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核心詞議:
n. (印度教,佛教)神的化身;(某種思想或品質)化身;(網絡)頭像,替身;(Avatar)電影《阿凡達》
avatar 基本解釋
n. 化身,天神下凡,具體化;[電腦](術語)指在虛擬實境中互動地呈現一個人;尤指電腦游戲或聊天室中代表使用者的)化身;2010美國電影<阿凡達>
速記方法
速記技巧
詞源詞根法
一部3D科幻大片《阿凡達》讓很多人記住了avatar這個英語單詞。不過,很多人并不知道,這個單詞并非導演杜撰的,而是來自梵文,是印度教中的一個重要術語。=avatar來自梵文avatarana,由ava(off,down)+tarati(cross over)構成,字面意思是“下凡”,指的是神靈降臨人間的化身,通常特指主神毗濕奴(VISHNU)下凡化作人形或者獸形的狀態。印度教傳說毗濕奴有10個化身,其中有9個已經降臨世間,最后一個化身會在世界末日降臨。=電影《阿凡達》中的avatar是地球人的精神所占據并控制的外星人肉體,與印度教中的avatar含義相差甚遠。因此,電影《阿凡達》在上映之前就遭受了印度教團體的強烈抗議,聲稱電影名字玷污他們的宗教。世界印度教協會主席曾要求導演卡梅隆做出聲明,澄清這部3D科幻影片的名字與印度教及其信仰毫無任何關系,重名只是一個巧合。=在網絡時代,avatar又有了一個新的意思—個人在網絡虛擬環境中的化身,即代表用戶形象的圖像,即常說的“頭像”或“個人秀”。
知識擴展
avatar 變化形式
易混淆的單詞: Avatar
中文詞源:
avatar 阿凡達,化身
來自印度語。PIE *ava, 下來。*tere, 穿過,同through. 原指印度主神Vishnu 化身凡人到人間幫助人們化解災難,根據印度教所描述,佛祖釋迦弁尼就是Vishnu的第九個化身,當Vishnu到第十個化身時,則是世界毀滅,人間重建之日。
avatar
精選例句
1、 Buckle was the avatar of the notio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巴爾克是十九世紀晚期這種觀念的化身。
常見考點例句:
- No of course not - that 's just your dream avatar .
- 不,當然不是-------他不過是你在夢里的化身而已。
- What about my own avatar ?
- 我自己的化身如何了?
- All dream characters are projections of your dream thoughts including your avatar .
- 所有夢境中的角色都是你在夢里思考的投影,包括你自己的化身。
- One alternative would be to automatically capture information about your daily life and feed it directly into an avatar .
- 一種替代方法可能是自動捕捉你日常生活的信息并把它直接提供給“化身”。
- To date , however , there has been little effort to combine all this into anything resembling an avatar .
- 然而今天他們已經取得了一些小成就,可以將這一切綁定到任何類似化身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