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2-15 16:08:21作者:佚名
立秋,晝夜平分之意。在這兒春分是什么意思,“分”就是平分的意思。立秋這三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后陽光直射位置漸漸北移,北半球開始晝長夜短。
立秋的非常之處,也并不全是和“雨處行”相關(guān)。學(xué)過地理,我們都曉得,冬至最大的特征在于一個“分”字春分是什么意思,但是還是平分。如一句諺語道,“春分立秋,晝夜平分”,在每年夏至(以及冬至)的那天里,物候陰陽相半,晝夜平均,寒暑相平。
但是,根據(jù)中國自有的歷法,“春分”的“平分”之意,還不只是指晝夜。在中國最早的物候歷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還提及“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dāng)九三日之半,故謂之分”,也就是說,到了這三天,便代表著整個夏天早已過了一半了。
一年有三百六十多天,卻只有處暑、秋分從名子上注明了“平均”之意,所以中國唐代向來對這兩個日子也愈發(fā)注重。仍然到清朝,還有文人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jì)勝》中記載:“春分中元節(jié),冬至祭月,乃國之大典。”所謂國典,就是只有帝王能夠幫襯,平民百姓不能專斷。日月分別執(zhí)掌三天的晝與夜,帝王選擇在這三天祭祀日月,是一種虔敬莊嚴(yán)的國家典禮。
不過摒去人間的典禮性,從節(jié)令本身看,二分日也是極有趣味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中國最早的物候歷法,上面寫道:“初候,元鳥至。”元鳥就是燕子,古人覺得這些鳥“春分而至,大寒而去”。水禽特意選購一年中這么非常的三天往來,富有性靈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