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3 11:15:27作者:佚名
▲
如果您是一名成年男性,請趴在地板上開始做標準俯臥撐,看看您一次可以做多少個。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這不是為了測試你的三頭肌有多強,而是為了預測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俯臥撐與心血管疾病,兩者之間有何必然聯系? 哈佛大學一項歷時十年的新研究告訴你:俯臥撐做的越多,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越低。 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一次做40個以上俯臥撐
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大降低
日前俯臥撐是什么意思,《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了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的文章,解釋了成年男性做俯臥撐的次數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系。
“臨床醫生能否找到一種足夠簡單、可以在辦公室進行的測試來客觀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
作者在文章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也是他們進行這項研究的動機。
最終他們選擇了俯臥撐。 與其他運動相比,俯臥撐不受場地、時間、器材的限制,更加“快速、自由、簡單”。
該研究針對 1,104 名年齡在 21 歲至 66 歲之間的成年男性進行。 根據一次完成俯臥撐的次數將他們分為五組,即0-10、11-20、21-30、31-40、40以上俯臥撐是什么意思,以及他們的冠狀動脈疾病和其他主要疾病。檢測了心血管疾病。 疾病狀況。
經過十年的追蹤,研究人員發現俯臥撐次數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一次做的俯臥撐次數越多,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越低。 一名不能做10個俯臥撐的成年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能做40個以上俯臥撐的成年男性高96倍。
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做俯臥撐的能力可以成為評估中年男性身體狀況的一種簡單而全面的方法。
可以更客觀地預測心血管風險
但也存在一定的干擾因素
浙江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蔣軍主任醫師看完研究后表示:“嗯,這個研究還蠻有趣的。”
他表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圍內致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長期風險對于疾病預防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醫學界從未停止探索。
早在1967年,美國心臟研究就開始嘗試開發心血管風險的預測模型。 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根據心臟研究開發了評估冠心病和中風風險的數學預測模型。 隨后的一系列研究不斷完善預測模型。
借助該預測模型,只要錄入年齡、性別、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糖尿病等綜合指標數據,就可以預測個體患急性心肌梗死、中風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計算出來的。 在中國,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顧東風教授領導的團隊也開發了適合中國人群的發病風險預測模型。
但很明顯,這個模型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仍然過于復雜,無論是在需要提供的信息還是計算方法方面。
“哈佛的這項研究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評估心肺功能來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長期風險,而且這種方法是比較客觀的。”蔣軍說。
但他也強調了該研究中可能存在的混雜因素。 做俯臥撐多的人可能比較自律英語作文,注重鍛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較少。
在心臟病學的臨床實踐中,醫生有時需要利用一些練習來診斷和治療疾病。 最常見的方法稱為“肌電圖運動跑步機測試改良布魯斯方案”。 患者在跑步機上以不同的速度和坡度跑步,最后測試他們的心肺功能。 這是診斷冠心病的輔助方法,也是心肌梗塞患者康復階段的常用訓練。
無論預測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如何多種多樣,避免吸煙、飲酒、肥胖、“三高”等傳統危險因素,一定會降低長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小伙伴們,你們有關于健身的問題嗎?
可以發我Gassi的微信號嗎?
您也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
為你解答~
你說你喜歡下雨,但下雨時你卻撐著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