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05 09:23:06作者:佚名
大連理工大學前身為大連輕工業學院,是遼寧省“卓越計劃”和“2011計劃”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首批教育培訓改革試點大學之一優秀農林人才計劃。 學校始建于1958年,是我國最早的四所輕工院校之一。 原隸屬于輕工業部,1998年劃歸遼寧省管理。
截至2014年7月,學??傉嫉孛娣e1064畝,總建筑面積48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59.2萬冊; 截至2006年底,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959萬元。 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萬人,其中研究生1445人,每年招收外國留學生近400人。
學校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藝術、文、管、經六大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院校。 其特點是培養輕工、紡織、食品、藝術等專業人才。
2013年12月19日,大連理工大學食品科學學院院長朱北偉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實現學校院士培養工作重大突破,學校邁向更高的水平。
大連理工大學始建于1958年,前身為沉陽輕工業學院。 1970年遷至大連,更名為大連輕工業學院。 學校原隸屬于輕工業部。 1998年轉變為中央與地方共建、遼寧省主導的管理體制。 2007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
學校是我國最早創辦的四所輕工業院校之一。 它也是全國唯一一所位于東北地區、以輕紡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 經過50年的建設,學校規模逐步擴大,實力逐步增強,實現了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 已成為我國培養現代消費行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藝術設計人才、企業管理人才的最佳選擇。 重要基地。
學校現有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036畝,總建筑面積48萬平方米。 現有專任教師848人,其中教授126人,副教授311人。 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8,472人,其中研究生947人,國際學生93人。 設有15個學院和2個教學部,38個本科專業,19個高職專科專業。 現有碩士學位授權點28個大連大學藝術類,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 輕工技術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是東北地區唯一擁有該領域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學科。
學校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質量。 擁有國家級高等教育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遼寧省示范專業6個、遼寧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 是輕工業重點人才培養基地、遼寧省建設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附屬服裝學院被評為中國十佳服裝院校之一。 近年來,承擔國家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0項,國家級精品教材獎1項,省級精品教材獎3項,省級精品課程22門。 學校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 是原輕工業部所屬84所高校中第一所獲得優異成績的學校,也是遼寧省省屬高校中第一所獲得優異成績的學校。
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近年來,學生科技文化活動榮獲省部級以上獎項600余項。 在“2007年BBC網絡英語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管理學院學生榮獲冠軍。 學校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等競賽中多次獲獎。 在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禮儀指南評選中,該校24名學生入選,成為全國考生人數最多的大學。
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2%以上,研究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 2006年被確定為首批“遼寧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學校”之一。 2007年被共青團中央、中華全國青聯、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命名為第二批KAB(了解)大學生創業教育基地,并榮獲共青團中央、中國光華科學技術基金會創業教育示范大學。 在首屆全國諾基亞青年創業計劃大賽中,學校名列第一,榮獲金獎。
學校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現有發酵工程、紡織工程、制漿造紙工程、食品科學、設計藝術5個省級重點學科; 發酵工程實驗室為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發酵工程、制漿造紙工程、紡織工程、新材料材料改性等四個實驗室為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擁有遼寧省水產品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紡織品檢測中心、紡織工業產品研發中心等4個省級中心。 2006年,服裝設計與工程、藝術設計兩個專業同時被評為A+,位居全國同類專業前5%。 2007年、2008年,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被批準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2004年教育部對全國高等學校80個一級學科評估中,學校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位列第六位,位居全國同類學科前列。
在2008年開展的一級學科評估中,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位列第11位,與全國13所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大學一起代表了我國食品學科的發展水平。
在最新的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概覽》中,《大連理工大學學報》被列為中文核心期刊。
學??蒲袑嵙π酆?。 近年來承擔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8項; 發表學術論文4203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368篇; 并獲得國際授權,擁有國家專利283項; 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51項。 其中,學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酶法轉化法生產RH2等人參皂苷”項目獲2003年國家技術獎發明二等獎; “海參自溶酶技術及其應用”榮獲2005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我校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兩次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的省屬高校之一。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工程和創新隊伍建設,現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其中,輕工業學科金鳳燮教授于2005年、2007年成為有效增補院士候選人; 食品學科朱北偉教授榮獲200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會科技創新獎; 這兩位教授被評為全省僅有的20名有望成為院士的教授。 遼寧省攀巖學者; 3名教授榮獲遼寧省教學名師獎,3名教授為遼寧省省級高校專業帶頭人; 入選遼寧省“百千”人才工程或當選優秀青年骨干教師48人。 4個團隊被認定為省高校創新團隊,3個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 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的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 諾貝爾獎獲得者Kurt 博士、法國時裝協會主席 等數十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受聘為學院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 2005年以來,引進了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上最大規模的項目,先后接收了135名法國埃比塔克大學計算機碩士到校留學,受到了法方的高度關注和好評。教育部、遼寧省領導。 2007年與新西蘭愛丁堡學院合作成立愛丁堡國際航空服務學院英語作文,成功推出英國高等教育文憑課程。
未來10年將是大連理工大學發展的重要機遇期。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大連大學藝術類,全校2萬余名師生將繼往開來,抓住機遇,將學校建設成為全國一流、優勢學科知名大學。 努力成為一所特色鮮明、高水平、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美麗的濱城歡迎您! 奮斗的大連理工大學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