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發展的長河中,幼兒園的主題墻飾一直成為幼兒在園生活的重要部分。二期課改把幼兒的所有活動都納入了教育的范疇,幼兒參與的成分越來越多,主題墻面環境在內" />
更新時間:2021-06-06 04:07:57作者:admin2
內容摘要:
在教育發展的長河中,幼兒園的主題墻飾一直成為幼兒在園生活的重要部分。二期課改把幼兒的所有活動都納入了教育的范疇,幼兒參與的成分越來越多,主題墻面環境在內容上不像以前過多重視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使幼兒的思維和行為依附于教師的思維和行為。而今,主題墻面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從某種程度上講,墻飾創設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有效手段。但是,幼兒園的環境創設特別是主題墻飾環境的創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就其如何發揮幼兒園墻面布置的真正價值,我羅列出以下幾點:一、讓環境創設中的主題墻飾“說話”。二、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主題墻環境的創設。三、墻面環境創設的動態化。
關鍵詞:
主題墻飾、環境創設在教育發展的長河中,幼兒園的主題墻飾作為促進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環境”,一直成為幼兒在園生活的重要部分。二期課改把幼兒的所有活動都納入了教育的范疇,幼兒參與的成分越來越多,主題墻面環境在內容上不像以前過多重視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環境創設使幼兒的思維和行為依附于教師的思維和行為。而今,主題墻面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幼兒發展所需要的主題墻飾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綱要》的貫徹落實,以及我園《構建農村幼兒園生態小環境主題活動的研究》,我們認識到環境不再是“美化”“綠化”“兒童化”等外在的裝飾,而是教師為幼兒準備的,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的,有利于幼兒諸方面發展的物質的、精神的環境,開始創設環境教育幼兒,使幼兒在積極主動與環境交互中得到身心和諧發展。我們知道,幼兒園的環境包括這樣兩個方面:一是物質環境,二是心理環境。我今天要說的是作為物質環境的墻面環境這個和我們朝夕相處的部分,它從感官上帶給幼兒有關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因素的刺激,在情感上帶給他們愉悅感。從某種程度上講,墻飾創設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有效手段。但是,幼兒園的環境創設特別是主題墻飾環境的創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問題一:存在著教師動手動腦多、幼兒動手動腦少,墻面環境創設在內容上過多重視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師策劃、設計的現象普遍。
問題二:幼兒園的慣例要求教師開學初布置好環境,進行環境評比,因此必定造成教師設想計劃多、幼兒設想計劃少。純粹追求環境布置的結果。
問題三:由于開學初花了大氣力精心布置的環境,因此舍不得更換,常常存在著墻飾整個學期無變化。既固定的多、變化的少等問題。好在,上述的幾種問題我們漸漸意識到了。但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環境創設大都還是從教師的設想和愿望出發的,基本上不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因而環境失去了應有的影響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那么如何發揮幼兒園墻面布置的真正價值呢?結合新課程和課改理念,我羅列出以下幾點:
一、 讓環境創設中的主題墻飾“說話”
“環境是可以說話的”,因為其中的關鍵,經過良好設計的環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誘發孩子積極行為的作用,環境的作用常常是潛移默化的,并不斷重復的,所以有時它的效果比教師的言傳身教來得更實在。如:小班 “我愛我家”主題墻飾:小班幼兒在剛入園時肯定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不安,教師在環境創設上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于是在活動室的墻上,布置了“我的一家”墻飾。請小朋友從家中帶來一些家人的照片,瞧,有媽媽的照片,“媽媽”的眼睛多漂亮,臉上還帶著笑,仿佛在說:“寶寶別害怕,媽媽在這兒呢!每當孩子們想家想媽媽了,都會看這面墻,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媽媽一樣。有幼兒與爸爸、媽媽等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照片。對那些有入園焦慮現象的幼兒,教師會指著墻面的照片說“寶寶真漂亮,笑得多甜、多開心呀!”,從而緩解幼兒入園焦慮。教師用心去體會幼兒走出家庭來到幼兒園這一陌生的環境,在環境創設中努力激起幼兒對班級多一分牽掛,多一點來園的愿望。