時極為罕見。眾多家長傾向于選擇費用在三十萬元左右的北京知名D機構和T機構,但結果往往只是獲得了TOP50左右的保底學校錄取。值得注意的是,十一國際部的學生中,TOP50的錄取率已超過90%。至于那些收費約四十萬元,旨在獲取常春藤名校錄取的M機構,部分孩子最終獲得的錄取結果也僅是TOP40左右。此外,在十一國際部,眾多家長在挑選教育機構時呈現出一種隨遇而安的態度,他們中的許多人傾向于選擇那些在行業內享有盛譽、規模宏大的X機構。
理想的美國本科院校規模較小且精致,通常每屆學生人數在五十人左右或更少,每位主申請顧問負責的學生數量是有限的,而且同一顧問所指導的同一所學校的同屆學生數量幾乎為零,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個性和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申請策略,從而實現申請的差異化。我們并不苛求機構對某所國際學校的特性以及學生的了解程度,更看重的是他們對美國各大高校及其不同專業的特色和錄取傾向的熟悉程度。我們期望通過顧問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經驗,最終協助學生成功進入與其條件相匹配的大學和學科。這正是我們的核心目標。因此,那些眾多學生集中選擇的機構,我們建議大家要謹慎選擇。
十一國際部的早申錄取,尤其是ED環節,成功率顯著。以今年為例,萊斯大學錄取的5名學生中,有4名是通過ED途徑;康奈爾大學錄取的4名學生中,有3名是通過ED;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的1名學生,也是通過ED;芝加哥大學錄取的6名學生中,有4名是通過ED;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錄取的5名學生中,有3名是通過ED;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錄取的2名學生,全部是通過ED;斯坦福大學錄取的4名學生中,有2名是通過REA;圣母大學錄取的2名學生,全部是通過REA。2024屆十一國際部的畢業生中,TOP30學生的提前錄取比例達到了總體錄取數的22.83%,而在剔除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錄取后,這一比例上升至約39.62%,而去年同期這一比例為42.26%。相較于去年顯著增長的TOP30錄取率,可以看出十一國際部的學生在規劃和申請方面起步較早,成功把握了提前申請的高錄取機會,并且在選擇學校時目標明確。提前申請不僅因其高錄取率受到青睞,而且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理想的選擇,使他們能夠有效規避與那些被稱為“牛娃”的學生在同一所學校中的競爭。
頂尖學府的錄取要求通常意味著在特定領域需深入鉆研并保持長期投入。美國知名大學的招生政策每年都有所調整,例如萊斯大學新增了ED2招生環節,而卡內基梅隆大學則取消了這一環節。此外,哈佛、斯坦福、耶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等校已恢復了對標準化考試成績的要求,盡管如此,招生規模的整體變動并不顯著,對全面評估申請者的標準依然保持不變。以十一國際部為例,高早申錄取率要求我們提前做好規劃和準備。對于以進入藤校或力爭前20名大學為目標的留學家庭來說,他們所拼爭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毅力。
當前社會競爭激烈,申請者的學術成績等硬性標準日趨相似,若孩子缺乏前期軟實力的培養與提升,要迅速拉開差距實屬不易,同時同質化現象也愈發明顯。在特定領域,孩子越早開始深入研究,課外活動的探索與積累就越有可能實現“廣度”與“深度”的雙重提升。成功進入哈佛、斯坦福等知名學府的學子們,對心儀院校及其專業的認知遠超其他競爭者。在申請材料中,他們展現了個人興趣的積累與深入思考。即便學術成績并非無懈可擊,但豐富的課外經歷和與興趣領域的緊密聯系,彰顯了他們獨特的個性魅力2024年斯坦福大學錄取分數線(所有專業分數線一覽表公布),同樣能夠吸引招生官的注意。
截至目前,關于北師大實驗、深國交、包玉剛、世外、平和、星河灣等高中錄取結果的文章,我已陸續撰寫至第七篇。在數據統計、整理和核實的過程中,我對相關情況有了深入了解,并樂于與家長們分享。這僅是我業余時間對“不務正業”的愛好而已,未曾料到竟引起了眾多留學顧問的注意。對此,我感到既惶恐又感激,熱切期待大家的寶貴批評和指導。期望各位關注的顧問能夠真誠地運用這些信息,秉持著一種負責任的心態,同時懷揣著那份教育的初衷,為孩子們精心準備美國本科的申請事宜。
申請季的序幕已經拉開,愿每一位學子都能如愿以償進入心儀的學府,期待他們在12月份的考試中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