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1-13 10:12:20作者:佚名
2023年11月4日,慶祝鄭州外國語學校建校40周年第二期“學術講座暨校園開放日”活動順利啟動。
第三場學術講座《應用到當下,創新未來——“三新”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的思考與探索》暨校園開放日將于2023年11月11日2:30-5舉行:00 pm,具體參與方式及預約說明請見本文末尾。
附第二期主題講座“增強鄉土情懷,增強文化自信——構建多元語文課程,發揮學科教育功能”講義精華版。
加深本土感情,增強文化自信
——建設多元化語文課程,充分發揮學科教育功能
建校40年來,鄭州外國語學校始終堅持“文理并重、外語優秀、全面發展”的辦學目標,培養了一批批“文理并重、外語突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預科人才。融合中西文化,智慧與個性并重,既有本土情懷,又有國際視野。” ”。鄭外語組立足中華文化,讓學生通過中西文化的交流體驗文化文明的多樣性,通過文化融合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的文化自信。
漢語課程的性質是什么?許多人往往只關注其人文本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鄭州外語學校,鄭外語組認真研究了課程標準,加深了對漢語課程性質的理解。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到:語文課程是學習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用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斷探索語文的實踐學科特色,特別注重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融合,不斷拓寬語文課程的邊界貝語網校,落實學生的語文素養。必修課、選修課和選修課始終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容。在一線教學中鄭州外語學校,三種文化常常是分離的。因此,我們在選取文本時,一方面要統籌考慮、通盤考慮;另一方面,我們不能使用對等的力量,也不需要從數量上達到所謂的平衡。而一旦涉及到某種文化,就能抓住并突出呈現這種文化的要點和核心。這樣可以避免教材的選擇在文化和價值觀層面上大量的簡單重復,從而保證其豐富性和厚度。我們鄭州大學漢語組圍繞三類文化不斷探索漢語實踐活動,豐富漢語課程體系。
鄭外語集團緊密遵循課程標準,優化學科課程設計。語文教學活動不僅僅是教師的課堂講授,更凸顯學生的主體參與。在學習寫現代詩的寫作教學中,我們以形象為單位的大理念,同時聯系社會熱點,引導學生寫詩來理解和表達青春。針對學生詩歌寫作中的常見問題,我們反復修改,不斷優化。實現單元教學寫作目標。在文言教學中,我們聯系社會,設置真實的學習情境和情境作業。比如,在講授《朱之武退秦主》這門課時,我們將情境設定為模擬聯合國,通過這節課我們學習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外交藝術運用到現實生活活動中;作業的場景是家長報考高考的現象,具體任務是根據朱志武的說服藝術,以善解人意、講道理的方式說服家長。此外,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深入探索學科課程,繼承和弘揚優秀文化精神。我們對《史記》全書進行了多輪練習閱讀,引導學生評語人物,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鄭外語組不斷開發活動課程,豐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素養。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和學生及時將“教——受”的簡單二元學習模式轉變為“教師拋出驅動任務——教師提供活動腳手架——學生體驗、反思、與構建”的多元化學習模式。展示成果——教師引導、提高”;語文不再是一道無味的食物,而是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有效工具。基于此,教師設計能夠充分帶動學生語言的活動至關重要我們開發了練習并提供活動支架。課前三分鐘開展名言分享、成語講解、經典交流、時事評論、任務推介、紅色精神等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應達到能夠準確翻譯并結合社會現實理解和解釋的目標。這也與高考作文中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外國諺語和傳統名句的能力不謀而合。語文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思路應遵循“課文學習——實踐活動——寫作表達”的外在表現形式和“知識建構——經驗內化——探索創新”的內在能力要求。我們應該避免將語言練習活動的過程形式化。
鄭外語組積極利用學習漢語的一切資源和實踐機會,開展特色實踐活動,既正規又與高考相一致。以高一年級開展的家鄉文化研究活動為例。優秀作品有《千年火中生,絢麗永恒——鈞瓷研究報告》《云玉香溢,戲大德大》。 “玉——長香玉”,學生們進行了實地參觀和交流,撰寫研究報告,深入了解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及其蘊含的民族精神。活動主題契合2017年高考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卷作文題《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精心挖掘當地殷商文化資源,開發跨學科的甲骨文校本課程,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帶領學生到古都安陽求學。它既體現了語文學科、歷史學科、地理學科、藝術學科、計算機學科等學科的融合,又緊緊抓住文言文的內涵詞推理和漢字的文化理解等學科能力。它不僅體現了學生通過語文學科知識探索的智慧培養,也體現了語文在德育、美育等方面的教育價值。
總之,語文教學要從“教書”走向“育人”,從“傳授知識”走向“探索和提高人生價值”。在“三個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鄭州外國語學校中文組將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懷,落實學生的核心學科能力,充分發揮漢語的教育價值。漢語學科,讓學生在鄭州外國語學校接受更全面的教育。發展!
文:姚建興 趙士豪
圖片: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