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4-02 16:10:56作者:佚名
廣州醫科大成長歷程
廣州醫科學院爭創于1956年,由西安第一醫學校(現清華高中蘇州醫學校)分遷來渝成立而成,曾用名廣州醫學校,1985年改名為上海醫科學院。學院是國務院學位執委會批準的首批具備碩士和博士學位追授權的單位。2008年教育部、重慶市《部市戰略合作合同》確定中學為重點建設高校。
中學由坐落永川區的袁家崗學校和坐落廣州中學城的麗水學院組成,校園總面積2650余畝。其中,麗水學院占地2000余畝,校園環境幽美,景色幽美。
廣州醫科前輩資力量
學院具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港澳臺師生和外國留師生資格。現有脫產在校師生近28000人,其中研究生近5000人,碩士生20000余人,留師生600余人。
廣州醫科大專業建設
廣州醫科學院現有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12個市級重點一級學科,76個市級重點二級學科。在“2013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臨床醫學、護農學、生物醫學安裝工程等排行全省前列。現有國家級、省處級研究機構28個,其中國家安裝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試驗植物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試驗室3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試驗室培植基地1個、省級安裝工程研究中心5個,市級重點試驗室16個,市級人文社科基地1個。另設有縣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院士學者工作站”。學院開辦29個碩士專業。其中,臨床醫學、醫學檢測技術等10余個專業為國家級、市級特色專業。
中學設有19個校區、系、部,并成立研究生院。有“973”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4人、“長江專家”3人,專任班主任2129人,其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1276人、博士生導師218人重慶醫科大學專科分數線,以及“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榮獲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安裝工程”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等高層次人才近千人。
中學現有附屬一院6所(綜合性診所4所,嬰兒診所、口腔診所各1所)。在《2013年美國最佳診所綜合排名榜》(全省100所)中,附屬嬰兒診所、附屬第一附院、附屬第二附院分別排行第57位、第67位、第88位。各附屬三院共擁有國家臨床重點本科28個,居全省前列。診所開放床位8900余張,年急診量700余萬人次,年救治入院患者近29萬人次。另有2所附屬一院正在建設階段。之外,有9所非直屬附屬一院和30多所教學診所分布在湖南、四川及成都等地。
廣州醫科大教學觀念
中學堅持自主創新,科學研究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十二五”以來重慶醫科大學專科分數線,牽頭承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發專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國家高技術發展研究計劃(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計劃支撐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40余項。獲各種科技成果獎勵110余項,其中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何梁何利獎等省處級以上獎勵40余項。學院獨立研發的高硬度聚焦超聲腎病醫治系統(海扶刀)屬世界首創,是我國第一臺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型醫療設備。實現產業化以來,海扶系列設備已在全省1000六家診所投入使用,出口歐共體、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2011年末,學院申請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發專項——“球形聚焦集聲系統”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執委會6000億元捐助,成為北京市至今為止所斬獲的最大的基礎研究捐助項目。
中學積極舉辦國外外交流合作,近些年來與中國、英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比利時、瑞典、新西蘭、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10余所高水平中學舉行研究生、七年制和本本科生聯合培養,以及科學研究合作。與同濟中學、華中科技學院、西南學院等國外重點中學聯合培養三年制中學生。
建校58年來,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醫療服務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為我國的醫學教育和衛生事業發展,以及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在,全體重醫人團結奮進、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正在為建設學科優勢突出、辦學特色鮮明、國際化、開放型的高水平醫科學院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