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1-06 20:13:16作者:佚名
廣州醫科學院簡介
廣州醫科學院是山東省屬重點院校。中學始建于1934年,時名湖北省立醫政大學。1942年8月,由國際知名人體寄生蟲學家、我國人體寄生蟲學奠基人洪式閭院長領導創立的寄生蟲學部開始招收研究生。1957年,中學由南京遷至北京,即將改名為北京醫大學。1962年,中學被列為全省首批改為五年制的醫藥高校之一。1981年,校區被批準為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經國家科委批準,中學改名為青島醫科學院。現在,廣州醫科學院早已成為一所擁有醫、藥、理、管、法學等學科,并在國外外具有較高著名度的高等醫學高校。
廣州醫科學院設有基礎醫大學、公共衛生大學、口腔醫大學、藥大學、護理大學、醫政大學、第一臨床醫大學、第二臨床醫大學、第三臨床醫大學、鼓樓臨床醫大學、繼續教育大學和高等職業技術大學等12個大學和1個公辦大學——康達大學,除擁有3所直屬附屬診所外,在上海、常州、無錫、蘇州、淮安等地還擁有13所非直屬附屬診所、33所教學診所、21所實習診所和34個實習基地。
中學現有3個博士后流動站、2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4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五年制專業和2個十年制雙學位專業。有1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7個山東省重點學科、7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學現有在編教員工1429人,有院士140人、副院長399人含醫院,有博士生導師106人、碩士生導師343人(含醫院),在編班主任中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享受國務院頒授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
中學圖書館文獻累積總額達94萬余冊,有中外文刊物5600余種,是廣東省醫學圖書中心館和院校文獻保障系統醫學文獻中心。中學承辦有《南京醫科學院學報》(含自然科學版、英文版、社會科學版)、《臨床皮膚病學》、《臨床神經病學刊物》、《江蘇醫藥》等11種學術刊物。
隨著國家變革開放新政的施行,中學也舉辦了廣泛的對外交流活動,積極與國外外的高等高校構建方式多樣的聯系與合作。80年代以來南京醫科大學數字化校園,校區已與英國、日本、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奧地利、澳大利亞、俄羅斯、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醫學高校、科研機構、醫院構建了雙邊合作、學術交流關系,并聘請了一批著名專家、學者兼任中學名譽院士、客座院士。同時,中學也先后派出了500多名班主任出國交流訪問、留學進修。廣州醫科學院還是國家衛生部認可的全省進修基地之一,是廣東省“333工程”培訓基地之一。校區還接受國外外高訪學者、留中學生和港澳臺中學生。
中學在2004年末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及“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工作評估”,均獲得“優秀”的成績。
廣州醫科學院有兩個學校(五臺學校和浦口分校)。目前,全校各種全日制在校生已達1萬多人。江浦分校坐落廣州市浦口學院城南京醫科大學數字化校園,總占地面積近1500畝。目前,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學校內教學設備一流,生活設施健全,03級與04級的4000余名中學生早已入住。溧水分校的建成標志著中學向實現教育現代化、爭創高水平醫科學院的目標又邁向了重要的一步。
七六年來,北京醫科學院以“博學至精,明德至善”為校訓,以“醫學與人文融通、教學與科研并重、基礎與應用結合”為辦學理念,為國家培養了1500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和四萬多名專科結業生,她們大多分布在廣東省及全省各地診所、疾病控制中心、醫學研究機構和衛生行政部門,不少結業生已成為國外外知名醫學專家和學者。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中學發展也應與時俱進。廣州醫科學院將以長遠的眼光、寬廣的胸懷,對內借助全體師生職工的精誠團結和勤勞創新,借助自身的特色優勢,對外依托山東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深厚的文化積淀,積極探求辦學新思路,在教學上求嚴求實,在科研上求精求新,奔向建設高水平、有特色、多科性的教學研究型學院的目標不斷邁向!
我校校風優良、師資雄厚、教學嚴謹、校園文化精彩迭出。我校培養的人才將服務廣東,幅射全省,面向世界。七六年歷史由我們弘揚,我們將永遠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再創輝煌!
院校基本信息
中學名稱:北京醫科學院
院校代碼:10312
所在省市:山東
中學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漢西路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