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06 20:10:47作者:佚名
?大學如何選課
☆大學的課程分為兩類,必修課和選修課。
★必修課程一般包括通用必修課、通用基礎課、專業必修課、英語課程和體育課程
班級。
★選修課包括專業選修課和通識選修課。
當然每個學校的教學方法略有不同,但是大同小異,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
哪些是必修的,哪些是選修的。
2、選課順序:
☆選修課>體育>必修課
理論上,“選修課”是全校學生都選修的。
“體育課”由大一、大二學生承擔(有的大學從大三開始就沒有體育課了)。 “必修課程”是由你的年級和專業的學生選修的。 大概是10000>5000>150(人)的基數。
3. 必修課程:
☆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
盡量與您的航班同伴選擇同一時間段的課程。 不建議更換老師。
。 最終成績=平時成績的40%+考試成績的60%(具體差異因學校而異)
★平時成績=點名、課堂演講、每日作業遲到早退
★考試成績=學期末提交的作業或考試成績
下課后不要匆忙離開。 向老師提出一些問題,或者請老師推薦一些閱讀清單或練習冊,都會增加老師對你的印象。 一定要看起來很熟悉! 因為學生太多了。 這樣你的分數就不會低!
4、選修課:
☆關注:選課時選擇考生,根據選擇給予積分
.高分=高GPA=獎學金→轉專業、保考、考研
專業選修課相對自由。 您可以選擇您感興趣的或與您未來就業方向相關的課程。 就我個人而言,我推薦后者。
★只要修完選修課并獲得足夠的學分即可畢業。 所以你也可以把它當作一種愛好,選擇你想學的東西。 至于興趣班,成績一般都不會太差。 大部分都沒有評分就通過了。
讓我告訴你一個小秘密。 如果你已經學完了想要學習的課程,你可以私下聯系學術老師按分數選大學,找一個聽起來比較靠譜的理由來說服他可以把你的名字加進去。 的。 所以說話確實是一門藝術。 你需要和那位老師保持良好的關系并留下良好的印象。 制度死了,人還活著。
★時間:一般是周一至周五晚上,周末也有,但相對較少。 建議您只在一周內解決它。 請記住將其與您自己的課程安排結合起來。
★別讓選修課影響你的其他時間!
★聽課:如果你的學校有專業或非專業的專業課程,你可以去聽。 你可以學到很多專業之外的知識。
5. 體育課
☆記住:往上走就行(偶爾偷懶)
其實,體育課上常見的物品沒有必要回避。 如果你和老師關系好,熟悉了,基本上就可以選擇。 一般來說,只要不上高級課,刻苦練習,就可以通過。 畢竟你不是體育專業人士,所以這一般不會扣分。
六、注意事項
★選擇課程之前一定要多詢問有相關經驗的人,比如你專業的前輩!
★成績比必修課還要好!
★選修課時間不要與必修課沖突(一般會有推薦課程表供參考)
。 大學從來就不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成為尖子生(在提高成績的硬核課上拼盡全力,而在其他課上,盡你所能,騰出時間,繼續學習)努力爭取加分)
★按照老師的指導按分數選大學,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是一樣的(公選課的必修課可以,但是專業的必修課是絕對不行的)
大學常用名詞
選課(選課):大學除了本專業的課程外,顧名思義還有根據專業特長和個人興趣愛好選課的課程。 那么這門課就可以稱為選課選修課或者選修課。 可以提前詢問學長,避免那些離譜的課程或者難以相處的怪老師。
學分:選課也是每個學期都有固定的學分,包括你要修的每一門課程,都有相應的學分。 學分只能超額,不能不足。
績點:每個學校有不同的標準。 有些有四個績點,有些有五個。 等級分的多少也會對應一定的分數。 這個要看各個學校的標準。
綜合測試:這是一項綜合素質測試。 一般來說,學校會拿你的考試成績加上學校活動或國家級活動的一些額外獎勵來獲得加分。 兩人都加入了京總的綜合測試。 結果,有些學校在評估學生時也會看這個。
(GPA)平均績點:假設你選擇了兩門選修課今日網校,那么你的平均績點=(課程1的分數×課程1的分數+課程2的分數×課程2的分數)÷總學分。
平時成績:平時成績是老師拿你的法寶。 一般來說,大學的期末成績會是平常成績加上期末考試成績,成為你的期末成績。 通常的成績是基于老師對你的課堂表現、課堂作業的反饋以及他對你的個人印象。 分數范圍差異很大,變異性也很大。
課程不及格:如果你的最終成績低于 60 分,你的課程將不及格。 然而,有些學校不僅要求成績,還要求績點。 如果你未能達到他們的績點要求,將被視為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