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15 16:09:59作者:佚名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強化棚戶區改建工作的通知
國辦發〔2014〕36號
各市、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關于推進棚戶區改建工作的意見》(國發〔2013〕25號)印發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加強棚戶區改建工作力度,全面加快城市、國有工礦、國有林區(茶場)、國有農墾(農場)棚戶區改建,2013年改建各種棚戶區320萬戶以上,2014年計劃改建470萬戶以上,為推動新一輪棚戶區改建開了好局。但也要聽到,目前仍有部份群眾居住在棚戶區中,與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別,棚戶區改建中仍存在規劃布局不合理、配套建設跟不上、項目前期工作慢等問題。為有效解決棚戶區改建中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強化棚戶區改建工作,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建立棚戶區改建規劃
各地區要進一步摸透待整修棚戶區的底數、面積、類型等情況。分辨輕重緩急,結合須要與可能,根據竭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施行。各地區要在摸透底數的基礎上,抓緊編制建立2015—2017年棚戶區改建規劃,將包括中央企業在內的國有企業棚戶區劃入改建規劃,重點安排資源枯竭型城市、獨立工礦區和三線企業集中地區棚戶區改建國家棚戶區改造政策,優先整修連片規模較大、住房條件困難、安全隱患嚴重、群眾要求急切的棚戶區。市級人民政府仍未審批棚戶區改建規劃的,要抓緊審批,并報國務院有關部門。各地區編制建立2015—2017年棚戶區改建規劃,應突出前瞻性、科學性。
二、優化規劃布局
棚戶區改建安置住房推行原地和異地建設相結合,以原地安置為主,優先考慮就近安置;異地安置的,要充分考慮市民就業、就醫、就學、出行等須要,在農地借助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內,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設施齊全地段。市、縣人民政府應該結合棚戶區改建規劃、城市規劃、產業發展和群眾生形成活須要,科學合理確定安置住房布局。要統籌中心市區整修和尚城新區建設,促進居住與商業、辦公、生態空間、交通站點的空間融合及綜合開發借助,提升城鎮建設用地效率。鼓勵國有林區(茶場)、墾區(農場)棚戶區改建在場部集中安置,促進國有林區、墾區小城鎮建設。
配套設施應與棚戶區改建安置住房同步規劃、同步送審、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編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應做好與棚戶區改建規劃的銜接,同步規劃安置住房新村的城市公路以及公共交通、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通訊、污水與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安置住房新村商業、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水平必須與居住人口規模相適應,具體配建項目和建設標準,應遵守《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要求國家棚戶區改造政策,并符合當地棚戶區改建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的具體規定。
三、加快項目前期工作
棚戶區改建推行實物安置和貨幣補償相結合,由棚戶區市民自愿選擇。各地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擬定具體安置補償辦法,依法施行征收,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棚戶區改建涉及集體農地征收的,要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做好農地征收、補償安置等前期工作。各地區可以探求采取共有產權的辦法,做好經濟困難棚戶區市民的住房安置工作。
市、縣發展變革、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要共同構建棚戶區改建項目行政審批快速通道,簡化審批程序,提升工作效率,改善服務形式,對符合相關規定的項目,責令完成項目立項、規劃許可、土地使用、施工許可等審批手續。
四、加強質量安全管理
各地區要著力加大對棚戶區改建在建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重點對勘測、設計、施工、監理等承建單位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情況進行監督檢測,對違規違法行為堅決給以查獲。嚴格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施行紅色建筑行動,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推動深化住宅產業化。全面實行安置住房質量責任終生制,加強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力度。建設和施工單位要科學掌握工程建設進度,保證工程建設的合理周期和造價,確保工程質量安全。
