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14 17:06:22作者:佚名
省部級獎勵和公益慈善人物納入2014大學排名指標
十二年間,中國校友會網相關機構打造了兼具國際規范與本土特色的大學評估框架,該體系公開透明且立場中立,其評估成效既是中國高等教育機構綜合實力的優選排名,也是對高校教學培育、學術探索、公共貢獻、傳播作用及校友成長等關鍵辦學層面的深度驗證。總體而言具備幾項特質:首先,資料來源可靠,相關文獻統計信息源自獲得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權威機構論文數據庫,例如美國科技信息所(ISI)的ESI國際學術成果統計資料、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機構發布的國內外學術成果數據等。其次,定位高端,著重體現人才培育和科研探索的全球性作用、國家層面的貢獻以及區域性的價值。在評價工作中彰顯獨特貢獻,指標體系融合全球通行準則與本土實踐特色,著重體現社會價值與廣泛效應;致力于平衡教學活動與學術探索、人文科學領域與自然科學范疇、各類人才發展階段的衡量標準;推行按類別劃分、按層級區分、按區域劃分、按級別劃分的多元評估模式。
去年和今年對照,2014年中國大學排行榜的衡量標準調整幅度顯著。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的領軍人物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表示,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學術研究層面,首次把教育部及各省市區科技與社會科學獎項、中信所最具影響力的國內外百篇優秀論文以及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等要素,都計算在內作為科研評估的參考依據。在人才培育標準里,初次把感動中國人物、全國道德模范、中國慈善榜入選慈善家等公益慈善人士歸入杰出校友范疇;另外增加了省級優秀博士論文得獎者等標準;還新添了國家“萬人計劃”、何梁何利獎、光華工程科技獎、中國青年科學家和中國青年科技獎等杰出教師范疇;并把教育部學位中心公布的2012全國學科評估信息納入排名,用來衡量大學的學科實力。
北京大學連續7年蟬聯榜首2014大學排名,武漢大學首次進入全國五強
根據公開資料,北京大學在2014年度中國大學綜合實力評估中保持領先,第七次獲得第一名,穩居排行榜首位,清華大學緊隨其后,位列第二,上海交通大學表現突出,排名升至第三,較前一年前進兩個位置,復旦大學排名有所下滑,跌至第四,武漢大學首次躋身全國前五,排名第五,浙江大學排名下降兩個位次,位列第六,中國人民大學表現提升,排名第七,比上一年上升五個名次,南京大學排名下降兩個位次,排在第八,吉林大學位列第九,中山大學則排在第十位
其他一些大學同樣位列中國校友會網2014年所發布的中國大學排名前二十名起步網校,具體包括北京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中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的領軍學者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強調,除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間的頂尖排名較量外,從第三名到第十名的較量不再側重學校規模,而是轉向高端教育質量比拼,這體現為高校師生校友在事業、社會貢獻及影響力等方面的整體較量,核心在于學校對國家和社會的人才培養與科研貢獻能力,以及能否在辦學中維持一定的領先地位和辦學個性。
高校需明確辦學定位,大學評價應突出高校的社會貢獻
高校的評估對高校的成長具有顯著的指引和推動作用,評估標準所反映的價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高校的教學理念和行動軌跡。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向專家征詢意見,上海交通大學邵傳芳教授表示,中國的大學評估者需要準確理解并妥善處理高校學術研究與社會服務之間的聯系,應著重考察高校為國家、行業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人才培養和科學貢獻,強調評估大學的優秀創新人才培育能力、整體性科學成就以及社會服務效能。
邵傳芳教授著重說明,大學需擔當服務國家戰略、助力經濟社會進步的角色;各類各檔的院校要清楚自身的教育目標和獨有風格,頂尖大學要胸懷全國放眼全球;區域性學校要扎根本地服務本地,專業性院校要依托行業兼顧地方;在服務國家、行業、區域、社會及國際競爭中,要貢獻必要的人才和技術支持。中國要建設能與世界頂尖大學媲美的綜合研究機構,也要打造特色鮮明且能躋身一流的專業院校,同時各類工程類院校要致力于服務區域建設,培養實用型專業人才,并力求成為行業標桿。
武漢大學首次進入全國五強,創歷史最高排名
2014年國內高校排名公布,武漢大學成績斐然,首次躋身全國頂尖五校行列,刷新了學校歷史最佳位置。中國校友會網高校研究機構首席學者、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強調,在大學迎來120周年慶典之際,武大所有教職員工及畢業生緊密團結,多項關鍵教育指標在國內名列前茅。部分高校的領先地位有所下降,學科排名、科研榮譽、杰出畢業生、校友資助以及媒體關注度等多個衡量標準被其他學校超越或緊追不舍,排名出現下滑,相關院校應當加以關注。就衡量標準而言,北京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機構最有潛力躋身中國頂尖大學前十行列。其他六所大學,包括深圳大學、福建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海南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都躋身2014中國大學排行榜前100名。
北約、華約、卓越三足鼎立,“不結盟”高校出奇制勝
2014年國內高校的自主選拔活動逐步啟動,新生素質關乎機構教育水準的提高,關系到學校的未來規劃2014大學排名,也是一所學校社會評價和核心能力的關鍵標志。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表示,自主招生高校存在四大競爭集團,分別是北約聯盟、華約聯盟、卓越聯盟以及“不結盟(中國一流大學)”,這些集團間的競爭非常白熱化,其中以復旦大學為核心的“不結盟(中國一流大學)”集團,因為其教育水平出色、學科建設有特色,受到全國頂尖考生的歡迎,以往三強并立的局面正面臨沖擊。研究團隊著重梳理了全國自主招生高校中“北約聯盟”、“華約聯盟”、“卓越聯盟”以及“不結盟”等不同高校群體的排名狀況,隨后公布了2014年度中國自主招生各大聯盟高校的排名信息,旨在為2014年參加自主招生測試的考生和家長提供高校選擇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