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入選國家" />
更新時間:2023-10-27 18:36:10作者:admin2
威海職業學院(Weihai Vocational College)是一所由威海市人民政府舉辦,并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學校。
2009年入選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1]。2016年8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2017年09月26日,學校被評為第一批山東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立項建設單位。[2]
威海職業學院的辦學源頭可追溯至1958年,2000年10月,威海教育學院、威海廣播電視大學、威海市工業學校合并,成立威海職業學院;2004年9月,威海職業學院與威海市技術學院合并,實行一個學院兩塊牌子。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財政部列入第三類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B檔)。[4] 2020年4月22日經威海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批準威海職業學院單位名稱變更為:威海職業學院(威海市技術學院)。
威海職業學院威海技術學院威海工程技術學院威海海運學院山東威海財經專修學院
威海職業技術學
學院選址于初張路東,煙威公路南1公里、雙島灣西50米處,工程規劃建設203.30公頃。充分利用校園的然環境,突出以“人”為中心,通過深入的發掘,創造適應現代教學發展要求的良好校園物態環境、創造功能合理的內部使用空間和融建筑、庭園、園林綠化、雕塑,小品為一體的校園環境,塑造出威海職業學院自己的特色,為威海市締造一處賦有特色的景觀。從地段和環境特點出發,借鑒中、西方大學校園的原始模式,吸取中外大學校園發展中所共有的“院落”這一基本模式精華,作為職業學院建筑構成的基本骨架,也就是說以“院落”作為創作的原型。根據各功能區域在使用上的相互關系,結合地形特點,進行總體布局。規劃著重體現:活力校園、濱海校園、有機生長等特點。 引入“有機生長”概念,每一個功能區如同生物體組織一樣具有“再生”功能,每一個功能區內,都留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給哥哥組團隨生長需要,從而達到校園的可持續發展。
采用“一核一帶三軸線”的空間結構:
1、一核:為中心生態核。將基地原有水資源進行重組和優化處理,形成校園的中心生態水體,作為整個校園的中心生態核。
2、一帶:中央共享生態帶。鄭和基地內原有綠色資源,以生態水體為依托,形成一條貫穿教學區中心及生活區的共享生態綠化帶。
3、三軸線:學術主軸、學術次軸、生活軸。
a、學術主軸:由學校西部主入口廣場引入學術主軸,校園中心廣場東部的圖書信息中心成為學術主軸的對景。
b、學術次:從學術主軸中向南北引出學術次軸,表達出校園發展的兩個方向:首期主要是教學組團,二級學院發展用地;并將校園與整個大學城中心共享區聯系起來。
c、生活軸與學術主軸近似垂直設置一弧形的生活軸,生活區環繞教學區分南北布置,形成教學與生活并重的多中心布置,保證生活區與教學區的交通聯系最為便捷;同時達到海灣景觀的最大限度利用。 1、校前區位于基地西部校園主入口和南部校園次入口處,緊鄰初張路和長大線路,是校園與社會對話的窗口,包
威海職業技術學院
括校門、入口廣場、校外停車場和院部行政辦公樓、學術會議中心。校內和校外車輛在入口廣場分流,以保證適當的校內交通量及行人安全。造型新穎、獨特的大門成為大學校園向外界展示自我風采的第一窗口空間。
2、教學科研區設置在基地中部,環境優美,有利于教學氣氛的形成。各建筑組團成族群式發展,各族團有各自的中心與步行系統,形成相對獨立高效運作的系統,同時建筑族群式的布局使各建筑組團對基地內的生態空間有最大的接觸面積,實現建筑與環境最大程度的融合。主教學樓、圖書信息中心和臨湖的觀景平臺圍合形成校園中心廣場。
3、中央共享生態區設置在基地東部,以大片內海海面為主,圍繞圖書信息中心、國際語言中心、語言教學樓、二級學院、專家別墅等校園不同功能組團,并滲透進入校園內部其他組團。面向煙威公路,為校園創造另一個豐富多彩的展示窗口,同時也為城市創造了一處濱海景觀區。
4、學生生活北區為一期規劃用地,位于基地北部,基本與教學實驗區平行布置,使學生宿舍與教室步行交通最為便捷,大大方便師生們的工作和學習,同時在校園南部二級學院用地內預留了遠期發展的學生生活區。
5、教工生活區及專家別墅區位于基地東南側,中央共享生態區東南側,享受開闊內海灣海面,在其南邊預留了遠
威海職業技術學院
期發展用地,靠近成大線道路和大學城共享區,交通便利,生活方便,適合居住。
6、文體活動區分為兩區,主區位于基地南部,比鄰校園南入口及二級學院用地,方便學生使用及向社會開放使用,輔區設置于東北區,位于學生生活北區的東部,臨近教學實驗區,方便學生使用及教學使用。
7、實習工廠區設置于基地西北部,在初張公路上設有單獨出入口,對外聯系便捷,且遠離教學區,避免對安靜的教學實驗區的噪音干擾,與校園內部的聯系也有便捷的校內交通系統達成。
8、后勤服務區位于校園西側校前區與實習工廠區之間。設有衛生所和物業管理用房,既靠近校園次要入口,又能與教學區、學生生活區緊密聯系。
9、預留二級學院區位于基地南部(中央共享生態區南部,教工生活區西部),正對校園南入口,對外交通方便。南入口的景觀平臺將二級學院用地分成東西兩個部分,西部為預留教學樓,與一期教學實驗區隔湖相望,在校園主環路內共同構成完整的教學區景觀;東部為預留學生生活區,與教工生活區形成一個生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