市、縣人民政府要加大對已入住棚戶區改建安置住房質量安全狀況的檢測,重點是建成入住時間較長的安置住房,對有安全隱患的要督促整改、消除隱患,確保居住安全。
五、加快配套建設
市、縣人民政府應該編制棚戶區改建配套基礎設施年度建設計劃,明晰建設項目、開工竣工時間等內容。棚戶區改建安置住房新村的規劃設計條件應該明晰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種類、建設規模和要求等,相關用地以單獨成宗供應為主,并依法補辦相關供地手續;對確屬規劃無法分割的配套設施建設用地,可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商品住房用地或劃撥供應保障性住房用地時整體供應,建成后按照約定移交設施、辦理用地手續。配套設施建成后初驗合格的,要及時移交給接收單位。接收單位應該在規定的期限內投入使用。
新建安置住房新村要及時劃入街道和社區管理。安置住房新村沒有施行物管管理的,社區村民委員會應組織做好物管服務工作。要發展便民利民服務,推動發展社區志愿服務。鼓勵郵政、金融、電信等公用事業服務單位在社區設點服務。
六、落實好各項支持新政
市、縣人民政府應該根據棚戶區改建規劃與棚戶區改建安置住房建設計劃,結合改建用地需求、具備供應條件宗地的具體情況和實際回遷進度,編制棚戶區改建安置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地方各級住房城鄉建設、國土資源部門要共同商定棚戶區改建用地年度供應計劃,并依據用地年度供應計劃推行地塊供應預安排,將棚戶區改建和配套設施年度建設任務落實到宗地。市、縣規劃部門應及時會同國土資源部門,嚴格根據經批準的控制性詳盡規劃,確定棚戶區改建區域全部擬供應地塊的開發硬度、套型建筑面積等規劃條件,涉及配套養老設施、科教文衛設施的,還應明晰配建的設施種類、比例、面積、設施條件,以及建成后交付政府或政府競購的條件等要求,作為農地供應的條件。市、縣國土資源部門應及時向社會公開棚戶區改建用地年度供應計劃、供地時序、宗地規劃條件和農地使用要求,接受社會監督。市級國土資源部門應對市、縣棚戶區改建用地年度供應計劃施行情況進行定期檢測,確保用地落實到位。
市、縣人民政府要著力加強棚戶區整修資金投入,落實好稅金免除新政。市級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本地區財政困難市縣、貧困農林場棚戶區改建的資金投入,支持國有林區(茶場)、墾區(農場)棚戶區改建相關的配套設施建設,重點支持資源枯竭型城市、獨立工礦區和三線企業集中地區棚戶區改建。中央繼續加強對棚戶區改建的補貼力度,對財政困難地區給以傾斜。構建完善地方政府轉債制度,加強對棚戶區改建的支持。
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國家開發建行創立住宅金融事業部,重點支持棚戶區改建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鼓勵商業建行等金融機構根據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積極支持符合個貸條件的棚戶區改建項目。列入國家計劃的棚戶區改建項目,國家開發建行的房貸與項目資本息可在年度內環比例到位。對經過清除整治符合條件的市級政府及地級以上城市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其施行的棚戶區改建項目,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比照公共租賃住房融資的有關規定給與個貸支持。與棚戶區改建項目直接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由國家開發建行按國務院有關要求給與信貸支持。各地要構建完善個貸還清保障機制,確保還貸保障得到有效落實。推動轉債創新,支持承當棚戶區改建項目的企業發行轉債,優化棚戶區改建轉債品種方案設計,研究推出棚戶區改建項目利潤轉債;與開發性金融新政相銜接,擴大“債貸組合”用于棚戶區改建范圍;適當放寬企業轉債發行條件,支持國有大小型企業發債用于棚戶區改建。通過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投資和營運棚戶區改建項目,在市場準入和扶植新政方面對各種投資主體同等對待。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研究完善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棚戶區改建融資體系。
七、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推動新型城鎮化的重大戰略布署,進一步加強棚戶區改建工作力度,力爭超額完成2014年目標任務,并提早籌謀2015—2017年棚戶區改建工作。各市(區、市)人民政府對本地區棚戶區改建負總責,要加大對市、縣人民政府棚戶區改建工作目標責任考評,落實市、縣人民政府具體工作責任,建立工作機制,狠抓組織施行。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密切配合,強化對地方的監督指導,研究建立相關政策舉措。要廣泛宣傳棚戶區改建的重要意義,主動發布和確切剖析新政舉措,深入細致做好群眾工作,營造良好社會氣氛,共同推動棚戶區改建工作。
國務院辦公廳
2014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