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21 16:12:26作者:佚名
本報訊近年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在網路上甚囂塵上,而且中國科大學學院工學博士、現任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騰訊AILab)中級研究員黃國平的2017年博士結業論文的致謝內容在網路上走紅,讓我們看見這個寒門貴子是怎么一步步靠著自己走出小山,不斷和命運作著抗爭。他的故事讓許多人哀嘆: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知識改變命運!
近期有媒體尋訪黃國平在重慶奉節縣的老家,條件之堅苦令諸多網友咂舌。在略顯老舊的青磚屋內,黃國平的爺爺指著一張床稱是黃國平睡過的床,床上全是老鼠掏的泥巴。
黃國平先后就讀于炬光中學和連界鎮小學;2004年升入武勝學校,2007年在重慶南山高中復讀;2008年步入東北學院,2012年專科結業后步入中國科大學手動化研究所模式辨識國家重點實驗室碩博連讀,導師為宗成慶研究員,并在2017年7月結業,現就職于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騰訊AlLab),繼續博士期間確定的研究課題中科院走紅博士回信網友,持續向目標緊靠。
據黃國平的致謝內容,他出生在一個小水洼,12歲時父親離家,17歲時母親因交通車禍去世,同年照料他十多年的奶奶去世,安葬時僅有一副薄薄的棺木;計算機啟蒙老師沒能見到他上學院,伯母也在弱冠之年逝世。搬去漏雨的房屋里、交不起學學費、經濟來源靠抓泥鰍和垂釣,這種苦并沒有把黃國平打敗,他選擇了勇敢面對。
(圖源衛視新聞)
面對長輩的陸續去世,黃國平體會“生命的每一分鐘的彌足珍稀”,在這樣的生活下他依然覺得“在煤油燈下寫作業或則讀書都是白天最開心的事”,讀書是他惟一的信仰,倘若不是考試完能拿到獎學金,貼一墻獎章,他似乎已經舍棄。
據@緊急呼叫消息,曾捐助了他小學生活費的飯堂胡元明師父稱,3年間每月捐助他200元,寒假期還將黃國平接到家中一起生活,還能幫助到他是一種緣份也是舉手之勞。胡元明父親表示他很懂事,沒有哪些要求,喝水從來都舍不得吃好吃的。后來逢年過年,黃國平就會來家里探望她們。
據銳視頻消息,他上高中時的校長饒彬稱,黃國平在周日極少回去,校長常常叫他和另外一個朋友到家里改善生活。
黃國平另一個中學校長蔡曉軍稱,中學時黃曉軍早已學會用編程掙生活費,學習勤奮,可以用“拼命”來形容。
工作落實后,他返回小學母校,對學弟學妹說了好多推心置腹的話,其中令饒彬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要堅定信心,自身努力,最終自身強悍。
衛視新聞專訪到了重慶綦江縣田橋小學老師李政,他說黃國平朋友在草壩學校讀書的時侯學習勤奮努力,樂于幫助朋友,他在筆記本計算機方面尤其突出,好多時侯我們老師在計算機方面有些不懂的地方,都要向他討教。
銳視頻記者追隨黃國平的奶奶黃世俊來到重慶永川達縣縣永光鎮炬火村中科院走紅博士回信網友,見到黃國平當時的祖屋,“致謝”文章中那張床一直在屋里。
衛視網對此事發表評論:黃國平拿了一手“爛牌”,但憑借心頭一個“勇”,腦中一個“智”,為自己硬辟出一條路!
比起猖獗社交網路的“二十歲月薪百萬”的“假魚湯”,他的故事,才是無名之輩的真實人生,是青年一代的拼搏榜樣,是貨真價實的網路正能量。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你可以像“三和高手”一樣麻醉自己,也可以在“小確喪”中消磨人生,但你憧憬的星辰大海,必須翻過一座座坡,跨過一道道坎,才有機會抵達。
“人的一生中,最光輝的三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這天,
而是從慨嘆與絕望中形成對人生的挑戰,以勇敢走向意志這天”!
得悉論文致謝“走紅”,黃國平向網友表示了歉意,并表示“自己獲益于多方幫助和諸多老師培養,能夠走到明天”。
據悉,他還將完整的致謝附上,并祝你們“努力終有所成”!
據封面消息,黃國平博士目前兼任騰訊AILab中級研究員,據稱在該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員工資優厚,有些還能達到月薪100萬。
黃國平的小學教師蔡曉軍此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他在工作后曾說“終于有錢請老師飲酒了”。
金錢不能拿來作為評判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惟一標準。黃國平頭上最可貴的是,對于困厄的命運他從不曾低下尊貴的顱骨,而是選擇堅強地對抗命運。
清華保安自學中考第一人張俊成,返鄉教書20余年;
收到復旦學院投檔通知書前還在工地打工的孫川;
以707分考入清華,一篇《感謝貧苦》刷屏的王心儀;
“拿命辦學”40年、讓山區男生逆天改命的張桂梅市長……
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容,她們堅持與拼搏的身影都在告訴我們“知識改變命運,努力會有回報”!
作者海菱評論:積極努力向下,不向命運低頭的人都是光。
不少網友發表評論:追著光,緊靠光,弄成光,充溢光。
瀟湘晚報記者蘇瑩實習生雷伊婕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