教師在墻面環境布置中融入對幼兒情感的關注,把教師對幼兒的關懷借助環境去表達,使幼兒如沐春風,如潤春雨。由此可見,教師在選擇環境中墻飾的內容時更多的考慮內容隱含的教育價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致、美觀。例如,選擇一些常規及良好習慣的培養的內容張貼在相應的墻上提示幼兒,不僅可以讓幼兒自己對照,而且同伴之間還可以相互監督,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一些良好習慣,而且也能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又如可以在活動室放玩具的墻上,張貼一些有關玩具要輕拿輕放、玩具要大家一起玩等的內容等等諸如此類體現生活板塊教育的環境創設內容。
在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力求使每一個墻面都會說話,發揮其記錄與教育的功能。伴隨著主題活動的發展,一學期下來,活動室里的環境逐漸豐富起來,到處都是孩子們留下的足跡:有師幼共同搜集的與主題相關的圖片資料或實物,孩子們表達其思想和認識的作品,有展現活動精彩瞬間的照片,有師幼以及幼兒之間互動的精彩對話以及隨著主題的發展而豐富起來的網絡圖等等。由于經常有新的內容展示出來,家長們對主題活動的關注程度也明顯增加了。他們積極參與搜集各種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加入到幼兒的討論中,并幫助幼兒整理經驗,日益豐富的活動室環境讓家長走進了幼兒園的主題教育,使得孩子們學習的熱情也更加高漲了。
二、 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主題墻環境的創設幼兒園環境的教育不僅蘊涵在環境之中,而且蘊涵在環境創設繁榮過程中。日本很早就在幼兒園課程中提出:把環境的創設定位在“和幼兒一起創造充實的生活”,也就是說,環境創設是教師與幼兒合作、幼兒能以小主人的身份親自參與的教育過程。而僅僅由教師單方面策劃、忙碌,布置好了之后對幼兒說一聲“請進”的做法,只會在無形之中扼殺幼兒的主體性和參與精神。教師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如果采納和吸收幼兒的建議,并請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不僅能給幼兒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發展動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滿足幼兒自我表現的愿望,增強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因此,教師要改變觀念,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環境的創設,把墻面環境的創設的主動權交給孩子,那么教師的角色就會從原先的直接動手、動腦者變為觀察者、傾聽者、支持者。首先,教師要多關注孩子,觀察孩子的興趣點、觀察孩子的需求,激發他們創設主題墻飾的積極性,然后多傾聽孩子創設墻飾環境的所思、所想,給孩子提供適度的支持,發動幼兒討論最后共同定出墻飾的內容。如,孩子們常常會互相說自己去過那些地方游玩,這些常常會引起他們的極大興趣,那么如何把這些興趣變為我們幼兒園主題墻飾的一個內容呢?教師可以適時地啟發幼兒,你什么時候去游玩的?你都玩了些什么?啟發幼兒集體討論然后定出“節日快樂”墻飾的內容。如:“節日快樂!"的墻飾“這面墻飾,是由班內一位小朋友"五.一”節去北京游玩,回來和其他小朋友講述游玩趣事而生成的一個主題墻飾。老師抓住教學的這一契機,引發孩子們收集有關節日的圖片,如“三八節”、“兒童節”、“教師節”等等,當孩子們對節日越來越關注的時候,教師便利用家庭資源,讓家長給孩子們豐富一些重大節日的知識,同時發放家園調查表,讓家長記錄孩子到底了解哪些節日,在過節時孩子們是如何度過的??爝^"元旦"時,老師組織孩子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豐富墻面。"元旦"剛過,老師又動員孩子們把過節時拍的照片帶來裝飾墻面。瞧,孩子的舞姿多動人,神情多專注,外出游玩時的笑臉多燦爛,至此一組生動的墻飾便應運而生。這面墻飾,有孩子們的快樂參與和家長的熱情合作,不僅發揮了它應有的教育功能,也使家園關系更為融洽,有利于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其次,將收集布置的材料和創設環境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學習過程。我們應和幼兒一起準備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孩子能做得到的應盡量讓他們自己去做,他們能想得到的讓他們自己去想,通過多渠道讓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聽、問等途徑獲取信息和材料,發展他們獲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在收集材料后盡量讓幼兒自己協商如何裝飾主題墻飾,這樣孩子間的交往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發展,而此時教師只是作為一個觀察者隨時的觀察幼兒,當發現幼兒的確有困難并真的需要幫助時,可輕聲的問幼兒“需要我的幫忙嗎?”征得幼兒同意后再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