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2-08 20:20:38作者:佚名
看望老校友,共商師資培養和基礎教育建設……6月18日,在建校70周年之際,首都師范大學開展“重印初心、走近校友”看望老校友活動。第一站是北京密云二中,我們走訪了密云區從事基礎教育的校友。密云區教育工委書記張文亮、教委主任楊福軍、密云二中書記霍勁松、蘭春燕校長、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密云中學書記李文平密云三中黨總支書記、校長王利民等老校友齊聚一堂,共商基礎教育工作。
6月18日,老校友們在北京密云二中熱情相聚。新京報記者 劉洋 攝
密云區基礎教育系統現有干部教師四分之一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
“感謝母校來訪!”老校友相聚,座談會的氣氛變得輕松活潑了許多。許多畢業已近40年的老校友仍對過去的求學記憶猶新。首都師范大學校友事務處、教務處、招生就業處、發展規劃處、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學生代表均來到密云與區基礎教育系統校友進行交流。這些老校友中很多人在20世紀80、90年代進入首都師范大學,如今已成長為學校校長和領導干部。
楊福軍介紹留學之路,目前,密云區基礎教育系統現有干部教師中,首都師范大學畢業生1520人,約占四分之一,他們已成為密云教育改革的中流砥柱和主導力量。和發展。
首都師范大學校友工作辦公室主任白向寧介紹了學校歷年來的校友工作情況。 “我們校友工作的新理念是,學生是首都師范大學的主人密云二中校徽,離開學校后,首都師范大學永遠是他的家。”白向寧介紹,學校將制定校友終身發展支持計劃,定期邀請校友回母校參加重要活動,返校上課,講述校友故事,與校友共同努力,支持母校發展。他們的母校。
首都師范大學校友辦公室、教務處、招生就業處等部門代表參觀了解密云二中的歷史。新京報記者 劉洋 攝
首都師范大學教務處處長王海燕介紹,學校與密云區走過20年區域教育合作發展,共同探索大中小一體化教育隊伍建設學校,包括骨干教師培訓工作室和初中協同培訓。素質建設工程、后備干部班等,見證了一批骨干教師成長為學校的帶頭人。目前,在密云區拔尖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首都師范大學也參與合作,這是首都高校服務區縣建設的體現。
“過去,密云區每年有50、60人考入首都師范大學,近年來有所增加。2023年,有86名學生考入首都師范大學,超過85%考入首都師范大學。”普通專業。”首都師范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臧強表示,每年都有首都師范大學畢業生返回密云就業。學校也希望培養優秀應屆畢業生回密云建功立業。
對此,霍勁松認為,一方面,密云作為郊區,確實缺乏優秀的師范畢業生。他希望首都師范大學能夠根據學生的就業愿望和密云基礎教育體系的就業需求,培養學生熱愛郊區、走進密云的能力。就業傾向。
密云區教育工委書記張文亮是首都師范大學1983級數學專業校友。他表示,首都師范大學是密云基礎教育系統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方面的巨大支撐,是密云區教育系統的骨干力量。 “密云距離首都師范大學校園較遠,但母校一直支持我們。”張文亮說。
老校友回憶求學經歷,暢談辦學歷程
交流中,密云二中、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密云中學、密云區師范學院、密云第一小學的書記、校長、院長、特級教師分別分享了自己的求學經歷,講述了學校的辦學歷程,表達了對母校的情感。
密云區校友所在學校歷年榮獲首都師范大學校徽。新京報記者 劉洋 攝
“那時候,一個農村孩子考上首都師范大學很不容易,沒有那段經歷,我也不會有現在的成就。”蘭春燕是英語教育專業1995級的校友,現在是一名特級教師。他講述了自己與母校的緣分;李文萍是漢安1988級語言文學專業校友,她畢業時正值母校更名為首都師范大學。現在她回想起上學時在教授家包餃子的經歷,心里仍然感到溫暖。 “當時郊區的學生不能經常回家,周末都是教授來迎接我們。這種教育情懷也深深地打動了我。”
“畢業已經35年了,現在見到你們,我的腦海里仍然浮現著爬滿常春藤的教學樓、安靜的教室、食堂……那是承載我青春的地方。我的初戀在那里,但首都師范大學給了我我的初心,因為這個初心,讓我回到了家鄉,在這里扎根。”密云三中黨支部書記、校長王利民是1986級中文專業的校友,她的講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霍勁松表示,母校關注每一位首都師范大學畢業生的終身成長。它是每個學生的精神家園,是每個畢業生職業成長最穩定的支撐。
今后,我們將長期開展校友走訪活動,凝聚校友力量
密云區基礎教育系統老校友獲贈文化衫和紀念牌。新京報記者 劉洋 攝
“感謝校友們對母校的情懷和建議,首都師范大學將秉承師范大學姓‘石’的初衷,努力成為北京基礎教育當之無愧的領頭羊。”首都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宋軍表示,校友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是教育成果的體現。是學校發展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和重要的社會資源。 “走出校門,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我們與母校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母校的印記永遠銘刻在每個人的心中。”
宋軍表示,在網絡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大家獲取信息更加方便,但每當看到“首都師范大學”三個字,他就會特別留意,因為這已經是根深蒂固的觀念了。他的血液和有關母校榮辱與共的肌肉記憶。尤其是在首都基礎教育領域,他和他的同事們習慣于“原來你也是首都師范大學畢業的”這樣的回答。
“可以說密云二中校徽,北京的中小學里都是首都師范大學的人,首都師范大學不愧撐起了北京基礎教育的‘半邊天’。”宋軍說,首都師范大學畢業生擔任全市中小學校長和特級教師,占中學教師的50%、中小學教師的55%、公辦幼兒園教師的90%以上。在密云區基礎教育體系中,從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到學校書記、校長、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全部都是首都師范大學校友。
白向寧介紹,此次活動將從首都師范大學建校70周年開始,今后將長期開展。作為獻禮學校70周年校慶的禮物,2024年我們將繼續走訪區縣、中學或其他領域,通過參觀、交流座談、邀請返校等方式加強與校友的聯系,凝聚校友力量并助力學校的發展。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苗晨霞、校對劉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