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2-16 15:02:18作者:佚名
圖1 熱鬧的潑水節場面
圖2 云南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
一、歷史淵源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比邁”(意為新年),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后十天左右)舉行。西雙版納德宏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于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國也過潑水節。
潑水節為傣族的新年,它起源于印度,曾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后為佛教所吸收,約在13世紀末到14世紀初經緬甸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俗也日益流行起來。現在,這一節日已成為傣族最主要的民俗節日。1961年4月,周恩來總理來西雙版納會晤緬甸總理,并與各族群眾潑水同樂,使潑水節的知名度日漸高漲,海內外游客慕名而來者摩肩接踵,規模年勝一年,因而又被稱作“東方狂歡節”。
圖3 潑水節夜晚在趕擺場上放“火飛燈”
二、地理分布
潑水節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全境,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保山市潞江壩、昌寧縣,臨淪市鎮康、耿馬、雙江縣,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縣和玉溪市新平、元江縣等傣族聚居區,以及緬甸撣邦沿中緬邊境的撣族聚居區。
在德宏一帶,潑水節早期僅是傣族男女青年為主要參與對象的節日,并不具全民性。后隨歷史的發展,時代的演變,其內容不斷豐富,形式趨于完備,逐漸演變為全民性的盛大節日,成為傣族最重要的傳統習俗之一。傳統節期,均在農歷清明節后七至十天舉行,一般為三天,也有“三天大潑,七天小潑”之說。
三、節日活動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具有豐厚的社會人文土壤和廣泛持久的群眾基礎,涉及民俗活動、宗教祭祀,藝術表演、傳統飲食等物質文化和精神領域的諸多方面,是傣民族百科全書式的民俗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傣家人水文化豐富內涵的外在體現。節日活動除潑水外,還有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圖4 歡騰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涌入趕擺場
(一)趕擺
趕擺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項目之一。趕擺場一般設在江河岸邊平闊之處或田壩中央,用竹木搭建有若干涼棚供人歇涼,場邊搭架一兩個專供燃放高升的高升架,旁邊設有燃放禮花焰火和火飛燈的場地。屆時,身著節日盛裝的各民族群眾從四面八方匯聚于此。人山人海,鼓鋩喧天(鼓為象腳鼓,鋩為排铓、大铓,都是傣族特有的民族樂器)。人們興高采烈地觀賞民間藝人表演的孔雀舞、白象舞和刀舞拳舞等,和著鼓點節奏扭動肢體,融進載歌載舞的喜慶狂歡。
圖5 賽龍舟
(二)賽龍舟
參賽木船都要裝上龍頭龍尾,船身都彩繪成龍的鱗紋,三十余名水手分坐兩側揮短槳劃水。信號槍響,諸船齊放,箭一般射向彼岸,兩岸觀眾歡聲如雷,煞是壯觀。每年參加比賽龍舟的村寨,都要在龍舟制作和下水參賽時舉行一些祭祀儀式,一是感謝傣族英雄巖洪窩和龍王,二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三是祝愿本寨龍舟在比賽中獲得成功。
圖6 浴佛
(三)浴佛
浴佛、堆沙、放水燈、賧佛是潑水節期間的重要佛事活動。浴佛一是指節前對佛像佛衣的除塵清洗,是人們虔誠禮佛的表現之一,還有凈化心靈的含意;二是節日期間的香水浴佛儀式,也是潑水節潑水習俗的起源之一。屆時,人們攜鮮花、香水、蠟條到佛寺殿前,聽佛爺誦經后,用一束束鮮花蘸一蘸香水,輕灑在佛像上,然后再相互蘸灑祝福,以求吉祥。
圖7 放高升
(四)放高升
為紀念為民請命的英雄帕雅宛,各村寨在節日期間把精心制作的“棒菲西洛”(即高升)一路載歌載舞運抵趕擺場,輪番上架燃放。如果高升飛得高,就預示當年的年景好;要是高升一只也沖不上云霄,就意味著年景欠佳。放高升,既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又暗含著各村寨競技之意。每當一只高升呼嘯飛射云天,趕擺的人群便歡呼雀躍,以示祝賀。
圖8 丟包
圖9 節日的趕擺場,成就了多少有情人
(五)丟包
丟包傣語稱作“墮麻管”,是潑水節趕擺場上青年男女之間節日娛樂和傳情戀愛的活動之一。丟包場,一般選擇開闊的草坪地。男女青年分開站在相距二十公尺左右的兩邊。丟包開始,先由姑娘把自己縫制的菱形香包拋向對方,小伙子爭搶接包,又丟到姑娘們一邊。剛丟包時漫無目標,不久就各有目標了。這樣女擲男接、男擲女接一陣之后,彩包象長了眼睛似的專門飛向意中人手中。
圖10 章哈
(六)章哈演唱
章哈翻譯成漢語就是會唱的人,也就是歌手。章哈作為傣族群眾最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在傣族社會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和作用。每逢年節喜慶,特別是傣歷新年期間,無論在人如潮花如海的趕擺場上,還是在親朋歡聚、酒菜飄香的竹樓上下,傣寨內外,章哈優美動聽的歌唱聲,都給節日的喜慶氣氛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果有兩位以上章哈對唱,氣氛就會更加熱烈活躍,比頭腦靈活,比見識廣,比演唱技能,你問我答,你來我往。唱者歌興大發,聽者如癡如醉。有時從白天唱到晚上,又從晚上唱到天亮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有時竟連續唱上幾天幾夜。這種習俗由來已久,至今依然。人們常把章哈比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鹽巴”和“芳香四溢的鮮花”等。
圖11 孔雀舞
圖12 白象舞
(七)跳孔雀舞、白象舞
孔雀舞是傣族最具特色的民間舞蹈之一,一男一女兩位藝人戴上孔雀架子,以優美樸實的舞姿將一對恩愛無比的孔雀夫妻表現得惟妙惟肖??兹肝杵鹪淳眠h,有《召樹屯與孔雀公主南木諾娜》愛情敘事長詩廣泛流傳于民間,因此,孔雀舞又寄托著人們對美好幸福的向往與追求。白象則是傣族人民心中幸福的象征,傳說某古國王子出生時,宮里的大象也同時生下了一頭小白象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從此,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每當潑水節或喜事來臨,人們就會跳起白象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