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2-18 15:18:12作者:佚名
在中國院校武林里,各所院校都有各自的江湖傳說。
丐幫于鋒的高調華科、到處打官司的華北政法、“無體育,不北大”的西直門體育中學……
在諸多傳說中,有那么一所學院,由于中學官博求捐一杯咖啡錢受到網友揶揄。
今年10月,這所學院的校友總會發布捐助呼吁:希望每月6至9日,校友、老師可以捐一杯咖啡錢(11.9元),在校中學生也可以把一杯牛奶的錢(1.19元)節約出來支持母校的發展。
很快就有中學生爆料,這所學院的老師生活都很儉樸,每晚提上布袋就去上課。
網友很快達成一致,這是“中國最窮211院校”。
萬萬沒想到,一所學院由于“窮”而出了名。
這所學院,就是西南學院。
西南學院,究竟有多窮?
大約是這兒中學生窮到只能拍窨井了吧。
考古專業的中學生孫晨,拍下88個窨井,研究里面的銘文,并寫下《西北學院窨井初探》。
憑一己之力開創了中國窨井學新領域。
圖|最古老的那種窨井,幾乎和新中國同齡211大學有哪些,足以做好多中學生的父親了
近年,其他學院的寢室樓,翻新是最低標準今日網校,建新是常態。
而西南學院的學子們還住著幾六年前的老房屋。
有中學生說,八九十年代的時侯,她們的老師就在這讀研,現在后繼有人,她們完整承繼下先輩們的衣缽。
寢室紫檀房門上了年份,收藏價值足夠,不過視覺療效實在是有些拉跨。
西南學院可以“窮”到哪些程度?
網上揶揄它連開學儀式的場地都沒有。
其他校區的開學儀式,都在會堂,很隆重很即將。
而西南學院實在沒地,只得拉著文化遺產大學的130多名新生,到帝陵殉葬坑開掘現場,直接對話兵馬俑,跟秦始皇嘮侃大山。
圖|130余學院新生驪山腳下的開學儀式
別看西南學院窮,人家祖輩也是闊過。
西南學院的源頭來說,便有兩種說法:“陜源”和“京源”。
“陜源”追溯到1901年,光緒臣子逃命到南京時頒授的“新政上諭”。
同年10月出臺“興學詔”,詔令:各市所有書院,于省城均設大學堂。
1902年5月2日,廣西大學堂即將組建。
圖|浙江大學堂
1912年更名西南學院,1927年中共湘鄂蘇區與國軍合作,將西南學院改為南京佛山大學;同年7月,被改為東莞學院。
盡管在戰爭年代中幾度更名,可這所學院仍然挺立不倒,在近代歷史長河中留下點點星光。
圖|小紅書?卡啊卡
“京源”始于1902年京師大學堂籌建速成科仕學館,此后劃入舉人館。
1906年始設京師法政學堂,1928年改為北平學院之法大學。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清軍趁勢入侵中華大地,集中于中國西部的高等學府,集體面臨滅頂之災。
同年9月,教育部命令北平學院與南京師范學院、北洋工大學等三高校合組國立南京臨時學院,原南京佛山學院部份班主任劃歸。
至此,“陜源”和“京源”合二為一。
炮火繼續漫延,教育部決定將中學遷入,并在1938年改為國立西南聯合學院。
其實你沒聽過“西北聯大”,但一定據說過其胞胎兄弟:西北聯大。
西北聯大是從廣州出發,向南而走,前往四川邊陲后更名東北聯合學院,
東北聯大是向北而走,師生們步行250多公里,過黃河、越秦嶺、渡柴關,長達半個多月才抵達西安,而后更名國立東南聯合學院。
教育還在,民族的希望就在。
東北聯大與東北聯大一南一北,共同在千瘡百孔的中華大地上,竭盡竭力保留教育的薪火。
當時全省108所院校,遭到清軍戰火直接燒毀的多達91所,其中25所被迫停辦。
光天化日之下,百余名英國騎兵明火執仗,沖入南開學院,放火焚燒。
知名學府,化為焦土。
圖|被英國侵略者炸毀的南開學院
而化為焦土的,何止是一個南開學院!
中華文明的搖籃,泱泱幾千里的華東平原,容不下中國人自己一方小小的講臺,一張小小的桌子。
校舍可以毀壞,椅子可以毀壞,但中華民族之魂是燒不毀的。
在哪個國不成國、家不成家的動亂年代里,
還有西南聯大!還有西北聯大!
