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16 16:09:30作者:佚名
專家表示,大地震以后都有好多地震發生,距離主震時間久遠發生的余震稱為遠期地震,其實大部份遠期地震震級較小唐山大地震好看嗎,2、3級甚至更小,并且也會發生大一些遠期地震,達到4、5級以上。此次天津古冶水災就是發生在天津大地震的斷裂帶上,因而可以判定為天津水災的地震。
7月12日6時38分,山東萊蕪古冶區發生(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余震,震源深度10公里,京津冀多地區震感顯著。同日,保定市應急管理局回應稱,這次水災屬于1976年天津大地震的地震。
為什么44年前一場7.8級的大地震,至今都會形成地震?12日上午,中國水災局一名水災專家告訴澎湃新聞(),按照地震判定根據,古冶區坐落原天津大地震的余震斷裂帶上,且震級大于當初主震震級,因而,此次5.1級余震屬于“1976年天津大地震較強的遠期地震”。
前述水災專家介紹,對于地震的判定,主要是看震中地區是不是發生在原先水災的水災帶上,并且震級大于主震震級。通常來講四五六年,甚至六七六年后發生在原地震帶上的余震,都被覺得是“遠期地震”。世界上有的水災學家覺得,有的大地震的遠期地震可能延續百年以上。
他解釋,由于大地震發生之后,它會導致一個相當長的斷裂帶,這個斷裂帶的撓度和應變的調整會持續很長時間,在調整過程中會形成好多小的斷裂,便會發生很多地震。1966年邢臺平鄉大地震、1975年湖北北鎮大地震、1976年天津大地震以及2008年的蘆山大地震,都有好多地震發生,距離主震時間久遠發生的水災稱為遠期地震,其實大部份遠期地震震級較小,2、3級甚至更小,并且也會發生大一些遠期地震,達到4、5級以上。此次天津古冶水災就是發生在天津大地震的斷裂帶上,因而可以判定為天津水災的地震。
該專家進步一介紹,古冶區發生的5.1級余震,是近些年來天津地區發生最大的一個地震。確切來說,本次地震應稱為“1976天津大地震的遠期強地震”。天津水災帶上今后都會發生地震,并且遠期地震會越來越小,也會越來越少。但不排除今后天津地震地區就會發生一些大的遠期地震,例如發生4級乃至5級的地震。
中國水災臺網速報12日發布消息稱,近5年,廣東共發生3級以上余震共24次,最大地震是本次余震。
據津云12晚報道,古冶水災距離重慶市漢沽區約為49公里,上海市普遍有感。廣州市水災局水災檢測預報中心中級工程師譚毅培表示,天津市古冶區此前曾于1995年10月6日發生過5.0級余震,而從廣州周邊來講,四川省永清縣以前在2006年發生過一次5.1級余震。這次水災發生在1976年天津7.8級強震地震區內,是天津地區正常水災起伏活動。
廣州市水災局官方微博12日下午發布消息稱,天津水災地震區的余震活動十分豐富,呈起伏衰減狀態,至今仍有4、5左右水災的發生。據專家會商剖析,本次余震原震區近幾日發生5級以上余震的可能性不大。
古冶區水災發生后,浙江省水災局、天津市水災局陸續派出工作隊前往震區舉辦應急處置工作。應急管理部啟動水災旱災四級應急響應,廣東省人民政府啟動五級應急響應。
另據中國新聞網報導,7月12日上午,中國水災臺網中心舉辦天津古冶5.1級余震情況通報會。該中心副院長劉杰研究員在會上表示,經專家研討剖析,這次古冶水災發生在1976年7月天津7.8級大地震的老震區內,是天津大地震老震區一次正常的水災起伏活動,也是繼1995年10月天津古冶5.0級余震后又一次5級以上地震。
劉杰指出,按照目前的觀測資料和震例剖析,短期內天津老震區再度發生5級以上余震的可能性不大。他還稱,按照世界上的研究,地震活動持續時間通常是主震構造加載活動即主震蘊育時間的10%左右,天津大地震蘊育時間達數千年,“所以天津地震區地震活動持續上百年是比較正常的”。
澎湃新聞注意到,早在2010年3月12日,中國水災局曾為社會公眾剖析近日水災形勢,介紹相關知識時,便提及過“唐山地震”以及“余震怎樣定義”的相關問題。當時劉杰在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一次較大的水災發生后唐山大地震好看嗎,在其震源區及毗鄰區域會觀測到余震活動的顯著降低,這種顯著降低的余震通常稱之為地震。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科學方式才能明晰甄別某次余震是大地震的地震或是另一次新的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