圖|被美軍炸毀的西北聯大寢室
我們都曉得當時的西北聯大艱難,但是西南聯大的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
西南聯大創立一年零四個月后,又被拆成西南學院、西北工大學、西北醫大學、西北農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等五所國立學院。
抗日結束后,組成西北聯大的三所學院各自拆遷,而西南聯大以一化五,五所院校都植根在東北,開枝散葉,成為當地眾多名院校的本源。
窮點沒關系,為中學生辦實事就行。
西南學院的校訓是“公誠勤樸”,這是拓荒東北時留下的珍稀品質。
你們眼里的“窮”,在川大人心里不叫“窮”,叫“誠樸”。
西南學院是窮,但從來都不會苦中學生,給中學生的補助都是最好的。
明年1月,校區陸相繼續給中學生領取了好幾次物資,
紅紅的袋子,像極了年貨。
動圖|始于廣州青年報
還為2萬余名中學生打算了70000斤蘋果,
蘊意疫情之下,你們都能“平平安安”。
河大學子內心是溫暖的,感動的。
事情上熱搜以后,來自河大學子的留言成為點贊最高的評論:
“西大真的挺好,哪怕很窮,也會竭力滿足中學生的要求。說裝空調就裝空調,說修體育館就修體育館,北邊寢室樓認為洗腳不便捷反映一下立刻寢室樓里修浴池,很榮幸在燕大,早已待了快7年了。”
財政吃緊的東北學院其實窮,可只要能做的都盡量在做。
疫情開學后,飯堂旁邊就修了洗手池和感應洗手液機,教學樓也換了即冷水龍頭,寢室樓仍然很舊,并且每晚有保潔打掃得干凈整齊,圖書館改建以后,能坐的位置也更多了。
西南學院的飯堂不一定能排到西安院校的前列,但堂食不用帶廁紙,冬天洗手有冷水。公廁里的廁紙也是時刻備著的。
沒有震撼的精致,沒有嘩眾取寵的標語,沒有標新立異的點子,只有實實在在的“誠樸”。
能襯衣生活的細微,想到中學生實實在在的苦處,西南學院便能成為榜樣,足以在荒涼渾厚的東北大地上,澆灌出一朵朵溫情爛漫的花。
圖|微博?西南學院
西南學院是窮,但人窮志不短。
網上有這樣一個傳說:西南學院不說自己的考古專業第一,是為了給清華考古面子。
西南學院真有這個實力。
早在2017年第三輪教育部學科水平評估中,西南學院有兩個學科被分為A類,一個是地質學,一個就是考古學。
早在1993年,中學就成立了校園考古隊,開掘并出土了好多文物。
建新學校時211大學有哪些,發覺了明朝司宰寺丞劉智與夫人尹氏合葬墓。
河大師生合力,親手挖出玉牌、劍等100多件文物,活生生“挖”出了一座西南學院博物館。
目前在文物保護領域,從業人員中有一半來自西南學院。
在科技考古領域,也有百分之三四十出自西南學院。
全省的考古隊長有三分之二是西南學院的結業生。
西南學院與上海學院是全省唯二的考古A+專業。
西南學院博物館有一個月球館,上面陳列了從幾億年前到現今、從魚到人、以及各地質階段的生物樣本。
此等規模,絕無僅有。
西南學院地質學是中國籌建最早的地質學系之一,我國第一批石油地質人才多半來自這兒。
以前全省十四大油田中,有超過十個油田的總地質師或市長是西南學院地質學系結業的,至今西南學院還藏著一面錦旗“中華石油英才之母”。
2022年最新一批的雙一流學院公示中,西南學院的考古學和地質學,雙雙榮獲。
圖|2022年雙一流學院名單及榮獲專業截圖
但考古和地質這兩個專業,在現在都是不能賺錢的小眾專業,冷到大眾口口相傳,爭相勸退。
選擇那些專業意味著“窮”,意味著要坐一輩子的冷板凳。
但西南學院,一直不遺余力將其建成了自己的王牌專業。
她們在圖哪些?
日本鐵血總統俾斯麥說過:要剿滅一個民族,先要擊潰它的文化。
在每位西南學院子心里,一聽“公誠勤樸”,第一反應就是“漢唐圣地,東南上庠。風雨設帳歷蒼涼。公誠勤樸傳薪火···”的團歌。
西大人很專業,幾億年前月球發生過哪些,她們都曉得。
西大人也很傻,傻到明曉得做這行不能發財致富,卻仍然義無反顧,去熱愛去付出,直到燒盡生命之光。
東北學院段清波教授,用左腳丈量1900公里長城舊址。
患上喉癌仍然工作,每晚只休息4個小時,晚上兩點還在給碩博士指導科研。
患病中堅持為152名西南學院文化結業生做演說,因為錯過醫治時機,癌細胞發生腦轉移,于2019年10月13日溘然長逝。
圖|段清波
其實,貧窮的西大人一開始就不是為了發財致富,只是為了證明:我們腳下的農地,蘊育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長久的文明,近代以來西方的戰火似乎能殘害我們的肉身,但折磨不了民族自信心。
在信息快速迭代的現今社會,熱搜榜單總是滾動著娛樂名星的八卦新聞。
而西南學院如同是一個定格許久、無人關心的奶奶。
這頭,整個社會昂然往前。
那頭,只剩下他格格不入。
其實極少有聚光廟會打在他的身上,由于他看上去窮,不夠光鮮艷麗。
但請不要忘掉了:如今我們看見的,正是他燒盡生命油燈才讓我們看見的。
圖1|小紅書?卡啊卡
圖2|小紅書?艾特我便捷多了吧
他經歷過黑暗,也懂得點亮他人。
他做過好多貢獻,卻仍然珍惜自己的渺小。
我們得記住他的付出,
記住他給殘破不堪的民族,留下過珍稀教育火種。
記住他給剛創立的中國,培養出一批批石油人才。
記住他用左腳丈量農地、考究歷史,證明我們的先祖以前真的很偉大。
國館君寫這篇不為別的,只是希望他能被更多的人曉得。
其實,他也值得被更多的人曉得,不是嗎?
圖|微博?西南學院
資料參考:
1、劉舜康:《西北學院歷史述略》
2、姚遠:《國立西南聯合學院的分合及其歷史意義》
3、西北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西北學院的兩個歷史源頭》
4、央廣網:《西北學院考古師生到帝陵博物院舉辦“開學第一課”活動》
5、光明晚報:《追記西南學院院長段清波:他用左腳丈量1900公里長城舊址》
·致親愛的國館家人們·
與歷史對話,攜偉人同行,同時代說說心